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之鄉好風光
杭州富陽萬市鎮有一條徐霞客古道。
作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驢友」,他是為了探尋靈隱洞奧秘專程來到這裡的,回去還寫了篇遊記來紀念。
今日的萬市是富陽的西北大門,南鄰桐廬,西北接壤臨安,素有「萬山環鎮東南雄」之稱,風光旖旎、氣象萬千。
在貫徹落實杭州市委工作會議精神,加快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萬市鎮黨委書記謝黎明說,我們要立足環境,依託山地資源,以「打造特色中心鎮、扮靚富陽西北門」為目標,以「工業強服務、農業抓特色、集鎮聚功能」為抓手,努力將萬市打造成為「宜居」、「宜游」的精緻型「小城市」。
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整治
萬市以前礦山資源豐富。
這裡有句俗話「三塊石頭打天下」,就是萬市鎮盛產石煤、方解石、石灰石。於是,「靠山吃山」便形成了「三塊石頭」經濟,佔據了鎮工業產值的大半,最鼎盛時礦山企業的工業產值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石頭經濟。
隨之而來的是安全隱患、環境污染、山體破壞、礦山資源的枯竭等一系列問題。
政府看到了這一點,一方面重點對現有礦山實施「關」「改」兩輪齊進,此外,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關閉小礦山,還「山」於綠,還「綠」給山。為鼓勵地下礦山企業自行關停,實現節能減排,在市政府出台獎勵政策的基礎上,鎮政府在財政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配套獎勵每家28萬元。
幾年努力下來,將原來100多只石灰窯減少到現在的6只;石礦開採許可證從68本減少到4本;關停地上、地下礦山64家,目前只存4家,力爭到2012年實現全面關停。
而產業轉型升級,則是在關停礦山的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研究產業轉型升級的定位、路徑和目標,幫助廣大中小企業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這是萬市工業發展正在進行以及未來都要努力的方向。
茭白田裡養泥鰍
除了緊貼著杭州都市的,絕大多數城鎮,再怎麼發展,農業還是佔一大塊的。這一大塊裡,佔地面積大,但產值未必高,效益未必好。但特色農業做出品牌價值來,則還是蠻有賺頭的。
喜歡吃茭白,但不敢常吃、多吃;因為聽內行人說,農民自己吃的是本地品種,基本不用農藥的;商品化、產業化的品種,個頭一枝能抵上本地品種的兩三倍大,同時不得不用殺蟲劑的。但如果茭白田裡套養泥鰍的,泥鰍都能活能大,那茭白的安全性,當然是能夠放心的了。因此,這樣的茭白,本身是具備高附加值的,需求也肯定旺盛的,就看營銷水平了,能不能賣出個好價錢來。
據我所知,像萬市鎮這種套養項目報上去,省裡市裡一般都會給專項經費支持的。但願,像茭白套養泥鰍之類的農用科技,能在萬市鎮內外發揚光大,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又惠及城市消費者。這樣一「統籌」,城鄉互利雙贏的。
轉型不一定轉身,調整不一定調頭,提升不一定提速。只要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產業就會有持續發展的基礎和空間。
工業要從原來的以礦山、五金鍛造為主,轉變為以生物科技(以龍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光纜線纜(白石村為集中區塊)、輕紡玩具(杭州苛美服飾有限公司等)為主的科技型、環保型塊狀經濟(佔全鎮工業比重80%)。
金秋時節來萬市拍銀杏美景
今年11月中旬,萬市鎮楊家村的銀杏葉金燦燦的。樹影下,小河邊,無處不是拍照的好去處。
這是萬市打響「節慶品牌」的一張金名片。
近年來,隨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運動休閒之城」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每到金秋時節來萬市鎮楊家村白果樹林中拍照留影、觀光休閒的遊客不斷增多。
每年這個時候,為把萬市鎮楊家村白果樹林特有的美麗景色展現出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此地休閒觀光,通過絢麗多彩的鏡頭、畫面,展現萬市鎮風土人情、楊家村白果樹林的美麗風光,萬市鎮都要舉辦「銀杏之秋」系列活動。
同時,「泥鰍節」、「桑果節」、「山核桃開桿節」等農事節慶活動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萬市鎮的傳統農業,讓它越來越具有特色。
鎮長羅林鋒說,作為富陽市唯一一個農業生態型的中心鎮,萬市鎮主要以農業生態型鄉鎮為版本,建基地,抓特色,上規模,打品牌,因地制宜做好生態特色農業這篇文章,大力發展生態型特色農業,走出一條生態農業的路子。
目前,萬市鎮仍在繼續進行的「一村一品」工程和「五萬工程」都頗有影響。比如,建立了白石村300餘畝茭白泥鰍套養基地、大青山核桃基地、白馬竹筍基地、樹狀盆景基地等一批特色的農產品基地。
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興起,如以農戶+基地+工廠為代表模式的杭州海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春之味」系列農產品,遠銷北京、天津、上海等大中城市。又如浙江水中參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茭白套養泥鰍項目,以及泥鰍種苗繁育基地、泥鰍深加工產業基地等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
同時,其與浙江農科院建立技術合作種植的浙茭2號茭白良種,畝產純收入達6000元左右,是種植水稻等傳統農作物的15倍以上,增加了周邊農戶的經濟收入。
居住向集鎮、中心村集聚
萬市要發揮一種集聚特色,即居住向集鎮、中心村集聚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為打造「宜居」萬市提供基礎保障。
主要做法有兩個,一是加快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另一個是大力推進集鎮改造。
進一步加大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力度就是積極通過廢棄礦山復墾整治工程、建設用地復墾、「下山移民」工程及「兩個置換」(即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城鎮社會保障,以農村宅基地和農民住房置換城鎮產權住房)的深入實施,積極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居住向集鎮集聚。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萬市鎮共對800餘畝廢棄礦山進行了復墾,對1500餘畝土地進行了標準化整理,對新民村47戶高山村農戶進行了整體搬遷,下步還將對新民村進行新一輪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集鎮改造力度也會越來越大。
目前,一期已完成鎮政府前區塊和右區塊24家經營戶、7家機關事業單位、13戶住戶搬遷和6052平方米房屋拆除工作。目前該區塊正在建設集鎮中心廣場,預期該項目將於元旦前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將為廣大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必將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新景點。
圍繞「中心鎮」,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對集鎮進行重新編制規劃,就是結合萬市乃富陽西北中心鎮特定區位,對集鎮行政辦公、商貿、居住、文化娛樂等區塊進行詳規。
「居住向集鎮集中、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這是萬市鎮的發展方向,也是小城鎮發展的方向。(孫鑰、駱炳浩)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