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蔡和村的文化傳承

張先林

  日前,我們縣文化禮堂采風組一行數人,到蔡和村參觀采風。實地感受蔡和村文化禮堂的魅力,不僅感受到小村的古老淳樸,山青水秀的美麗風景,更沉醉村中“文化禮堂”所散發出的文化氣息。
  蔡和村位於遂昌縣西南部,地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東北麓,距縣城52公里,全村轄三個自然村,293戶805人。蔡和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有創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的蔡和班,遠近聞名的蔡源龍燈、茶燈、美輪美奐蔡和臉譜和栩栩如生的蔡和米塑。蔡和村生態環境優美,有氣勢恢宏的十八龍井、溪水澄澈的黃家坪濕地。每到節假日,蔡和村文化禮堂變得異常熱鬧,村民們不約而同來到文化禮堂裡,跟著村上民間藝人學習各種蔡和文化技藝。畫臉譜、捏米塑、紮花燈、演唱“蔡和班”唱功唱腔、演奏樂器、走舞步……在蔡和文化傳承課堂裡,民間藝人們教得認真,村民們學得盡興,蔡和文化禮堂成了傳承蔡和文化新陣地。九歲小朋友吳奇高興的說:“在這裡,藝人爺爺教我們學習很多蔡和文化的東西,我們學得很開心,收穫很多”。
  村幹部介紹,蔡和文化禮堂不僅是村民交流蔡和文化的理想場所,也是舉辦各類慶典的最佳場地。“春泥計畫”、“蔡和文化節”、文藝演出等重要活動都在文化禮堂舉行。蔡和村文化禮堂還通過“五廊”建設,突出蔡和文化。特別是新建的“文化廊”建設別具一格,與村史完美融合。長廊以公園的形式沿溪而建,公園裡有石雕、古樹、廊亭、紅燈籠,形成了村中最美的風景。在文化長廊休閒可以讀村史,可以感受濃郁的鄉村文化。村幹部領著我們在村裡邊參觀、邊講起有趣的蔡和傳說:據清光緒版《遂昌縣誌》載:“世傳五代時,蔡氏兄弟二十四人,避地住此,歿而為神,至今血食一方”。鄉人立廟以祀。每逢立秋後舉行祭祀,漸成廟會(八月會)。每年蔡相大帝出殿巡遊的踩街活動是每年蔡源“八月會”的重頭戲。而有千年歷史別具特色的蔡和米塑祭品,吸引著人們的眼球。蔡源鄉民間有一個習俗,每逢喜慶節日、婚喪嫁娶或慶祝壽辰,都要捏制米塑。據宗譜記載,蔡源鄉這項民俗起源於西元979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起初,人們捏制米塑用作祭拜神靈、祖宗以祈求平安、豐收,製作方法和形狀單一。沿襲至今,米塑在蔡源已不僅僅是這一用途,它還成了一件民間藝術品,製作工藝和造型層出不窮。2005年,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縣文化部門專門對蔡源米塑的歷史淵源進行了詳細查證。
  明萬曆年間湯顯祖任遂昌知縣時,盛行戲曲,傳承四百多年的蔡和班婺劇演出,是當地鄉民最受歡迎的,也成為“八月會”幾天中最精彩、最有魅力的內容,極具吸引力。從《遂昌縣誌》中記錄的一段文字,和《金氏家譜》中的一個故事中可以推算出,蔡和班創建時間是明朝嘉靖二十四年,離現在有四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金小文,起初提線木偶戲,後改辦人戲即“蔡和班”。鄉民給我講的一個傳說很有意思,“蔡源這個地方山青水秀,鄉民善良、勤勞、淳樸,象天堂一樣,神仙下凡要引渡這裡的人做大官,便變作商人挑著一擔紗帽來村中,問村裡的小孩,你要紗帽嗎?想不想做官啊,想啊,那我給你一頂烏紗帽,那小孩卻說一頂不行,我要一擔紗帽,那神仙問他為何要這麼多,小孩說可演戲呀……”民間傳說現在聽來當然是笑笑而巳。傳說中蔡和班演那個絕活是十分神奇的,演那個鼻涕流出來,一直流到地上,馬上又把它吸進去。還有就是把頭砍下來,看上去就是真的一樣,又會馬上長回去,好象會魔術一樣,可惜我沒見到過。“蔡和”臉譜歷史悠久,幾經興衰,風風雨雨。畫臉譜需要一定的技巧,顏色一般用紅、黑、白、綠四種油彩配色完成,畫的順序也很講究,先畫好臉部線條,再畫額頭,後畫鼻子,然後畫眼睛和嘴巴,而且還要根據不同角色的特點製作鬍子。張承書老藝人生前熟練的技法,讓戲劇臉譜,風格粗獷,線條精細,栩栩如生。
  據記載,在蔡源鄉蔡和村從唐朝開始就有人在這裡生存休憩了。至今留存的婺劇蔡和班、獨具特色的蔡和臉譜、形態各異的蔡和花燈、惟妙惟肖的米塑,到處可見的黃牆民居、曲折村路、村民和善的笑臉以及各種各樣的民間手工藝、歷史悠久的蔡源花燈,讓來這裡的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們拼命按手中相機的快門。典型的浙西南民居特色的黃牆黛瓦古村落,有層層疊疊的梯田及深厚的農耕文化與蔡和文化,有集雲海、梯田、村莊於一體的迤邐秀麗宛如仙境的田園風光,還有美麗神話“神仙趕石”所創造的充滿神秘色彩的黑石陣,都成為蔡和文化焦點。漫步郊外萋青的野草邊,賞賞野花,看看河邊楊柳,更兼村頭楓葉滿眼紅色如花,讓人不醉也難。攝江南梯田風光、賞鄉村民居美景、聽蔡和傳說、看蔡和班演出、這就是蔡和文化的精髓之處吧!高大矗立的石雕像,參天聳立的古樹群,古色古香的廊亭,精心雕刻的青石欄杆……蔡和文化長廊是村中最絢麗的一道風景,成為蔡和村文化新地標。如今,嶄新的文化長廊屹立在蔡溪一側,與對岸的蔡源移民社區相映成景,成了宣傳“蔡和文化”的主陣地。“通過文化長廊的建設,不僅讓更多村民瞭解了‘蔡和文化’的歷史,而且大大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每日茶餘飯後,村民們都紛紛來到文化長廊,或圍坐談天,或鍛煉身體。人們休息鍛煉增添了一個好去處,每到夜晚,文化長廊內五彩的燈光交相輝映,非常美麗壯觀。”
  有了文化禮堂,民間老藝人找到了傳承民間技藝的新家。“春泥計畫”、“蔡和文化節”、文藝演出等重要活動都在文化禮堂舉行。村裡的民間非遺傳承人牆上有名,技藝有簡介,村裡的古老民間文化氛圍一下子變得濃厚起來。蔡和文化有四百多年歷史,蔡和村把文化禮堂建設與蔡和文化傳承緊密結合,讓悠久的蔡和文化在文化禮堂裡得到很好的傳承。如今開發休閒旅遊又提上了村兩委的議事日程,計畫開發黃家坪自然景區,在移民安置社區發展農家樂。蔡和村黨支部書記鄭惠仁告訴我們:“蔡和文化禮堂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傳承“蔡和文化”的重要平臺,使我們蔡和文化能夠代代相傳。”

(張先林/遂昌縣)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