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長壽村、將軍村、名媛村(浙江嶺根)

章 咸

  春色明媚、陽光燦爛。本月十四日,黃岩區歷史學會組織會員和特邀嘉賓區文廣局 長張良等一行 40 人,由會長張永生率領下,乘坐豪華轎車經過椒江大橋小芝到達臨海 嶺根村公車亭,下車後只見沿著公路邊有一長廊,上面名列著長壽老人,八大將軍和名 媛薈萃的人物介紹。

  越過公路,就是嶺根進村門戶,門前立著一塊大石頭,刻著“嶺根”二字,系三門 進士章一山所書。

  走進嶺根村的大道,兩旁高樓林立,中間夾有古民居,均是將軍下的三透九門堂的 建築物,天井不長草,還有鵝卵石所砌龍飛鳳舞,龍虎對峙。

  嶺根的地形、地勢,就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嶺根村面朝東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 蜿延,西北高東南低。全村四周群山環抱,千嶂疊翠:東西兩方,有東虎西虎兩山對峙, 呈雙雄競秀之狀;西北之面,有九座山崗高低起伏,猶如九條蛟龍盤伏在嶺根山谷中, 九龍舞翠之勢;南殳堆山,綿延百里,含蒼滴翠。從村後大山下來,有裡莊溪、山皇溪、 法洪溪三溪,在村口匯流,有“三溪夾金”美稱。按中國古代“左青龍,右白虎,前朱 雀,後玄武”真是風水寶地。

  北宋咸平年間(998 年—1002 年)王氏始祖王太寶從湖北襄陽遷居台州臨海“黃甲 巷”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 年)王鈺考取進士,登狀元朱郊榜為進士曆官屯田郎中。 於元至順年間(1330 年—1333 年)由 12 世皞公字文仲任台州四區糧長,自臨海城關黃 甲巷遷至嶺根裡莊,為王氏始祖。
140 歲長壽老人王世芳

  王世芳(1669-1808),字徽德 , 一字芝圃 , 臨海縣 ( 今臨海市 ) 桐峙嶺根人。經 康、雍、乾、嘉四朝盛世,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40歲時中秀才;乾隆十三年(1748)80 歲為貢生 ; 二十九年 96 歲官遂昌縣訓導。

  王世芳是清代有名的壽星 , 曾 3 次赴京出席乾隆皇帝的“千叟宴”乾隆二十七年奉 旨靚見皇太后並受賜“黌序耆頤”匾額。王世芳壽終140歲。百歲坊為一間兩柱三樓坊, 方木為柱,高二丈餘,舊額大書“升平人瑞”、“香山九老”,舊坊下的石臥獅,歷盡 劫難倖存下來,村民找到並移放到王文慶故居內門廊下。舊坊址前五十步開外,街面的 七塊石板已經碎裂依舊尚存。當年的文武官員在此都得下馬落轎。街邊有塊卵石鋪成的 方地,前面有兩個石階,據說為當年接旨之處。如今遷移新址的百歲木牌坊系 2009 年 村民重建。

金戈鐵馬桃花源走出八位將領

王文慶(1882 年- 1925 年 2 月 3 日),學名軍,號文卿,又號文慶,嶺根村人。中國 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王文慶早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5 年加入光復會,不久又加入中國同盟 會。1906 年劉道一發動萍瀏醴起義,因浙江起義計畫洩露,王文慶再次出走日本。 1907 年回國在上海主持起東學堂,重新積蓄革命力量。亦遭通緝,再赴南洋。在南洋 期間,經常與孫中山、黃興等人共商革命大計。1911 年 4 月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王文 慶和陶成章回到杭州,運動新軍加入光復會,又在上海建立了光復會總部機關。武昌起 義成功後,王文慶在上海與李燮和共同組織攻打江南製造局,1911 年 12 月 2 日南京光 復。王文慶參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籌備工作,當選為臨時參議院議員。迎孫中山就任 臨時大總統 1916 年 4 月浙江宣告獨立,王文慶被推舉為浙江臨時參議會議長、浙江省 省長。1917 年應孫中山之命,南下廣州策動粵浙兩軍聯合護法,並當選為護法國會參 議院議員。1925 年 2 月 3 日,王文慶因積勞成疾,不幸病逝,終年 43 歲。後人為了紀 念他,命名臨海城內的一條街為“文慶街”。

  王萼(1884-1941),原名仁在,字紹宗,號再卿、載卿、醉卿,光復會核心成員, 中將。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入陸軍保定速成學堂,與蔣介石、童保喧、呂公望等同 學交好,後經秋瑾介紹加入光復會,立志於推翻帝制。畢業後任浙江講武堂教習,動員 新軍參加革命。辛亥革命爆發後,先後參加指揮了光復杭州和南京的戰鬥。1914 年後 任浙江水上員警廳廳長和鎮海要塞司令等職,是浙江自治運動的領導人之一。1916 年 4 月 11 日,在胞兄王文慶的領導下,率軍驅逐依附袁世凱的浙江都督朱瑞,宣佈浙江獨 立。1917 年 11 月和 1924 年 9 月,兩次參與策劃“寧波獨立”。1925 年到廣州,出任 長州要塞司令部參謀長兼黃埔軍校軍械處處長,參與“中山艦事件”,1926 年 5 月升 任虎門要塞司令,隔年調任江甯要塞司令。1933 年在對日問題上與何應欽衝突,憤而 辭職,從此退隱上海。1941 年病故後歸葬嶺根殿后山,蔣介石贈挽“再卿兄千古”匾, 追授中將銜。

  王綸(1892-1935),字劍外,外表舉止儒雅,有“軍中聖人”之稱,長於軍事戰略, 中將。1917 年初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兩年後升入陸軍大學。北伐期間,先後任國 民革命軍總參謀部第一局、第三局局長和第一集團軍參謀長等職。1928 年 11 月被任命 為參謀本部高級參謀,翌年 1 月升任參謀本部第三廳少將廳長。1932 年 4 月,任軍事 委員會第一廳第一處處長;9 月兼參謀本部第一廳副廳長。1933 年初長城抗戰開始後, 任國民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行營參謀團副參謀長;4 月,升任參謀本部第一廳中 將廳長兼參謀團副團長。1935 年 3 月,不慎墜馬身亡,葬南京。

  王維(1895-1966),又名吉美、劍鳴,王綸胞弟,少將。畢業於浙江醫學專科學校, 1939 年任重慶第五陸軍醫院院長。1943 年任重慶軍醫署總務處軍醫兼副處長。1944 年 任蘭州第八戰區兵站總監部衛生處處長。1946 年,任第六補給區軍醫處處長。1948 年 任青島總醫院院長。1949年任聯勤總部第八總醫院少將院長。1966年2月,病逝於臺灣。 王輔臣(1903-1966),又名加坦,中將。因行事機敏、膽識過人而被王文慶招為警衛。 1926 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六師 18 旅 36 團團長、第一戰區獨立第 4 旅旅 長兼洛陽警備司令、第一戰區新編第 4 師師長等職。解放前夕,任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 專員兼保安司令。海門解放後,撤退到大陳島,任“臨海縣縣長”。退居臺灣後,任“國 防部”高參。

  王儀齋(1889-1937),譜名與威,字吉暄,號宜齋,少將。先後畢業於保定軍校、 黃埔軍校。年少從軍,參加過光復南京之戰,累功升至北平獨立旅少將旅長。1937 年, 在北平燒炭取暖時一氧化碳中毒而亡,骨灰葬於嶺根冬瓜山

  王大鈞(1907-)原名加鈞 , 中將。黃埔軍校八期學員,1933 年被陳誠親薦至陸軍 大學深造,畢業後曾任陸軍大學教官、教育科長。1942 年中國駐印遠征軍成立後,出 任參謀、空運處長。回國後,任軍政部駐昆明辦事處主任和江西省幹部訓練團教育處長 等職。1945 年任青年軍 202 師團長兼常州城防指揮官。1947 年任第 202 師第二旅旅長, 旋升任該師師長。1949 年任淞滬警備司令部第 37 軍副軍長兼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上海 解放後退居臺灣,任“國防部研究院”教官。

  王吉祥(1919-2009),少將。1935 年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後從軍隊基層逐步升至 團長,駐防溫州。對日作戰,屢立戰功,升任少將旅長。解放前夕任舟山守備區師長。 舟山解放後去臺灣,1961 年出任陸軍第二軍團運輸組副組長。

王舜英,王文慶胞妹,國民黨政府監察委員、浙閩監察使陳肇英夫人。
王青蓮,國民黨航空總司令一級上將周至柔夫人
王鎮芬,抗日名將,國民政府第二方面軍中將參謀長甘麗初夫人。
王保廉,王文慶女,冀察戰區新編第三師少將師長蘇玉衡夫人。
王瑞蓮,王萼長女,國民黨革命軍中將師長楊中平夫人。
王瑞柳,王萼次女,國民革命軍中將師長鄭鶴夫人。
王夢之,1938 年參加新四軍,臺屬特委婦女部部長,中國科學院計畫局處長。國家計 量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樂山夫人。
王 帆,王夢之胞妹,1942 年參加新四軍,北京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長。中國人民解放 軍南京軍區副參謀長金冶夫人。
王素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長胡步川夫人。
王仲蘇,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丁耀夫人。   

  在嶺根老街街口,跨溪而建一座涼亭,即名為“將軍亭”。為了紀念村裡出了的那 些優秀將領,分別是:王文慶、王萼、王綸、王維、王輔臣、王義齋、王大鈞、王吉祥。 嶺根村的每一處古道、老宅、陌巷、石橋、坊亭和染透滄桑的石頭上,無不鐫刻著歷史 印跡,講述著動人的傳奇故事。

(章咸 / 台州 )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