紹興平水絕壁洞穴,大禹謝靈運都住過?
2010年12月06日 來源:紹興網

站在石舍洞穴前遙望平水江水庫

  在紹興縣平水化山山脈,一處絕壁洞穴近日被驢友發現。對此洞穴,驢友猜測系當年謝靈運隱居讀書著作的「石壁精舍」,更有文史愛好者指稱即傳說中的「會稽山洞」。

  絕壁洞穴位於化山山脈小尖山側。據發現它的驢友定位測量,此點高有海拔477米。站在該洞穴前,遙望平水江水庫,文武將山、秦望山盡收眼底。洞穴口高約 2米,寬有3米,整洞深有3米,內設有石床、石枕、石階、排水溝等類似起居生活的佈置。在洞穴一側的石壁上,依稀可見留有類似硃砂文字的痕跡。

  令驢友們感到驚奇的是,在洞穴口的上下方和左右處等都留有對稱大小相同的石孔。網名「江南」的驢友認為,此石孔即是當年隱居人為用來遮風避雨、支撐洞門而設,「築洞門的目的是隱居人為抵禦野獸的攻擊,而石壁上留有多個不規則的插孔也很可能是隱居人插火把所用」。驢友們發現,洞穴周邊留有多塊瓦礫碎片,更是印證了洞穴當年有人隱居生活的可能。

  有驢友認為,此洞穴極有可能是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創始人謝靈運隱居的「石壁精舍」。據網名「靜書」的驢友介紹,「石壁精舍」是謝靈運隱居會稽時期的一個重要的活動場所,在他的詩作是時常提及,其中尤以《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這首詩最為出名,而最讓「石壁精舍」知名的是謝靈運在此撰寫了佛學典藉《辯宗論》。

  擅長驢行、且對文史頗有研究的驢友「領頭羊」更是語出驚人,他認為,此洞穴即為傳說中的「會稽山洞」。據瞭解,「會稽山洞」又稱「禹穴」,相傳為了改善禹王的辦公和住宿條件,不再風餐露宿,當年民夫便在山崖上鑿出3米見方的岩洞,作為指揮辦公室和居住之所。禹王可在站在洞口,高瞻遠矚,遠近工程盡收眼底。

  對於洞穴來由的說法,附近的平水鎮平陽村村民也很難說清。村民馬大伯告知,他年輕時候上山就見到過此洞穴,估計也是有道人隱居修身養性的可能。由於山高路陡,洞穴又位於絕壁處,很少有當地人知道。

  那麼,這個風化不堪的石舍洞穴究竟是否真的具有迷人的傳說呢?對於種種猜測與傳言,當地多位村民與驢友們期待相關專家解開這一謎團。(高石、青松)


被驢友們發現的石舍洞穴

驢友們在察看石舍洞穴的結構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