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臨安西徑古道,詮釋勵志的傳奇之路

不論「東山再起」、「十八進士共一村」的典故或是驢友攻難克險攀登百步雲梯的親身經歷

2010年11月10日 來源:《錢江晚報》

古道漫步,給身體充電的同時,也是一次心靈SPA。

  進入深秋,臨近冬日,現在每個秋高氣爽的週末,都讓喜好出遊的人們格外珍惜,古道探秘活動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些好時機。11月6日,由雪花啤酒等單位和機構共同發起的雪花啤酒古道探秘系列活動第十八站,杭州臨安西徑山上的西徑古道,成為了我們的目標。

  雙林古寺破而不廢 悠悠古道見證歲月滄桑

  西徑古道沿著西徑山山南蜿蜒而上,止於山頂的千年古剎雙林寺,全長約4華裡。由於修建時多用石塊壘砌,歷經千年,至今古道如初。但更讓人為之感嘆的是道旁保存完好的植被,一棵棵挺拔的百年古樹,依舊風骨錚錚。而這些古樹也見證了古往今來那些與西徑山有關的故事。

  在古道的盡頭,雙林寺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靜靜地等待著善男信女的到來。這座古剎始建於五代後唐天成年間,「雙林」之名取意於佛經《涅槃經》中「雙林入滅」之說,意為佛祖如來功成之地。在唐時期,這裡香火極其興旺,但歷經了一千多年的興廢滄桑,寺廟的主殿於1953年傾圮,不過廟基、台階、石墩猶存,尤其是寺門口那對威嚴古樸的石獅,儘管苔蘚斑駁,但依然雄踞傲視著萬物蒼生,忠誠地站立成當年的姿勢。

  「雖然看上去很破,但現在到這裡來燒香的人還是很多,每逢初一十五,很多杭州、上海的香客都會過來。」負責維修寺廟的彭德樣指著工人們正在翻新的寺廟主殿說道:「現在翻新寺廟不但可以保護雙林寺,還能讓香客在這裡休息,畢竟爬個山也不容易。」

  「進士之家」激勵後人 集賢之地重教成風

  既然佛祖如來功成於此地,西徑山自然成了一塊集賢之地。相傳唐宋年間,西徑山下的集賢村一連出了十八位進士,這便有了「十八進士共一村」的典故,更有意思的是這十八位進士都姓俞。

  「現在村裡姓俞的有不少,但真正是十八進士後代的只剩下一個了,叫俞阿華,七十多歲,但他沒有後代,現在住在村裡的敬老院。」來自集賢村的盛華興師傅是西徑山的護林工人,「到現在村裡還是會出不少大學生,這地方真是個風水寶地。」

  就在雙林寺不遠處,後人還興建了一座十八進士紀念館,使遊人在瞻仰先賢遺蹟之餘,也能感受到振奮心靈的人生激勵。

  「東山再起」已成勵志典故 百步雲梯體會成功喜悅

  謝安,一個為後人千古傳誦的名士。他在出仕為官以前,曾經長期隱居於西徑東山,直到四十一歲始出山濟世,導演了經典的「淝水之戰」,成就了一段歷史輝煌。於是便有了「東山再起」這一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

  有了謝安的「東山再起」,這山水靈秀的地方,成了後世文人紛紛尋訪之處。李白、蘇東坡等墨客文豪追隨謝安的足跡,賞玩西徑山,留下了數不盡的歷史名篇,在行走古道的途中隨處可見印有古人詩詞歌賦的木牌。李白吟,「不到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他自散,明月落誰家。」蘇軾唱,「獨攜飄緲人,來上東西山。放懷事物外,徙倚弄林泉。」

  如今古人隱居時的塔院、亭榭、小橋雖已不復存在,但東山再起已經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寄託。後人在山路上建了一座百步成功雲梯,在這168級雲梯的頂端,是西徑山最佳的觀景點。驢友們相互加油,一鼓作氣,均成功征服雲梯,面對登梯後看到的美景,驢友「鴿子」不禁感嘆道:「這階梯好比人生,只要不放棄,克服重重困難,一定會有好風景在等著你。」(洪秋辰)

(責任編輯:歸鶴)(原文…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