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曲》取景地:寧波東門島燈塔

浙東11座燈塔集體申報「國保」,探訪蒼茫大海中,那一束光的百年傳奇

2010年09月30日 來源:《錢江晚報》

  黑夜裡,蒼茫的大海上,一束光對於漂泊的船來說,就是希望。燈塔正是希望的化身。近代以來,浙東沿海建起了數十座燈塔,矗立在群島之上,為過往的船隻指明方向。

  「浙東沿海的燈塔大部分都有百年歷史,目前保存完好,有些甚至還在發揮著作用。因此,我們將把浙東沿海的11個燈塔進行捆綁,一起申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昨天(9月29日),寧波文保所副所長徐炯明向記者透露了這個消息。

  探訪百年燈塔:夫妻守燈

  上週六,記者來到了已有120年歷史的洛伽山燈塔。天下著小雨,洛珈山與佛教聖地普陀山隔海相望,驚濤拍岸。守燈塔人52歲的金偉章接待了我們。

  老金是岱山人,守燈塔已經有快20年了。2001年來到洛伽山之前,他還曾在三星、花鳥燈塔當過守塔人。

  洛伽山燈塔塔高7米,燈高海拔40米,塔身紅白橫紋相間。它與外洋鞍島燈塔成鏈,引導船隻進出普陀山港,是伊斯蘭水道賀蓮花洋水道的重要航標。

  「島上的時間跟著太陽走,太陽升起,我就要起床去升國旗、打掃衛生、擦燈;太陽落下時降國旗,打開燈塔。」老金說。

  老金還告訴記者,現在的燈塔已經實現了遠程監控,燈是否亮著、電壓電流是否正常都可以通過電腦監控。

  島上的日子,規律而單調。為體現人性化,洛伽山燈塔一改男人守燈塔的「潛規則」,首創了夫妻守塔制度,讓守燈塔人少幾份寂寞,多了一些溫情。

  「年齡」最大的燈塔已有145歲

  在這11個浙東沿海燈塔中,最年長的要屬鎮海的海口的七里嶼燈塔。它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由英國人主持的浙海關稅務司與寧紹台道共同建立,距今已有145歲,是我國最早的兩座燈塔之一。

  「浙東沿海燈塔都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興建起來的。」徐炯明說。此後,在嵊泗列島海域和象山海域燈塔陸續地建了起來。

  這些燈塔中,多為歐洲人幫助設計建造,且建於1911年前。

  百年前,5萬兩白銀建成遠東第一燈塔。

  申報的11個燈塔中,徐炯明說,位於象山漁山列島的北漁山燈塔是派頭最大的。它是我國最東面的國家一級燈塔,有「遠東第一燈塔」之譽。

  光緒二十一年(1895),北漁山燈塔由上海海關耗銀5萬兩白銀建成,塔身呈圓台形,生鐵所鑄,塔高16.9米,直徑4米。

  1944年,燈塔燈器曾毀於戰事,1947年,海關派技師史端昌等重修燈器。1955年燈塔又被國民黨撤退時破壞。現島上燈塔為1985年交通部批准原址重建。目前,燈光射程25海里以上,裝置為國內領先。

  東門燈塔由任筱和、任筱孚兄弟出資建造。他們於民國4年自掏腰包建造了這座燈塔。

  東門燈塔是進出石浦港船舶的導航標誌,由於歲月風沙的侵蝕,燈塔的木結構部分已腐爛。

  東門島地理位置獨特,宋時曾立東門寨為象山歷史第一兵營。東門島上有著很多古蹟、遺物。著名影片《漁光曲》即取景於此。(李單、邵巧宏)

(責任編輯:歸鶴)(原文…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