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竹鄉」美譽的湖州安吉縣,因為印度國家館的「世界上最大的竹製穹頂」建設提供毛竹原料而與印度結緣。上海世博會結束後,雙方的「竹緣」還將繼續。
10月29日,印度國家館展館事務總監羅傑在「印度館獻禮後世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他們要把印度正宗的瑜伽留在中國,除在上海、西安外,還選擇在安吉開設瑜伽培訓學校。
羅傑介紹說,他們對安吉的竹資源進行了多次考察,想在安吉海拔3000多米的竹林裡開設一所用竹子建造的瑜伽學校,安吉當地對此也充滿了興趣,雙方正在討論。「那是一個被湖環繞、水天相接的天然的、有特色的地方,非常適合瑜伽靜修練習,而且離上海和杭州都不遠。」羅傑相信,「安吉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安吉毛竹的神奇、壯闊和深邃不僅如此。從它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到近年來安吉人踐行科學發展的脈動和成效。
毛竹帶來巨大財富
只有45萬人口的安吉縣,竹林面積多達108萬畝,全縣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從事與竹子有關的職業,農民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來自竹業,去年光竹和筍就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6500元;2009年全縣竹產業的產值達112億元,對GDP貢獻率達到30%;現在,安吉人在縣域外承包的竹林遠遠超過在當地的竹林面積。安吉以佔全國1.8%的竹資源,創造了佔全國20%的竹業產值。
「在我們這裡,一根毛竹,竹根、竹竿、竹梢、竹葉,甚至細碎的竹屑、鋸末,都是原料,能加工成各種竹產品。」安吉縣委書記唐中祥說,安吉的毛竹產業可謂「接二連三」,從一產、二產到三產,沒有一個產業能夠離開毛竹。
毛竹,撐起的是一方經濟。
繽紛竹品,風行海內外
安吉是我國著名竹鄉,但在很長時間,竹子並不值錢,最大出路是給建築企業做腳手架,一擔不過兩三元,與柴薪同價。
1988年,有位台商在安吉開了家做竹涼蓆的工廠。隨著機器聲隆隆響起,安吉人這才意識到:原來毛竹還有這些用途。於是,竹涼蓆、竹筷、竹窗簾,各種竹製品生產企業,陸陸續續在安吉興起。
陳永興和他的永裕竹業股份公司就是從做竹窗簾起家的。2000年,陳永興註冊了一個加工中心,為外地企業加工竹地板半成品,後來自創品牌,先後開發靜音地板、耐熱地板、寬幅地板、馬賽克地板等專利產品,價值不斷提升,最貴的產品出廠價每平方米賣到300元。
3根毛竹生產1平方米地板,光「永裕」一家企業,一年就能消耗1000萬支毛竹,按每平方米地板130元均價計算,每支毛竹加工後增值到40多元。
「永裕」的下一個「高地」是生產成套竹製家居。去年底,「永裕」與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設計學院共同組建「中國竹材整體家居研發中心」。他們的第一期目標是產銷成套家具20萬套,銷售額達3億元。
現在,安吉的毛竹產業鏈越來越長。已經形成目前國內最完整的竹產業體系。當地農民每畝可以獲得2000多元收入。
猗猗竹緣,有朋遠方來
山川鄉北弄村65歲農民陳寶根,是聞名全縣的種竹能手,竹林平均畝產值是全縣最高的,每年挖完冬筍賣春筍、再賣鞭筍,秋天砍竹,一年四季都有收穫,平均畝產值達6500多元,比人家高出1倍多。
去年,陳寶根的兒子在這片竹林旁邊開辦了農家樂「竹海人家」,借助竹海、竹景吸引遊客,生意興隆,旺季每天兩桌還安排不過來,而且還帶動農家土特產的銷售。
這「竹海人家」,內部裝飾都以竹入畫,其中有幅國畫就叫「風搖竹影」。嗨,就是這看得見摸不著的「風搖竹影」,賺的錢比種竹還多。目前,安吉依託竹林、竹園興辦的農家樂有1000多家,每年旅遊收益相當於全縣GDP的10%。
同是這片竹林,從賣竹、賣筍到賣「風搖竹影」的生態意像,這是兩代人經營理念的轉換,更是安吉人的一次觀念轉型。
「竹林的固碳效果和生態效益比森林好,同時竹子還被賦予有氣節、謙虛、挺拔等人格品質,被多數人所喜愛。」縣委宣傳部的一位幹部說,竹子的文化意念是安吉又一豐富資源。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在《詩經》裡,人們就有對竹林的讚美。如果你留意的話,這種讚美已經在安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最近,「開心農場」的流行,啟發了安吉人的靈感,開發起「開心林場」。
山川鄉還利用遊客喜歡在毛竹上刻字的習慣開發了一個旅遊項目:毛竹刻字作畫。遊客支付一定費用後,可在選中的毛竹上任意創作;毛竹成熟砍伐時,作品將被製成工藝品,由旅行社或毛竹合作社通知作者領取……
竹影幢幢,搖出新天地。安吉人的竹子之旅,空間無限!(童穎駿、秦軍、王雪堯)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