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神 奇 仙 都 遊

金 星

  “皇都歸客人仙都,厭看西湖看鼎湖。”這是宋朝狀元王十朋的詩句。他對縉雲仙 都的秀山麗水,極盡了讚賞之情和溢美之詞。
   2011 年 8 月 19 日,中午,晴,氣溫高達 37°。我應朋友的邀請,一同前往麗水地 區的縉雲縣考察觀光。
   麗水是浙江的著名山區,縉雲是“浙南秀山麗水”的四大精品旅遊區之一。在我的 人生旅程中,因各種原因,麗水是我嚮往已久想去而未去之地,所以有此良機,即使冒 著酷暑,我也欣然前往。
   汽車,沿著高速公路急速地行馳。馳過了舟山跨海大橋,穿越了寧波、金華永康等 地,約經 4 小時的旅程,漸漸地逼近了麗水山區。此時,透過視窗,看到那一座座高聳 的山峰和蜿蜒曲折的山脈,不斷地撲面而來,在窗舷旁一閃而過,大有“未入山區,先 見山境”的神秘之感。而當我們到達縉雲後,目睹一幢幢嶄新的高樓,聳立在高山與青 峰之間,大有山城重慶之氣勢,更令人讚歎不已。
   到了縉雲縣的第二天早上,在當地友人的陪同下,我們興趣盈然地前去縉雲的仙都 風景區考察觀光。
   據悉,這縉雲仙都的來歷,大有講究。《史記》中記載,縉雲氏原是黃帝時代的一 個氏族,或說是黃帝的名號與封地。更為神奇的是縉雲仙都的鼎湖峰,傳說為黃帝鑄鼎 升天之地,而在峰下的黃帝祠,則是江南唯一的一個祭祀黃帝之場所。為此,縉雲的黃 帝祠與陝西的黃帝陵,遙相呼應,形成了“北陵南祠”之格局。至於仙都之名,為唐天 寶七年(748 年),唐玄宗李隆基御賜縉雲為仙都所致。這樣一來,這深藏在山區的縉 雲縣,居然與中華民族的先祖黃帝以及唐玄宗搭上了關係,這就不可小視了。
那一天,筆者在實地參觀,也確實感到了縉雲仙都的山水之美和傳說之奇。
   先說仙都的自然景觀吧,筆者觀光的主要是兩處:一是九曲練溪,二是鼎湖峰。九 曲練溪,它的上游是個大溪,又名好溪,發源于磐安縣大盤山南側筆架山馬祥嶺。因在 雲霧繚繞的青峰之下,看上去,溪水清澈如碧,溪道彎曲似銀練,山色雲霞倒映其間。 所謂“九曲練溪,十裡畫廊,峰岩奇絕,山水神奇”,並且有竹筏可從上游或對岸漂流 而下。“澄澄練溪水,湛湛涵深碧”,倒也別具詩情畫意。
   鼎湖峰,又稱鼎湖丹峰,或謂黃帝岩,位於練溪之東側,為仙都景區的第一景觀。 細見此峰,三面臨水,四面淩空,色呈朱紅,狀如春筍,拔地而起,一柱擎天,直插雲 霄,高達 170.8 米,為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最高大的柱石,有“天下第一峰”之美稱。
   據友人告知 , 這峰頂上還有一天然小湖泊,湖生蓮花,四季不竭。因“鼎峰有湖”, 故而名之。
   更為神奇的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傳說在戰勝蚩尤後,曾在峰頂上鑄鼎煉丹,觴 敬百神,駕龍升天以及須墜生草等等。
   東晉名士謝靈運在《名山記》中曰:“縉雲山旁有孤石,屹然干雲,高二百丈,三 面臨水,周圍一百六十丈。……古老雲:‘黃帝煉丹於此’。”
   晉崔豹在《古今注》中亦雲:“孫興公問曰:‘世稱黃帝煉丹於鑿硯山乃得仙,乘 龍上天,群臣拔龍鬚,須墜而生草曰龍鬚,有之乎?’答曰:‘有龍鬚草,一曰縉雲 草’。”
   這就說明這些神奇的傳說,早在晉朝就有了廣泛的傳播和記載。為此,唐朝詩人白 居易曾有一詩贊此峰:“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 天雨點來。”
   當然,在觀賞了鼎湖峰後,我們又去參觀仙都的人文景觀,即在峰側的黃帝祠。這是一 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群。遙觀此祠,傍山沿水,依山而建,層層遞高,直至峰頂,具有令 人震撼的非凡氣勢。
   導遊說,黃帝祠又名南祠,它的前身為縉雲堂,始建于東晉成帝年間。唐玄宗禦書 縉雲為仙都後,則將縉雲堂改名為黃帝祠。
   上午 9 時,我們在練溪的登仙橋上緩步而行,由此進入了黃帝祠宇。這登仙橋,其 實是個長達 60 余米的石板橋,橋下有低矮的石墩 40 餘個,斜置在平坦而淺淺的水面上。 人行橋上,魚遊橋下,在這炎熱的酷暑天,傾聽這潺潺的溪水流淌聲,別有一番爽爽的 涼意。
   不一會兒,我們走過了登仙橋和仰止亭,拾級而上,進入了步虛山下的黃帝祠宇。 黃帝祠的大殿建築,富有盛唐風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進山門,門中高懸一匾額,上 題“黃帝祠宇”四字,為唐朝縉雲縣令、著名小篆書法家李陽冰所書。兩旁的立柱上有 副長聯:左為“帝業鴻圖華夏宇冠古今”,右為“黃鐘大呂豐碑祠雄南北”,頗具王者 氣勢。
   入門後,繞過一屏風,就見祠內有一個面積盛大的廣場。廣場內供一香爐,兩旁有 黑瓦蓋頂的碑林長廊,直通祠內的主大殿。入內時,剛巧有 30 余位道士道姑們在那裡 進行道場表演,進行著各種禮儀動作。於是,大家頗感好奇地坐在長廊內歇腳觀看。
   雖說,禮儀的程式較為簡單,無非是那些道士道姑們頭戴道冠,身披道袍,一手執 拂塵,一手持香,邊走邊吟,或誦經,或敲鈴,踏著八卦方陣,繞著廣場行走了一番, 然後把香供在香爐內。因為這種道場活動,平日較為少見,我們看後倒也覺得新鮮。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這黃帝祠怎麼成了道教的道觀呢?細說起來,內有許多緣由。 因為中國道教的形成,有幾個重要因素:一是神仙學說。黃帝因在鼎湖峰上鑄鼎煉丹而 乘龍升天,這是神仙學說的最早依據。二是神的崇拜。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並 且是傳說中的天上玉皇大帝,自然是人們崇拜的仙界大神之尊。三是道家,在中國的道 教中,歷來以黃老之術為道教之根基。黃即黃帝,老即老子。老子原名李耳,唐王李世 民認為是李氏之始祖,故從唐朝始,中國的道教特別興盛。
   北宋治平二年(1065 年),朝廷崇道,宋英宗下旨改賜黃帝祠為玉虛宮,由此成 為江南三十六小洞天和我國著名的道觀之一。
   據志書記載,宋鹹淳三年(1267 年),兩浙轉運使撥款擴建黃帝祠。當年,黃帝 祠內有殿、堂、祠、宮、軒、廊、堂、門等 99 間,為黃帝祠最為興旺的鼎盛期。迄今 所見的黃帝祠,則是 1998 年至 2005 年期間,由國家建設部批准撥款重建而成。
   黃帝祠的主大殿,又叫軒轅殿,主體建築為重簷歇山頂,大殿高度達 20 余米。當 道場結束後,我們隨著那些道士、道姑,從廣場到主大殿去參拜黃帝時,足足走了 95 級步階,據悉內含“九五至尊”之意。而在軒轅殿的大門兩旁,豎立著一鐘一鼓,上書 “天下第一鐘”和“天下第一鼓”。另有一鐘鼎,高達 2 米左右,上鑄小篆“真金作鼎, 百神率服”八字,傳說為原黃帝時代的古鼎銘文。
   大殿內供奉的立身像,自然是軒轅黃帝的雕像了。在參拜黃帝像時,筆者見他頭戴 平頂冠,身著黃袍,凝目遠眺,雙手持笏板於胸前,儼然是個古代帝皇的模樣。據導遊 介紹,這是黃帝在為民祈福。導遊又說,他的冠上有玉珠 9 串,每串 13 粒,意味著九 子十三孫,代表著炎黃子孫,延綿不絕,興旺昌盛。由此可見,這黃帝祠的整體建築及 至每個細節的設計,都是經過周密佈局和精心構思的。
   關於分佈在祠內的楹聯、畫像、浮雕、壁畫、鐘鼓、神鼎、碑林、史跡舘以及每年 清明與重陽兩節慶,萬民祭祀黃帝的圖片,還有道場的法術禮儀和道教音樂等等,進一 步豐富和擴展了黃帝祠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澱,放大了黃帝文化的名人效應。
   掩卷思之:黃帝是大陸和港澳臺地區 13 億中國人和幾千萬海外僑胞共同崇拜的人 文始祖,具有最廣泛而龐大的信仰人群。實踐證明,以信仰為基礎的旅遊產品,最具生 命力和回頭率。同時,一個好的經久不衰的景區,一定要自然和人文景觀相融合,並且 要做精做大。仙都的旅遊如此,其它地區的旅遊將如何借鑒和運用呢?

( 金星 / 舟山市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