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雙浦的“磐頭”

龔玉和

  說到錢塘江沿岸的磐頭,雙浦的老人都清楚它在錢江大潮時的不可替代功用,可是 許多年青人不甚瞭解,便會問,“磐頭”什麼?

  所謂“磐”,巨石也;“磐頭”也就是築放在錢塘江大堤外,用巨石砌築伸向江中 一座座類似於“堤壩”的石坎,用以避免或減弱洪水對大堤的衝擊,避免大堤坍塌。

  雙浦沿江岸有十大磐頭,周浦、袁浦各有五個,分別是,社井磐頭;棗園磐頭;馬 家橋磐頭;駱家埭磐頭;白鳥磐頭;新浦沿磐頭;吳家磐頭;打鳥陳磐頭;東江咀磐頭。 十大磐頭對大堤起到保護作用,有了磐頭,就沒有發生過特大洪水衝擊龍潭的事,也極 少塌塘。

  近代以來,人們又把塘壩增高加固,澆上水泥,光滑平整,磐頭更加牢固,令堤內 田園村落固若金湯。雙浦磐頭歷經百餘年大潮巨浪衝擊,迄今依然巍然屹立。可以說, 大塘保護著上泗人的生家性命,而十大磐頭又保護了大塘的安全,使得上泗百姓安居樂 業。

  我們一行到訪雙浦,對磐頭等大塘建築逐個考察,而今,十大磐頭已澆上水泥,昔 日磐頭舊貌已不復再現。但是,人們仍可從磐頭上隱約見到構築磐頭的巨大山石中想像 一下,當年先人創造的“磐頭治水法”,依靠最原始的方式,將一塊塊巨大的山岩用人 抬肩挑的方式,從遠處的山上抬來,置入水中,然後,在江中砌築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 防護磐壩,他們的艱難險阻,幾乎比得上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所流的血汗,或者先祖建 造長城時所付出的辛勞,那是何等辛苦的工程!

  今天,我們踏上雙浦大地,堤內,田園沃土,一派豐收景象。

  可是,人們何曾想過,千百年前,這裡卻是一個白浪滾滾的錢塘江港灣,稱作小涇 湖,由於涇湖處於三江(錢塘江、浦陽江、富春江)交匯處,帶有大量泥沙,相互撞擊, 致使水流方向、水流速度發生變化,江中泥沙在此積存,天長日久,年復一年,涇湖終 於慢慢淤積成沙洲。一代又一代的先人,就是依靠圍堤築壩,才將沙洲荒灘變成良田村 落。

  清代同治年以前,上泗年年災荒,只要幾天大雨,周邊山水暴漲、大潮滾滾湧來, 將築好未久的圍塘霎間沖坍,農田、村落頓時淪為一片汪洋,人民生活極為淒苦。清代, 上泗人張道的詩《春夏之際江口修築南塘》,有這樣的描述:“江村之南江連天,村夫 日種江邊田;江高沙亙水爭道,漲時直過桑麻巔;平地魚龍出入路,歲攫稻粱入海去; 城中官府癭且聾,但促胥奴督租賦;父老奔走議各張,豈容量水輸官糧;五行尅制有古法, 捧泥捍水需波塘。”

  上泗居民中世世代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袁浦有個鄉民,叫張裕。十歲那年大江 再次洪水氾濫,衝垮大堤,頃刻之間,淹沒了大片良田,莊稼全都浸泡在水中,也沖坍 了東清的沙灘頭。張裕望著田地家園浸泡在水中,痛心極了,說道:“我長大了一定要 制服洪水,再不能讓水災肆虐百姓。”他發憤讀書,二十歲那年,果然中了“翰林”, 外放湖南任督學。張裕不僅為官清廉,而且,悉心研究磐頭護堤營造方法,他將自己研 究護堤築壩方法與行家的經驗相結合,終於創造了磐頭護塘治水法。回到上泗後,張裕 帶領鄉賢走遍江堤,摸清易毀地段,提出抵制洪水建造南北大塘的構想。當時由於財力 有限,他們決定分段開工,南北大塘中的南塘成為重中之重,南塘建造磐頭,不僅可以 緩減山洪和潮水流速,而且還可以減弱潮流對大塘的衝擊,然後,從社井開始直到華家 等逐個建造十處磐頭。從此圍塘得到了保護,上泗百姓才有了安寧之日。建國以後,人們又加固原有南北大塘,澆上水泥,清理內河,建起了沿山渠及主要河道 的水閘和機埠,排灌兩用。
自此,上泗地區的千頃農田才獲得年年高產、穩產,人民才真正過上豐衣足食、安居樂 業的生活。今天,人們千里迢迢趕到埃及,感歎古阿拉伯人建造金字塔之不易,可是, 人們何曾想過,先人建造錢塘江磐頭的艱苦卓絕,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天,人們要建錢塘江博物館,準備將錢塘江魚鱗塘(大壩)申報非遺與曆保建築專案, 磐頭功不可沒!

( 龔玉和 / 杭州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