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憶昔日嵊山帶魚汛

金德章

  六省二市十萬漁民圍捕,全國最大的漁汛,稱海上不夜城。

  1962年十月,因各種原因我離開了教師職位,再到嵊山漁場工作。

  但是,我這次去嵊山與上次不同。1959年我去嵊山後頭灣,身份是小學老師。但這次去嵊山,活動區域在嵊山的中心鎮區,身份是供銷社的營業員了。

  其實,嵊山島在嵊泗列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一是歷史悠久。在古代的志書中稱其為“陳餞山”,或謂“盡山”。當時,嵊山箱子嶴有個山峰叫“紫金山”,山前有個吹鼓亭。顧名思義,“紫金山”即紫金城的意思。據悉,在民間傳說“塌東京、漲崇明”之前,這裡即為傳說中的“東京”都城,而“紫金山”則是古代帝皇的升朝議政之處,並有鼓吹鳴號的吹鼓亭相匹配。而當“塌東京”,東京的大地全塌了,只有這些孤零零的小島剩餘於此,故而名之為嵊(剩)山。以此論之,嵊山島的歷史十分悠久的了。

  二是地位險要。嵊山島東崖壁立,孤懸外海,其港外之東,即東海最邊緣的兩個小島,海礁和浪崗,再外面就是太平洋了。因此,嵊山島實為我國東南之門戶,淞滬之屏障,海上絲路的主通道。早在先秦徐福東渡,晚至唐宋年間,日本遺唐使和鑒真東渡扶桑,嵊山都是必經之處。尤其是明清年間,倭寇侵擾舟山和江浙沿海,必“乘風之下下八、嵊山”。

  三是漁業重鎮和海上大集。舟山是著名的中國第一大漁場,而嵊山則是舟山漁場的中心漁場,並且是東海水產品交易的主要集散地。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舟山有大、小黃魚等四大漁汛,尤其是冬季嵊山帶魚汛,是舟山及全國最大的漁汛,場面壯闊,盛況空前。何況,嵊山當年有萬餘人口,為嵊泗列島稀有的萬人大島。解放戰爭時期,國軍從大陸潰退至舟山群島。民國38年(1949年)十月十日,民國政府首設嵊泗縣治時,即取嵊山島的嵊字和泗礁島的泗字,兩字組合而命名,並把嵊山島作為當年嵊泗縣府的所在地。

  嵊山島,岸線曲折,嶴口環引,除箱子嶴和後頭灣外,島上還有泗洲塘、大玉灣和鰻嘴頭,共計五個嶴口。其間,箱子嶴和泗洲塘兩個嶴口,則是該島船隻的出入港、泊錨地和避風港,並且是漁船及水產品的主要集散地。

  1962年十月,我去嵊山供銷社報到時,嵊山的帶魚汛還未進入旺汛。那一天,從縣城乘船與我同去嵊山供銷社“支汛”的有三十餘人,大都是在家待業的一些初中生,並以女的為多。其中,而我則是學歷最高、資歷最深的佼佼者,到了嵊山,自當受到供銷社領導的重用,分派到倉庫當物資記帳員。

  嵊山箱子嶴,其地形正如它的名字,像一個方形的箱子。當年,嶴口裡犬牙交錯的礁石,已同新建的環港馬路澆鑄在一起,大道二丈開闊,直通島上的興隆大街。而在此街後面,還有一條陳舊的老街,俗稱“一粒子街”,以見老街之狹小。不過,嵊山供銷社的糧油、煙酒、五金、百貨、肉禽蛋類等眾多門市部,大都在新建的“興隆”大街上。而我工作的倉庫,卻在老街後面的一條弄堂裡。

  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大躍進等極左思潮的影響,捕魚類似打仗。東南沿海各省市以及舟山市和嵊泗縣,都在嵊山設立了漁場指揮部,並採取電信指揮和大網頭捕撈的圍捕戰略,這就為今之舟山漁場生態環境與魚類資源的破壞埋下了重大隱患。但在當年,則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後方物資保障的供銷系統,擔負著重大使命。試想,一旦進入帶魚旺汛,僅有一萬人口的小島漁鎮,突然一下子湧進十萬餘人,這物資供應的壓力有多大?!

  為此,在該年陽曆的九、十月間,每天有貨輪從縣城運來大量物資,糧油、煙酒、棉布、百貨,以及肉類、五金等,品種有千餘件之多。我和倉庫主任以及一個小青年,忙著驗貨進倉,登記入帳,真的是忙得日以繼夜,汗流浹背,而且不能出差錯。古人云:幹一行,怨一行。這倉庫的記帳員可不輕鬆呀!

  轉眼間,到了陰曆十月的大雪季節。《舟山諺語》:“小雪小捕、大雪大捕”,嵊山的帶魚汛進入了旺汛期。有一天,嶴口裡突然飛進了許多海鷗。倉庫主任對我說:明天我們供銷社要忙了!我說:為什麼?他反問我:你不知道?接著,他告訴我,捕帶魚有個規律,天氣好時漁船都在海上捕魚,但到了大風天,俗稱“打暴”,漁船都要進港避風,並要上岸購物。現今是海鷗飛進嶴,天氣要打暴,並且近日有個暴期叫“犁星落地暴”。因此,主任預計明天有大量漁民要上岸購物了。

  果然,事情不出主任所料,那天半夜裡刮起了八、九級大風,凜烈的北風在屋外呼嘯著,天氣霎即冷了許多。到第二天早晨五時左右,天色昏暗,屋外卻是炸雷似的喧鬧聲一片。我趕緊起床,走到大街上一看,眼前的景象把我驚呆了。

  一夜之間,好像突然天降神兵似的,五百米長的興隆大街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並且是南腔北調,服飾各異,海腥味實足。有的人高馬大,上穿黑色皮夾克,下著馬靴,搡著北方口音。有的身體粗壯,身穿咖色龍褲,滿口溫州方言。有的身材修長,舉止文明,棕黑色的臉龐透露出儒雅之氣。真的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其人流和密集的程度,勝似上海南京路。

  此時,在大街兩側的路邊又突然插滿了紅黃藍綠的五色彩旗,並且冒出了許多海鮮攤販,擺放著剛上市的銀帶、鰻鯗和肥美的紅膏蟹,令人誘惑;還有木偶戲、小熱昏、吉他彈唱等百藝雜技,以及面拖旗魚、蟹黃小籠包,肩挑的蝦肉餛擔等美食小吃相襯托,並不時傳來哪招徠顧客的吆喝聲,從而構成了東海魚市和海上大集的獨特風景,令人振奮而新奇。

  正當我專神貫注欣賞這難得一見的奇特風景時,忽而身後有人拍著我的肩膀說:“別看了,快去副食品門市部幫忙,他們忙不過來了!”我回頭一看,這拍肩喊話的是我倉庫主任。我不敢怠慢,忙說:好的!我趕緊跑步去門市部幫忙去了。

  其實,當年所謂的“副食品門市部”,實際是個肉鋪,以銷售豬肉為主,也有冰藏的羊肉和家禽。因為那時島上尚無冷凍倉庫,豬肉大都是島上活殺或冰藏。但我不會斬肉,我去肉鋪主要是幫助他們收款,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站櫃臺當營業員。

  那一天,在肉鋪前買肉的漁民人數眾多,亂嗡嗡的擁擠不堪,而且出手大氣。一開口就要半隻豬,起碼十斤以上,並且不問價錢,付了錢背著就走。有的買豬頭的,起碼兩個以上,還要豬肝、腰子等內藏。為此,我從早上六時,一直忙到下午六時,中午啃了幾個冷饅頭,直至晚上去食堂吃飯,這才重重地透了一口氣。那一天,營業部四個人,斬肉的斬得腰酸臂疼,收款的收得兩手發軟。一天下來,我的手上沾滿了魚腥和豬油。在這十二小時內,初步估算,肉鋪居然出售了一百餘頭大肥豬,這漁場的需求量真的是巨大而驚人啊!

  究其原因,因為漁船一旦出海,漁民們在海上要漂泊和勞作三、五天,吃的都是鮮魚活蟹。雖然生猛海鮮,味道鮮美,但吃得多了也就吃膩了,所以急需肉類去調擠和滋補營養。何況,海上捕魚靠運氣,運氣好的一網千金,不在乎這點賣肉的小錢,所以漁民們的豪放和大氣,實乃性恪與環境所使然。

  傍晚,倉庫主任對我說:吃過晚飯,你不用去肉鋪了,我和你要去泗洲塘送貨。泗洲塘在箱子嶴的東面,嶴口坐北朝南,每逢冬天打暴,即西北大風,這裡是最安全的避風港。而我們供銷社在那裡有幾個網店,主要供應糧油和煙酒,以及漁民們急需的生活用品。

  然而,那天晚上,當我送貨到了泗洲塘,見哪賽似銀河的船上漁火,密如森林的萬眾桅檣,造型奇特的五彩船旗,還有哪滾動不息的汽笛和機器轟鳴聲,我再次被這極其宏偉、壯觀的漁港夜景震撼了。

  此時,我站在岸上往外望,從泗洲塘直至向外延伸的廣闊洋面上,密密麻麻的停泊著萬艘漁船,並且是排列成陣望不到邊。尤其是眾多漁船,裝點精緻,風格各異。其間,在這萬船叢中,有的是畫龍雕鳳,神采飛揚。有的是虎頭闊尾,氣宇軒昂。有的是形似白鴨,潔白耀眼。有的是綠眉龍眼,船尾高翹。有的是烏如黑鯊,威武雄壯。有的是船舷掛板,長翅飛翼。有的是體型巨大,立亭豎閣。更有甚者,有的船桅上掛著金絲編織的漁網,還淩空飄揚著火一般的高產紅旗,再加上這萬船漁火的沖天燈光,這嵊山港的壯麗夜景呀,好像哪千姿百態的中國船博會,更是哪金碧輝煌的“海上不夜城”呵!

  與此同時,在泗洲塘的海岸上,也是燈光明亮,如同白晝,充滿著一派緊張繁忙的景象。一方面,碼頭上有線廣播放著優美的音樂,小汽艇在船巷中穿梭來往。靠岸的漁船,有的忙著卸魚過鮮,碼頭上堆金疊銀,都是一筐筐銀帶、海鰻、梭子蟹,並與商販們進行魚貨交易,利於漁民們清倉出海和資金周轉。其間,還有一些漁船。或忙著充冰、補網。或是為機器灌滿柴油,或為水艙加足淡水,在這難得的避風期間,他們要為風後出海,做好充足的物資儲備。

  另一方面,當天上岸購物的漁民,在箱子嶴大魚大肉大吃了一頓,酒醉飯飽之後,在夜色朦朧之時,他們興致勃勃,紅光滿臉,手提沉甸甸的煙酒、百貨,以及肉類等物品,紛紛到了泗洲塘碼頭,吆喝著下岸上船,又是一番嬉耍、喧嘩的熱鬧景象。

  同時,在此期間,我還聽到了不少關於海上捕魚的趣聞逸事。據悉,嵊山有位漁老大,觀今天潮水能知明天風向;從潮水的清濁能知魚群的行蹤。為此,別人一時找不到魚群,他卻是網網滿載不落空,挺神奇的!還有,這一次他捉到了一條幾十年罕見的帶魚王,尊稱“鰉帶”。長三點九米,闊五十釐米,頭出角,身披鱗,非常的珍稀。漁民們說,這是個豐年的好兆頭哩!

  因為這次暴期較長,這樣的忙祿景象,在嵊山島上持續進行了三、四天,我和供銷社的同事們,都快累得病倒了。誰知,第五天早晨,一覺醒來,大街上的人群和喧鬧的聲浪都突然消失了,一切又都恢復到原來的老樣子。人呢?船呢?都到哪裡去了?難道真的如傳說中“海市蜃樓”那樣,霎時而逝了嗎?

  為此,我請教了一位島上的老漁民。據他告知:帶魚是洄游性魚類,每年陰曆七、八月份,帶魚先從外洋進入山東海域覓餌。而後,隨著氣溫下降,至陰曆九、十月間,帶魚從山東集群南下,嵊山洋面帶魚旺發。在此期間,北至遼、魯,南至閩、廣,以及江、浙、滬、津六省二市十餘萬漁民和萬餘艘漁船雲集於此。又因嵊山有二個月左右的漁汛期,帶魚的捕獲量僅1962年達11萬噸以上,為浙江及全國之最。為此,就汛期之長、產量之高和規模之大,嵊山的帶魚汛成為全國最大的漁汛。

  接著,他又說:捕魚好像打仗,戰機一瞬即逝。所謂漁汛一刻值千金。抓住風暴剛歇、魚群集聚的特點,漁民們都在咋晚開船出洋了!

  聽此一說,我恍然大悟,並從中長了不少見識。同時,我觸景生情,突發靈感,在江南名曲《梅花三弄》的基調上,我按曲填詞創作了漁歌聯唱《漁民大鬧東海洋》。

  開頭幾句,我還記憶猶新:“海螺陣陣震天響,十萬漁民上戰場,戰場就在嵊山洋,嵊山洋上捕魚忙。捕魚忙,你追我趕、分秒必爭、磨拳擦掌、要擒海龍王”。接著還有:“海龍王呀,風大浪又狂。海龍王呀,實在太倡狂。蝦兵蟹將、龍子龍孫、佈陣來阻擋。捕魚兒郎英雄漢,劈風斬浪撒大網,敢把龍宮闖。嚇得龍母來求饒,龍王乖乖獻寶藏!”再有:“海礁、浪崗、挑擔,帶魚會發交交關。指導船使勁喊,捕魚船快點來。快來、快來、再快來,一網下去一百擔,兩網裝得雙滿載。東海漁民氣似虹,風口浪尖奪高產!”等等。

  由於曲調高亢激昂,唱詞反映了漁場盛況,並且是方言俚語,朗朗順口。為此,《梅花三弄》的漁歌聯唱,在該年舂節嵊泗縣業餘文工團赴沈家門慰問漁民演出時,獲得了在場漁民的熱烈掌聲和轟動性效果,並很快在全漁場的漁民中傳唱開了。

  星移鬥轉。彈指間,五十八年過去了。今之帶魚雖說仍是舟山漁場的主要經濟魚類,但因長時期的超長度捕撈而魚類資源破壞嚴重,嵊山帶魚己形不成漁汛了。

  現今,令人遺憾的是我和我的後人,再也見不到嵊山帶魚汛哪曠世繁華的興旺景象了。但我對哪萬船雲集的壯闊場面和燦似銀河的漁港夜景,以及漁民們戰天鬥海的英雄氣概,還是懷著深深的敬意,以及充滿懷念和憧憬呢!

(金德章/舟山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