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杭州最大的城市公園在哪裡?要有山有水有寺有橋有綠地又有現代建築,規劃中位於錢江一橋南岸的海潮旅遊綜合體(海潮公園)應該可以勝任。昨天(10月15日),杭州市召開的海潮旅遊綜合體(海潮公園)專題會議上,市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和專家在兩套方案中初步選擇了由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方案,並將由專家組會診,進一步優化方案。
此次專題會議上,濱江區將篩選後的兩套方案做了演示,一套是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方案,另一套是由新加坡CPG集團新工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的方案,大家對第一套方案比較認同。
打造錢塘江「藝術之灣」
這套規劃方案以「文化藝術」為主題,串聯「佛教文化、音樂文化、現代藝術」,培育藝術展覽、演藝視聽等相關產業與功能,打造錢塘江沿岸的「華彩之地,藝術之灣」。
規劃形成「一帶,兩園,雙體」的結構體系
「一帶」:指沿江夢幻海岸景觀帶;
「兩園」:指橋頭音樂公園及六和公園;
「雙體」:藝術博覽綜合體和高新文創綜合體。
由奔湧不息的錢塘江和優雅舒緩的交響樂中汲取靈感,提取音樂泡泡作為設計元素形成大地景觀,串聯形成海潮公園的沿江界面,是人們音樂體驗、休閒漫步、觀潮望景的夢幻海岸線。
其中,濕地公園以寧靜為主題;六和公園以舒緩為主題;藝術公園以婉轉為主題,強調色彩與變化;橋頭音樂公園以靈動為主題,設計上強調水元素的應用;文化主題公園以清新為主題,強調自然與修身。從而形成一曲以寧靜、淡泊為主題的優雅樂章。
用空間譜一首交響曲
良好的城市天際線猶如一首優美的交響樂,一首交響樂往往包含不同的樂章,而城市的天際線也一樣,包括前景、中景、遠景以及對景。一旦某個音階出現問題,樂音就會變成噪音。這套方案讓與會者眼睛一亮的就是從空間上進行了規劃,整個旅遊綜合體可分四個樂章來感悟。
第一樂章——對比的沿江立面
規劃建議之江度假村地塊建築形式與德聖地塊與亞克藥業進行統一,適當提升UT斯達康地塊規劃酒店高度,使沿江第一界面得以修正。
第二樂章——舒緩的二重奏
對第二樂章範圍內的用地進行分析,可調整的用地包括聯莊地塊、志誠大廈南三產留用地和濱江農居公寓第九區塊。規劃通過對建築高度的調整,使整體天際線得以緩和,形成舒緩的二重奏。
第三樂章——渾厚的背景空間
將第二樂章範圍後的背景空間作為第三樂章的研究範圍,通過預留景觀通廊,建築群密度的控制,整體形成渾厚的背景空間。
第四樂章——深遠的城市軸線
無論是「佛—寺—台」景觀軸線,還是六和塔頂樓望六和路視角、江南大道沿側景觀,都是城市深遠的對景軸線,成為城市第四樂章。
城研院方案細節展示
禮佛台:設計強調杭州特色的塑造,將杭州城市標誌「杭」融入禮佛台主體形象。強調中軸對稱,既凸顯南宋佛殿佈局特徵,又塑造嚴肅、莊重的氛圍。借用台下空間作為地面停車場。在細部的設計上策劃養身殿、佛主題小品、禪宗廣場、重生門等。
音樂公園:以橋頭公園為原型進行提升改造。規劃增加一座咖啡廳,作為觀景、視聽、品茶的綜合場所。建築形式上強調輕盈、通透、動感,向人們展示藝術與音樂的魅力。面江處增加一座音樂視聽吧,既能瞰江,又能細細體會音樂人生。
六和公園:以音樂與運動為主題,規劃一座八音盒,與對岸六和塔形成呼應,實現古今對話。同時作為江南岸一處亮麗的風景線。(婁煒棟)
(責任編輯:一微)(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