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高樓的玉女谷,是不少驢友口中的溯溪聖地。她的美在於「幽谷、逸林、深潭、瀑布」,一種未經修飾的自然誘惑。穿過一片片森林「氧吧」,深呼吸是最好的運動,微微抬頭,不遠處的瀑布一折接著一折,在幽谷中飄灑陣陣涼意。
抵達高樓龍湖玉女谷那天,恰遇大雨,困境往往能激起人的執拗,雨中登山,該別有一番情趣,我們還是準時出發了。
青樹翠蔓避暑勝地
大巴車直接把我們送到半山腰。我們開始登山是在一條溪澗邊。這幾天一直下著大雨,狹長的溪澗,溪水很飽滿;大大小小的岩石雜陳在溪水中,溪水擠過岩石,時而形成一股股小激流,伴隨潺潺水聲嘩嘩而下。當我們要邁過矴步時,想不到矴步被溪水漫過,我們的鞋子被浸濕了。
一路沿溪而行,溪邊的部分山路已被修葺得比較平整,然而落葉滿徑,呈鋪天蓋地之勢,大部分是赭褐色,平添些許原始風味。我正納悶,石階上的落葉為何那麼多?原來這就是玉女谷的特色之一,因為這裡的植被很好,夏天林蔭蔽日,一般不用打陽傘,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我抬頭眺望遠處,整座山森林密佈,山有了樹,在雨後更顯清脆盎然,山因有了雨,雲霧繚繞,山、樹、雲氣交相輝映,形成一副淡雅水彩畫。路邊密植著各種各樣的樹木和古藤,更多的是杉樹和楓樹,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彼伏。
旖旎水色如碎瓊亂玉
踩著鋪滿落葉的逶迤石徑,偶爾發出軋軋聲。大家竟然童心未泯,使勁踩踩樹葉堆積厚實的地方,一種樹木混合泥土的氣息從腳底浮起,很是清爽。移步換景,但我們的視線一直被溪水吸引著。雨後的溪水並沒有變得混濁,反而更為清澈,這也是玉女谷的第二看點,水質好、水色清。溪澗是容器,水在裡面因形而異,時而溫婉流動,時而傾瀉而下,時而撞擊岩石,激起朵朵浪花。
尤為壯觀的是幾處瀑布,和其他地方的瀑布不同,一般瀑布都是平面、單側的,而這裡是立體的,三面都是瀑布,若在對面選擇一個觀望點,奇特景象將盡收眼底。大家遊興甚濃,不顧路滑,紛紛到瀑布潭邊的淺露水面的岩石上觀望。在那兒,抬頭往峽谷深處看,只見三綹瀑布傾盆而下,想必這該是一處豐沛而獨特的瀑布了。
但管窺蠡測,略睹隱約風姿,只會激起大家更大的好奇,我們準備順著溪谷繼續前行,找到一個最佳觀察點,對瀑布全貌來個一覽無餘。不到幾步,幾處可行的岩石全被溪水吞沒,一位膽大的同伴跳過去探路,但過去後發現前面已無法通行,大家只得半途而返。
尋幽訪勝自然初長成
山頂有一泓碧綠清冽的水潭,水面上有一塊岩石,極像一位閨女在洗澡,這大致就是山名的出處了。上世紀90年代,曾有一位上海專家來考察,看到山頂這個景緻稱為「浴女谷」,但後人叫著覺得這名字太直白,加上這個地方還一直沒開發,養在深閨人未識,就改名為「玉女谷」,而此山原名喚作「銀溪」。比較這3個名稱,殊途同歸,都道出這座山谷的特點。銀溪,最早是山民取的,就像農村孩子乳名「阿狗阿貓」一樣,雖然俗不可耐,可見當時的溪水清澈見底,遠遠看去,溪中猶如撒滿銀子;而「浴女谷」是它長相上一大特點,借代修辭手法;「玉女谷」就像孩子登戶口的真正名字,盡顯溪水特色,又不失雅緻清純。
出來時,發現入口處寫著「景區沒有開發,不許旅遊」。據瞭解,因為這裡山民看到開發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要求山路通到山頂,調停不下就中止了。我奇怪,何必要開通山路到山頂呢,一則開發意味著開闢山路,勢必會砍伐大量植被;另外從旅遊角度,遊覽者如果一步到位,那麼沿路的溪水、樹木怎能欣賞呢?要知道,拾級而上尋幽訪勝,才能漸入佳境啊。
行車路線>>>
自駕線路:溫州—瑞安飛雲高速—56省道—寨寮溪各景區;散客乘車線路:溫州客運中心—瑞安客運中心——高樓—寨寮溪各景區。
公交線路:瑞安商城車站—— 新56省道——老56省道——龍湖鎮西村──玉女谷景區(始發早上6:10,末班晚6:00,每隔20分鐘一班)
(責任編輯:歸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