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南宋定都臨安(即今日杭州),並選擇吳越皇宮故址建設皇宮,山水之間的南宋皇城,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山水花園式皇城」。
如今,杭州要再現這座失落了近800年的皇城。
昨天(8月26日),杭州舉行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導則方案及相關課題專家評審會,兩份精心製作的規劃設計導則擺在了9位國內知名專家的案頭。經過投票,由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等單位聯合體遞交的方案(以下簡稱設計導則),獲得了其中6位專家的認可。
山水花園式博物館集群,全國唯一
這個設計導則提出的總體佈局,簡單地說是「一軸一核兩翼三片五大文化線路」。
「一軸」是中山路與鳳凰山路的連線,連接南宋皇城與城市區域;「一核」是南宋博物院(即南宋皇城遺址);「兩翼」就是以南宋皇宮為身,城南區與城北區就像鳳凰的兩翼。
「三片」包括:玉皇山南至沿江片,這裡有八卦田遺址、南宋官窯遺址、南宋最大的宮外皇家園林——玉津園故址,就在玉皇山這一帶。還有個國內獨一無二的山水花園式博物館集群,聚集了南宋官窯博物館、江洋畈杭幫菜博物館、南宋音樂博物館、浙江美術館(南宋畫院所在地)等;和寧門至鼓樓片,有南宋太廟、南宋御街遺址等;臨安府至德壽宮片,以河坊街為紐帶,串聯臨安府遺址;
「五線」也就是宮廷探秘、禮儀尋蹤、市井訪古、佛寺問禪、官窯溯瓷等五條最能反映南宋杭州歷史文化特色的文化線路。
南宋皇城展示的不僅僅是南宋皇城的文化。該設計導則提出,建立歷史步道系統,以不同現行標示引導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內的吳越國、南宋、元、明、清等不同歷史時期的歷史遺存和文化景觀。
歷史步道系統中,將重點建設南宋御街步道、環南宋城牆步道、沿中河——龍山河步道和吳山——鳳凰山——玉皇山步道,溝通南宋和其他重要遺址和史蹟點。
擬建一座「錢江景觀大橋」
如此大型的遺址公園,同樣需要完善的交通網絡來疏散各方人流。設計導則給大家展現的,將是一個立體化的交通體系:
公交:增設南宋皇城大遺址環形公交系統,統籌安排市域公交;
軌道交通:建議設立南宋皇城南部交通樞紐中心,將地鐵4號線復興路站向東北移動500米,方便南宋博物院的交通出行;還要結合浙贛鐵路改線規劃,保護和利用浙贛鐵路南星橋至白塔段的一條路軌作為觀光火車路軌,連接南宋博物院和錢塘江大橋。
慢行系統:根據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的遊覽和出行需要開闢專門的自行車道,重點路段為中河東側便道(鳳山門—體育場路)、鳳凰山路等。其次,在規劃建設的海潮寺南北院之間建設橫跨錢塘江景觀大橋,內部設置自動扶梯和觀光休閒設施。
水上交通:建立中河、東河、龍山河和錢塘江水上遊覽系統,設置中北橋水上交通樞紐中心;在沿江片設立白塔、嘉會門外兩處遊船碼頭。
此外,導則還提出,在考古勘察的基礎上,恢復原南宋皇宮後苑內小西湖及護城河水系、玉津園水系、清湖河(即浣紗河)慶春路至解放路段水系等。
山體區域禁止新建其他建築
山水環繞的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在造就獨特的環境時,也帶來了非常「脆弱」的天際線。所以,在玉皇山——鳳凰山——吳山等山體區域,除了增加部分景觀性小品建築及小型遊覽配套設施之外,禁止在這塊區域新建其餘用途的建築。
設計導則還提出,要根據歷史情況和市區實際情況新建一些廣場,比如,在原御街北端與運河交匯的區域,造一個綜合廣場,主題是南糧北調;在杭州城站火車站西側與東河交匯區域,建一個旅遊綜合廣場,圍繞的是宋高宗定都杭州從章家橋登陸這條主線。
算上這兩個廣場,以及將台山佛教文化園、南宋博物院,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將有三處標誌性入口空間。
除了這些,設計導則還強調,要注意整體色彩以及街巷風貌建築,比如,建議對高銀街的美食街業態進行重組,成為南宋美食一條街。
據瞭解,接下來,設計導則還將根據本次會議的專家意見等做進一步修改和優化。(劉焜)
(責任編輯:歸鶴)(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