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正當時 採摘樂趣濃
2010年11月24日 來源:溫州日報

甌柑節的吃柑大賽

  你還在「開心農場」中體會虛擬的果實滿倉?如今在現實世界中也有了盡情採摘的好去處,為自己和家人「製造」一個好假期,休息遊玩兩不誤,短途游也有大樂趣。摘紫菜、摘甌柑、摘柿子……在採摘的過程中,享受的是農家的樂趣,釋放久居城中的壓力。

  「黃柑綠橘未分珍,瑣碎登盤輒獻新」。時令已到「小雪」,正是甌柑成熟的季節,上週末,單位一班同事相約來到坐落在甌海澤雅風景區內的澤雅甌柑種植基地,體驗了一次「觀光自助採摘一天游」的樂趣。

  澤雅甌柑種植基地是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省甌柑標準化種植基地,該基地共有1000畝山地,種植了10萬多株甌柑樹,因為基地位於高山,空氣好,環境污染少,結出的果實特別甜。另外,實行觀光自助採摘,即入園採摘不設門票,提供採摘工具,免費品嚐,因而前來採摘的遊客非常多。

  上午八時半,我們從溫州市區出發,自駕一個多小時來到風景秀麗的澤雅水庫,再從水庫的環庫公路至澤雅鎮龍頭村,十分鐘左右就到了目的地。小車在坡頂平暢處戛然而止,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哇!這時,我們就像走進了甌柑的世界,你看,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柑樹連成一片,一株株掛滿了紅彤彤、沉甸甸的果實,一陣微風吹來,柑樹的葉子輕輕搖動,綠陰中閃爍著金色的光輝。

  我們彎著腰,拿著剪甌柑的剪刀,穿梭在柑樹的空隙間,不時有不聽話的枝條調皮地伸出來,鉤住你的衣襟,大家都懶得理會,此時每個人的心思都投入到採摘甌柑中去了。是的,遇到掛在高枝上的甌柑,我們踮著腳尖剪;遇著因「害羞」低著「頭」的,我們半跪著剪;夾在樹枝中間的,我們探著身子剪,真是樂此不疲啊!不一會兒,每人剪了滿滿一大袋。大家興奮得歡呼雀躍,被那伸展的樹枝,刮髒了身上的衣服,扯亂頭上的發絲,都絲毫不在乎。

  不知不覺,已到吃中飯的時間,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柑樹林,來到澤雅水庫下方的林岙村吃中飯。由於甌柑基地坐落於環境優美的澤雅水庫庫區,大家在體驗自助採摘的樂趣後,還可以飽覽澤雅水庫庫區景色,品嚐地道的澤雅農家菜。

  線路指南:市區出發經甌海大道過天長嶺隧道至澤雅鎮政府所在地(源口),轉甌湖線到澤雅水庫,再經水庫環庫公路到澤雅鎮龍頭村甌柑種植基地;或溫州市區出發,經漁藤公路到藤橋,轉甌湖線到澤雅水庫,再經水庫環庫公路到澤雅鎮龍頭村甌柑種植基地。

  上個週末,我特地帶著孩子來到永嘉,去體驗親自採摘的樂趣,也讓習慣城市生活的孩子體會了一番農作物採摘的快樂與辛苦。在大楠溪向東皋轉彎的路邊,擺滿了紅的柿子、黃的香柚、嫩的玉米,熱情大媽在叫賣,相當地賞心悅目。沿著楠溪江前行,藍天白雲下的風景也很美,田野裡散發著泥土的芳香,還有辛勤的老農在勞作,一路上,到處都是柿子樹,田間、地頭、山腳、山腰、房屋與房屋之間……棵棵看似枯樹的枝丫上綴滿橘紅色的點點,一抬頭都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個時節的柿子樹已經掉光了樹葉,農民們忙碌得無暇去摘,只剩下那些紅豔豔的小燈籠掛在枝頭,一眼望過去,一片火紅,倒更顯妖嬈的美。這裡的柿子樹有些都很高大,不借助工具,你是摘不到柿子的,有些柿子樹種植時間不長,一般植株不甚高大,站在樹下就可以伸手採摘。偶爾也有熟透的柿子掉在地上,女兒開心地撿起來,沒有開裂的,就可以邊走邊吃,這裡的柿子個大肉厚,汁多味甜。熟悉的村民帶我們去摘,靈巧的男人已經爬到樹上開摘了,他教我們拿著一根上端分岔的竹竿,靠近柿子,用竹竿輕輕一扭,就連柿帶枝全都折拗了下來。旁邊的一家三口也正在忙碌著,只見孩子爸爸敏捷地爬到樹上,拿著4米多長的木棒,一扭就是一個,那柿子就跟著木棒走了。孩子爸爸把木棒的前端伸向女兒,「哇!好大好新鮮的柿子哦!」孩子高興地跳了起來。我們摘摘拍拍,一會兒一籃子就滿了。

  隨後,來到東皋村的橋頭,只見溪灘上密密麻麻地擺著一塊塊竹板,村民們正在翻曬著燦柿,人頭攢動,倒真是熱鬧。這裡的場景觸發了我的靈感,我跑到村頭那座有特色的高樓樓頂,支起三角架,用長焦鏡頭把五彩的勞動場景、滿載豐收的喜悅定格在瞬間。

  線路指南:自駕車過甌江大橋,經甌北、上塘、往大楠溪方向開,經過岩頭到東皋,不用特意尋找,在路上隨意閒逛即可碰到柿農,雙方談好價格,就可以「登門入戶」動手採摘柿子了。

  穿上定製的防水服,踩上一隻泥艋船,向涂灘不遠處的紫菜「園子」出發吧!上週末,記者作為首屆洞頭霓嶼紫菜文化旅遊節的首批活動參與者,當了一回漁民,感受採摘紫菜的生活。

  當天的紫菜「文化宴」中,當屬「灘塗享樂、我為泥狂」摘紫菜比賽最有人氣,60位遊客,兵分4組展開角逐。比賽臨時設置的「紫菜園子」就建在霓嶼鄉桐岙口村村前的灘塗上,主辦方從外圍的紫菜養殖基地移植了數十張網的紫菜。一人一船,隊員們由船伕們載著,悠悠地駛向灘塗中指定的「出發點」。

  長五尺、寬一尺的泥艋船看似簡陋,操作起來相當靈巧,速度也快,據說是戚繼光抗倭時發明的。看距離比賽尚有些時間,被分到第3組的我忍不住跳下船,試著駕馭眼前這只「泥艋」:兩手握住固定的把手,就像騎馬時握緊的韁繩,左腳倚跪在船上,用另一隻腳用力地蹬地,別看這片灘塗深不過半米,可因為淤泥密度較高,沒等你一腳踩到底,船兒已經在泥面上飛快地滑行起來,風在耳畔柔柔地劃過,輕鬆猶如陸上的滑板車,只有在調頭或轉彎時,那活兒要稍使勁些。船伕說,有興致的話,可以駛到外面看看真正的的紫菜養殖基地,他們家今年種了1600多張網,最長的紫菜都有2米多長了,今年收成不錯。

  正尋思著,只聞一聲哨鳴,參賽的隊員們坐著泥艋船衝向「紫菜園」,與紫菜的「拉扯戰」正式鳴鑼。「收割」紫菜的架勢早已有高人指點——兩手抓,又快又要准,下手還得有點狠。準確地捉住一把紫菜的根部,果斷地從網線上扯下來,不怕被鹹鹹的海水反彈一身。8分鐘時間,別小看一籮筐的收成,兩臂還是頗感酸脹。若不是參賽,大可以慢慢地扯、優雅地拉下那些柔韌的紫菜。

  霓嶼鄉是「百島洞頭」的第一站,紫菜養殖在該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全鄉現有紫菜養殖面積2萬多畝。除了摘紫菜,記者在桐岙口村還看到了一個小型「紫菜展」來展示紫菜的生長過程。原來紫菜有紅紫、綠紫、黑紫等不同品種,因乾燥後均呈紫色而得名,而霓嶼鄉養殖的紫菜多為「壇紫菜」,屬紅藻科。每年清明時分,漁民們便開始培育新一代的紫菜「苗子」,一直到9月初開始在海上育苗,一般11月初便可採收,直至次年二月底。而每年的11月是採摘「第一水」紫菜(也稱花水紫菜,細而嫩,味道鮮美)的最佳季節,有興趣的朋友可要抓緊季節到海區採摘,還可以在村裡參觀紫菜工坊,瞭解紫菜的製作與工藝。

  線路指南:自駕車過靈霓大堤,一路可直達銅岙,可與漁農談好價格,便可下海採摘紫菜了。今年的新鮮紫菜收購價在每公斤4元左右,可買上一些分給親友嘗鮮,紫菜何止做湯,在農家巧婦手中,它還可以做紫菜炒年糕、紫菜煎蛋、雞片紫菜粥、紫菜浸三丸、涼拌紫菜等各種佳餚。(金曉飛、麻建麗)


橘紅色的柿子掛滿枝頭


生態霓嶼,紫菜飄香

(責任編輯:歸鶴)(原文…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