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20年,湖州「鎮水馬燈」又舞起來了
2010年09月08日 來源:《湖州日報》

  「『鎮水馬燈』最後一次表演是在1989年,想不到20多年之後,這一傳統節目能重整旗鼓,看來祖輩的技藝有救了。」來自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的陳加林告訴我們,「鎮水馬燈」流傳於紅旗村鎮水自然村,馬燈調到各家,意為太平、馬到成功。雖然 20多年沒有參加過馬燈表演,但陳加林對調馬燈的興趣絕不比過去遜色,自去年年底鎮上重新組建馬燈隊,他第一個前去報名,在集中排練的3個多月時間裡,他一天也沒落下。

  「我市即將舉辦第五屆國際湖筆文化節了,為了給活動造造勢,增加些節慶氣氛,過些天,我們鎮也將舉辦一次全鎮文藝匯演,到時候,『鎮水馬燈』將再次登上大舞台了!」為了這次亮相,這幾天,陳加林和隊友們不僅增加了排練次數,還對各種馬燈道具做了一次徹底的檢查翻新。

  在排練現場,我們看到有著悠久歷史的「鎮水馬燈」歡快地舞動著,數不清的老驥小馬上那一閃一閃的紅燈,大小不一的花籃燈,在數十位村姑手中扭成五花八門的隊陣,那忽明忽暗的紅光,把「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吉祥字樣照進了現場觀眾的心坎裡。「現在的馬燈隊由40人組成。與過去不同的是,我們不僅在廣場上表演,還配了音樂,可以到大舞台上表演呢。」 當年的馬燈隊員、現任馬燈隊長王榮林告訴我們,馬燈製作用料也大有改進,原來裡面點蠟燭,而現在改用電子螢光燈,既安全又好看。

  今年以來,埭溪鎮從加強農村文體陣地建設入手,通過開展各種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據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初,埭溪鎮提出了村村建文化團隊的工作目標,並把文化團隊建設納入黨委政府對村幹部的年度工作目標考核,與各村簽訂了宣傳思想文體工作責任書。截至目前,除了重振傳統節目「鎮水馬燈」外,該鎮20個行政村還相繼組建了14支腰鼓隊和一支舞龍隊,吸引了240多位村民參與其中,此外,還組建了二胡表演、書畫寫作、剪紙等10餘支業餘文化團隊,成立文體協會和老年體育協會,培育各類文體骨幹,帶動農村文體活動開展。

  按照「村村建團隊,村村種文化」的要求,該鎮採取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多次組織文藝骨幹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下村活動,為農民群眾送去文化大餐…… 看著久違的「鎮水馬燈」又舞了起來、打著快樂節拍的腰鼓隊「遍地開花」,村民老鄭開心地說:「這讓我們看到農村文化的春天到了!」(史舒頻)

(責任編輯:歸鶴)(原文…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