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後,太平天國侍王府顯得肅穆而靜謐。鐵桿虯枝的千年古柏、高大寬廣的議事大廳、斑駁陸離的壁畫……向遊人訴說著140多年前的刀光劍影。
然而,這座侍王府卻有三個少有人知的秘密:
1.它的瓦當上印有「太平天國」四個字,別的太平天國王府中卻沒有;
2.太平天國的壁畫定有制度「不准繪人物」,侍王府卻有10多幅人物壁畫;
3.侍王府的石柱和壁畫上,刻畫著和洪秀全天王府相同的五爪金龍。
難道,這個離天京(今南京)最遠的王府,有了「謀反」的念頭?
瓦當之謎
獨一無二刻有「太平天國」字樣,且沒有留下窯口痕跡
瓦當俗稱瓦頭,是古建築的構件,起著保護木製飛簷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
在太平天國侍王府的展覽廳中,可以看到侍王府的瓦當正中刻著「太平天國」四個字,其中「國」字是「口」內一個「王」字,而不是現在漢子中的「玉」。
「這是按照太平天國規定的文字規範製作的。」原太平天國侍王府副館長蔣鵬放告訴記者,這四個字的寫法不稀奇,稀奇的是其他王府都沒有類似的瓦當,連洪秀全的天王府中,用的也是沒有特殊修飾的瓦當。
「太平天國的幾個王府都建在戰爭過程中,除了天王府,其他王府都是改建的。」蔣鵬放說,侍王府也是改建而成,卻勞師動眾地燒製了大批帶字的瓦當,讓現在的研究人員不解。
此外,這些瓦當的窯址所在地也是困擾研究人員的謎團。
「一般窯口都會留下破損的成品或碎片,但是經過幾次文物普查,我們還沒有發現侍王府瓦當的窯口。」蔣鵬放說,「按道理,這麼大規模的瓦當燒製,或多或少總會留下痕跡。」
壁畫之謎
核心區繪漁民捕魚圖,違反「不准繪人物」的「聖旨」
太平天國「不准繪人物」這一規定,在清人滌浮道人的《金陵雜記》中有明確記載,太平天國時期,他曾在天京居住過。而在關於洪秀全的記載中,也有過「帝最惱是偶像」、「慮人作像陷沉淪」的語句。
但在侍王府存有的119副壁畫中,卻有著17副人物壁畫。
太平天國侍王府西院二進正廳,是李世賢原辦公處,也是侍王府最核心的位置。在正廳北牆,左右兩壁有兩副《兵營望樓圖》和《王府圖》,畫上皆空無一人,完全符合洪秀全「不准繪人物」的規定。
然而與這兩幅壁畫相鄰的《四季捕魚圖》卻是另一番景象。該圖分為四部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漁民捕魚圖。每幅畫上,都生動地繪出了漁民們在水中或在岸上勞作和生活的情景。
「在廳堂的主要位置繪製多幅漁民捕魚圖,這在封建王朝宮署的壁畫中極其罕見。」蔣鵬放說,除了題材罕見,李世賢還明目張膽地在「辦公室」裡違抗「不准繪人物」的「聖旨」,也讓研究人員迷惑。
金龍之謎
五隻腳爪的金龍,和天王府的規格一致
佔領南京後,洪秀全的帝王思想開始膨脹,他動用了上萬軍民修建天王府,「外曰太陽城,內曰金龍城」,並召集畫工雕樑畫棟,用象徵皇權的龍、鳳、獅、象圖紋裝飾。
上行下效,此風在太平天國各王府中盛行。侍王李世賢出身貧寒,他在金華建立王府後,也以龍、鳳等圖紋、彰顯威儀與氣勢。
但與其他王府不同的是,侍王府中所刻的石雕團龍、所畫的壁畫雲龍均為五隻腳爪,與天王府中的一樣。
蘇州拙政園曾經是忠王李秀成的王府,其中海棠春塢的瓦當和留聽閣的紅木樑柱上,都留有雲龍圖案,龍尾在左,龍爪探向右側火球,龍頭回顧後方,但是它們都只是三個腳爪。
「這和李秀成的身份是符合的,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李秀成被封為『九門御林忠義宿衛忠王』,儘管位高權重,手握重兵,畢竟只是一位『王』,並沒有貴為天子,所以,龍的形象也製成三爪,以示區別。」
剛從南京參加考察活動歸來的蔣鵬放告訴記者,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賢在排位上甚至要比堂哥低一位,但是侍王府內的龍飾卻毫不客氣的用上了天王的規格,讓人很難理解。(張苗)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