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彤彤的山茱萸
杭州淳安千島湖鎮沿05省道向桐廬方向,20多公里後左拐進昌文線(臨安昌化到淳安文昌),再走10多分鐘,就到了臨岐。
臨岐鎮在淳安北部,是千島湖形成後唯一未被淹沒的古鎮。
它東鄰桐廬,北依臨安,是淳安北部經濟文化中心。
臨岐之名始於唐代貞觀年間,1935年設立臨岐鎮,1992年5月將夏中、卸嶺兩鄉併入。
臨岐距離杭黃高鐵淳安站(在文昌鎮)不到20公里。依託山水資源,打造淳北新鎮,這是臨岐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這裡的山茱萸品質最好
走進淳安臨岐鎮的夏中源、半夏源等村,路兩邊的樹上掛滿了一顆顆紅豔豔、亮晶晶的果實,就像紅瑪瑙。
這就是山茱萸(zhū yú)。
山茱萸,又名萸肉、紅棗皮,《本草綱目》將它列為滋補上品,有豐富的礦物元素、氨基酸、有機酸、維生素等營養和藥用成分。果肉是「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
它原來分佈很廣,北方各省都能栽種,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分佈區域逐漸狹小。
目前,除河南、陝西外,淳安是國內山茱萸第二大產區,臨岐鎮則是淳安的主產區,有2.1萬畝。
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臨岐一帶就盛產山茱萸,清順治15年,萸肉已作為淳安縣的名貴藥材行銷,歷史上以「淳萸肉」著稱於藥材行業。
這裡環境、氣候、溫度、水分、陽光等自然條件,很適合茱萸生長,茱萸肉厚質柔,歷來評比質量最好。臨岐也因此成為浙江唯一的「山茱萸之鄉」。鎮裡的同心村有一棵「山茱萸之王」,樹齡已有幾百年,枝繁葉茂,樹冠佔地達1畝左右,至今仍能年產鮮果上百公斤。
這段時間,村民們一大早上山採摘,晚上忙著加工,有太陽的日子,家家戶戶門口紅彤彤的一片,都是正在曬乾的山茱萸。
為了提高附加值,鎮政府向浙江省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申報了山茱萸有機食品證書,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有實業公司將它開發為休閒食品,還辦起了以山茱萸為原料的酒廠。
除了山茱萸,臨岐還有山核桃2.7萬畝、茶葉1萬畝、蠶桑6500畝,多種農產品都是淳安的主產區,山上茂密的植被,很多都是經濟林。
淳安山核桃的加工集散中心也在這裡,年加工山核桃1100噸,佔淳安山核桃一半以上,有「常香果」、「高峰」和「猴寶寶」等多個知名品牌。山核桃的蒲殼和桑枝條,還培育出香菇。
相比農業,臨岐的工業剛剛處於大發展階段。
以生態農業為基礎,臨岐首先發展生態農產品加工業,逐步形成淳北地區農特產品加工中心,現有山核桃加工企業7家,山茱萸、野菊花、中藥材等加工企業10多家。
在溪口村(昌文公路邊),臨岐設立了淳北千畝工業功能區塊,一期180畝土地全部出讓,已有5家企業入園。
浙江貝歐碳素材料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利用先進的碳纖維材料(含碳量高於93%的纖維,用聚丙烯腈纖維、粘膠絲和瀝青纖維經碳化製成)做的遊艇,可以用太陽能做動力(不用燃油),小遊艇最便宜的10萬元不到,兩人就抬得動,生產的自行車重6公斤。這個項目預計年產值1個億,今年將投產。
丁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的是微生物肥,用它能迅速提高生長速度,肥料目前已在南京試驗,一年之內準備投入兩條生產線。(李群、周濤)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