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划啊划龍舟

金建楷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龍舟是祖國文化的瑰寶,龍舟競渡是我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有關龍舟的最早記載,見於古文獻《穆天子傳》:“天子乘烏舟龍(舟)浮於大沼。”無論從成書的時間和書中的史事,都說明至少在2000多年前,中國已經有龍舟了。古書中說,尤其是吳越人是崇拜龍的,他們認為自己是龍的子孫,便“斷髮文身”,讓自己儘量像一個真正的龍子,這樣入水後,蛟龍認出是自己的同類,便不會受到傷害。於是又聯想:難道就不會將龍的形象裝飾在船上以避其害嗎?所以聞一多先生認為:“龍舟只是文身範圍從身體擴張到身體以外的用具。”
  1976年浙江鄞縣出土了一件春秋時期的具有明顯越族文化特色的青銅鉞。鉞的一面為素面,一面有飾紋。在邊框線內的上方有兩條相向的龍。前肢彎曲,尾向內卷,昂首向天;下方以底框線為船,上坐四人,頭戴羽冠,雙手划船。有的專家認為,這是遠古民族越渡海洋的壯舉。有關專家還考證:龍舟競渡從祭神轉化為端午節的民俗,其轉捩點就在紀念龍人傑出的代表——屈原。
  梁代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載:(端午競渡的習俗)“為屈原投汩羅日,人傷其死,故並命舟楫以拯之,今競渡是其跡。”據傳,龍舟競渡除上述“避蛟龍”之說外,還持另一說:龍能吸水,吸盡了水,就能找到屈原的屍體。總之,“龍舟競渡”是表達人民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和懷念的一種方式。餘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詩雲:“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持愴神。”又有詩道:“詩魂萬古羈華夏,端午江河水也愁。”——在紀念屈原的日子裡,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水鄉都要進行龍舟競渡活動。據統計,全國有227種方志,記述此事。
  龍舟競渡活動始於漢代,那時龍舟造得十分考究,競賽的場面也十分壯觀:三聲令下,江河上水浪翻滾,條條龍舟飛馳如利箭,岸上鑼鼓喧天,萬人喝彩……。
  至唐代達到高潮,連女子也參加此行列。原來民間龍舟競渡是不許婦女參加的,但當時宮中為了讓皇帝高興,宮女們便組織起來劃龍舟。唐人張祜有詩雲:“猩猩血彩系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橈。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紅袖一時招。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都有了新的變化,唯有龍舟競渡不變,而且規模愈來愈大,流傳越來越廣。不僅在沅湘吳越之地空前,全國除北方無水鄉之外,龍舟競渡成為各地普及的節日風俗。元朝末年,龍舟競渡已越出了“龍的故鄉”陸續出現在泰國、馬來西亞、緬甸、朝鮮、韓國和日本等國。明清時代,龍舟競渡之風不衰,就說我們浙東吧,寧波、慈溪、余姚一帶,龍舟活動一直熱鬧非凡。黃宗羲有文賦記道:初明滅於空翠/旋豔于野田/火炬前導/灼火分傳/若近若遠/若散若聯。
  近年來,連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也開始風行。在我國自1984年 9月16日全國第一屆“屈原杯”龍舟賽在廣東佛山市舉行後,接著專門成立了龍舟協會。從此,龍舟競渡便以正規的體育比賽專案,列入全國大賽的序列。
端陽佳節可人天,溪北溪南競鬥船。金鼓聲喧齊喝彩,錦標爭奪看誰先。
  1991年7月,國際龍舟聯合會在香港成立,1992年8月23日在北京十三陵舉辦“九龍杯”國際邀請賽,為進一步普及和發展龍舟運動、促進“兩個文明”建設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啊,龍舟!你是一種文化,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你是一個載體,一個盛滿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載體。如果說,炎黃子孫們乘著船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激流勇進,那麼這只船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國龍舟!看,中國龍舟從遠古劃到現在,又從現在劃向未來……

(金建楷╱寧波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