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松陽:夢幻田園 書寫生態新篇章
2010年11月05日 來源:《浙江日報》

整村搬遷的砌壇村村民在搬新居

  十二五期間,麗水松陽要更自覺、主動地融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科學發展的主題主線,更堅決、深入地貫徹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堅持統籌發展的基本方略,堅持集聚發展的根本舉措,堅持跨越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轉型發展的根本導向,深入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發展戰略,不斷豐富和深化「兩區」戰略的內涵,因地制宜,構建具有松陽特色的生態產業體系,開創松陽科學發展新局面。

  要實現這個目標,當前首要任務就是抓好規劃編制,繪好「兩區」建設路線圖,認真編制《松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科學修編縣域發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把項目作為規劃編制的重中之重,精心編制松陽縣推進重點欠發達縣跨越式發展規劃和各個專項規劃,最大限度提高規劃的引領性和可操作性。

  要抓好平台建設,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紮實推進松古盆地省級生態產業集聚綜合平台建設,加快生態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工業圍繞建設「松古平原產業帶」,堅持工業園區和工業功能區塊「雙輪驅動」,推動工業經濟集聚發展;生態農業圍繞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目標,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綜合區、主導產業示範區、特色農業精品園和糧食功能區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代服務業突出生態旅遊的龍頭地位,強力推進「田園松陽生態大景區」建設,積極謀劃和推進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堅持內源發展與借力發展並重,做強主導產業,做優傳統產業,做實新興產業,做大以生態旅遊為龍頭現代服務業。

  抓好人口集聚,構建城鄉統籌新格局。加快培育中心鎮,擴大城鎮規模,全力推進人口、產業集聚;深入實施農村「12345」工程,以中心村建設為核心、舊村改造為抓手、生態文明村創建為載體,全面建設新農村;按照城鄉共建、城鄉聯網、城鄉共享的要求,強化項目首位意識,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西屏鎮、古市鎮城鄉一體化發展核心區」,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力爭2020年前與全省基本同步實現現代化,力爭2025年前基本建成松古平原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等的大事,通過深入創建省級生態縣,深化產業富農、轉移安農、幫扶助農、實事惠農等增收舉措,以及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等,著力解決民生問題,發展民生事業,改善民生現狀,打造城鄉和諧新家園。

  「唯此桃花源,四塞無他虞」,這是古人對浙南最大的山間盆地——松古平原的美譽。十年間,松陽這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不僅以夢幻田園的風光為世人嚮往,更創造了一個個全國亮點:

  這裡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綠茶產地市場——浙南茶葉市場。2009年市場實現茶葉交易量4.2萬噸,交易額12.4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連續幾年位居全省之首。

  這裡的舊村改造全國聞名。短短幾年間,26469位農民搬進了新農居,並因此拉動了農村25億多元內需,創造了2.1萬個就業機會,在農村走出了一條有效應對金融危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有機結合的新路子。

  這裡產生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宅基地換養老。通過盤活宅基地使用權和房產,廣大農村留守老人、貧困老人,解決了養老安居問題,和諧社會在這裡得到集中體現。

  這裡的生態工業發展勢頭正猛,形成了不鏽鋼現代產業集群和銅加工、五金機電製造、交通運輸設備等優勢產業。不鏽鋼廢水減排在線綜合治理系統被國家工信部列入第一批《工業領域節能減排電子應用技術導向目錄》。

  千年古縣,悠悠田園,松陽正在書寫生態新篇章。(中共松陽縣委書記林健東)

  生態農業:繪出農民致富新生活

  「念茶經、唱山歌、舞龍頭、拓市場、保安全」,松陽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現代農業,尤其是把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加快茶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浙南茶葉市場以一畝市場帶動萬畝茶園的強大推動力,輻射周邊縣市以及福建、江西等產茶省的100萬餘畝茶園,惠及茶農30萬。生態農業促農增收致富效果日益顯現。

  10月20日,浙南茶業市場內的孟文化將價值40餘萬元的松陽香茶發往安徽和青島的商舖,今年以來他的雪峰雲尖茶業有限公司銷售產值達到了3000餘萬元。像孟文化一樣,不少茶農得益於茶產業的發展壯大,實現了從種植戶至加工戶、營銷戶的成功轉型,收入逐年增加。

  麗水撤地設市的十年,正是松陽茶產業發展壯大的十年。尤其是近年來,松陽把茶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傾力打造「浙江生態綠茶第一縣」、「中國綠茶集散地」現代區域產業品牌和「中國茶商大會」產業平台,加快推進茶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促農增收。

  政府成為「茶業富農」最有力的推手:

  ——通過規範市場管理,加強安全質量監控以及向綜合性市場轉型升級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浙南茶葉市場檔次;

  ——整合全縣力量,通過參加產品推介會、品茶會等形式加強宣傳,聯手打造「松陽銀猴」品牌;

  ——實施強龍興農戰略,積極引導培育企業向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龍頭企業方向發展;

  ——充分挖掘鬆陽茶葉的歷史文化、名人文化,編輯出版《松陽茶文化》,叫響「一千八百年歷史文化名茶」的宣傳口號;

  ——通過引進良種、嫁接改造、改植換種,並引進茶葉農殘降解應用技術、茶葉質量安全全程監控關鍵技術等等技術,建設高標準茶葉基地;

  ——策劃舉辦多屆茶商大會、「松陽銀猴」茶葉節等茶事活動,極大地提高松陽茶、「松陽銀猴」以及浙南茶葉市場的知名度;

  ……

  如今,松陽茶業富民效果顯著,家家戶戶都與茶葉掛上了鉤。茶葉種植戶、加工戶、銷售戶;茶苗商、茶機商、代購商;炒茶師、茶園「理髮師」、採茶工中介……隨著松陽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全縣人口三分之一從事茶產業,茶葉總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茶葉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的格局。

  2009年松陽茶葉面積達11.1萬畝,茶葉產量8725噸,產值4.84億元,3月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全國首個「中國綠茶集散地」稱號,浙南茶葉市場銷售網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交易量達4.2萬噸、交易額12.4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茶產地市場;「松陽銀猴」先後摘得「中國文化名茶」等二十多項桂冠,2009年躋身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之列,品牌價值達10.49億元。浙江振通宏茶業有限公司、浙江碧雲天茶業有限公司成為「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已培育省級骨幹龍頭企業2家,省示範茶廠4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

  同時,松陽圍繞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目標,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現代農業。按照「短期抓食用菌、蔬菜,中期抓筍竹林、水果,遠期抓香榧、油茶」的思路,形成平原山區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格局。全縣已累計發展香榧1.20萬畝、油茶低改1.71萬畝,成為國家油茶產業發展試點縣和省油茶、香榧產業重點縣。

  生態工業:崛起松古平原產業帶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十年間,松陽走出了生態工業發展之路,形成了「一心多塊」良性互動發展格局。在這期間,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首次超過第一產業,2007年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產業增加值。環保型的「浙江省不鏽鋼管產業基地」逐步發展成型,並成為全省「十大創新型工業園區」之一。

  麗水撤地設市十年,松陽生態工業發展進入加速期。21世紀初期,松陽以縣工業園區開園為契機,提出了「工業強縣」發展戰略,並出台了系列政策,構建產業發展平台,優化工業發展環境,使松陽的工業經濟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期間,松陽抓住時機成功引進培育了不鏽鋼產業,並在工業污染治理方面採取監建並舉的方式,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工業路子,穩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高起點、高標準完成了《生態工業園建設規劃》,制定了《松陽縣工業園區生態化建設與改造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規範不鏽鋼污染防治設施建設的標準,促進了不鏽鋼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推行環保全程跟蹤服務制,探索建立環保、園區、群眾多位一體的監管網絡。採取「企業籌資——商會參與——企業化運作——專業託管運維」的模式,對不鏽鋼企業產生的酸洗廢水進行集中治理。

  ——投入資金680餘萬元開展了不鏽鋼生產廢水處理中產生的污泥、廢酸鎳、鉻等重金屬回收利用項目和鐵氧體化綜合利用研究,重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率達85%以上。

  ——與中國冶金設計總院上海分院合作,使不鏽鋼企業煙氣收集治理率達到90%以上。投入6000多萬元的環境治理資金開展酸洗廢水處理中心擴容改造工程、二三期園區環境應急處理設施工程、環境預警設施建設工程、廢酸液鉻鎳回收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設。

  截至2009年底,全縣COD和S02排放量比2005年分別削減了13.21%和12.27%,全縣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松陽也正式成為「浙江省不鏽鋼管產業基地」,隆華特鋼、寶豐鋼業等不鏽鋼企業成功入圍浙江民營企業500強。縣工業園區成為全省「十大創新型工業園區」之一。到2009年底,共有入園企業83家,投產企業77家,規模以上企業51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0家。2009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3.36億元,稅收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在開發縣工業園區的同時,縣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圍繞鄉鎮工業功能區塊開發建設。通過近三年的努力,目前已累計開發低山緩坡、灘塗淤地2300餘畝,引進企業20餘家,成為松陽繼縣工業園區之後又一支專業從事鄉鎮工業功能區塊開發的建設力量。

  此外,銅加工塊狀經濟也初步形成,以東方銅業、宏峰銅業為代表的銅加工產業群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僅東方銅業2009年就實現產值4.16億元,目前全縣銅加工產業已形成十個億左右的產能規模。

  「兩區」戰略: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興產業、聚人口」,全面推進「西屏鎮、古市鎮城鄉一體化發展核心區,松古平原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兩區」戰略部署,拉開了松陽統籌城鄉發展的序幕,打造「產業化水平高、人口集聚度高,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居環境生態化」城鄉發展新格局。

  9月6日,松陽縣工業園區水環境應急處理站進入試運行階段,全自動的監控系統不漏過一滴超標排放的不鏽鋼酸洗廢水,為不鏽鋼產業在松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9月25日,松陽萬人下山脫貧工程新溪安置小區規劃會審會召開,正式啟動了這項加快西屏中心鎮人口集聚、推進松陽「兩區」建設的重點工程……

  撤地設市十年來,松陽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縣、產業富民之路,壯大縣域經濟總量,夯實城鄉統籌發展基礎。強工業,以工業園區和工業功能區塊為主平台,傾力打造「松古平原產業帶」;優農業,以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為目的,傾力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基地」;興三產,傾力打造「田園松陽生態大景區」,以產業集聚為基礎,堅持不懈地構建符合松陽實際的山區現代產業體系。

  同時,圍繞「兩區」戰略大力推進中心鎮建設,以「拆舊房、建新房」的舊村改造為抓手,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城鄉共建、聯網和共享的要求,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路網、水網、能源網、信息網」,以統籌城鄉為重點,堅持不懈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幾年來,一項項促進產業發展,推進人口集聚的大小工程相繼規劃、開工、建設、完工、投入使用。在「兩區」戰略的引導下,松陽城鄉發展實現了從初步統籌階段向基本統籌階段的新提升。

  2009年,松陽初步形成了以不鏽鋼產業為主導,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銅加工、五金機電製造、綠色農產品加工、竹木製品加工、鞋服輕工等為重要產業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全縣已累計實施舊村改造項目146個,復墾宅基地2410畝,使26469位農民喜別破舊房,其中「宅基地換養老」模式獲第五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根據規劃到2013年,松陽將完成全縣207個松古平原農村和山區中心村改造任務。通過鬆古平原萬人下山脫貧工程,累計實現下山移民3889 戶、14124人,建成西屏鎮西坌、古市鎮筏鋪等5個小區、17個安置點,加快人口集聚步伐。同時以生態鄉鎮創建為抓手,推進集中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目前已有14個鄉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以沼氣國債項日為契機,累計在128個村建成戶用沼氣12110戶,讓農戶用上了清潔能源,一個個基礎設施健全、村莊整潔靚麗、滿眼綠樹紅花的新村莊在松古大地上悄然崛起。(呂勁天、孫志華)


茶業成為松陽的富民產業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