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過年的嚮往

朱育新

  故鄉小鎮裡粉牆黛瓦、雕花飛簷、亭台廟社,以及在鵝卵石的街面上舒展著四肢曬太陽的小狗,像一幅幅的水墨畫,在我的記憶中拂之不去,這裡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莫過於春節。因為春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所以有非常濃的民俗文化。一個人如果從小受了它的薰染,那是不容易忘記的。
  老家過年,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算起。這天晚上要“送灶”。老底子傳下來這麼一個說法:說是家家戶戶都有個灶神,又叫灶君菩薩,平日裡蹲在灶頭上的神龕裡,悶聲不響。過年了,他要上天去彙報這戶人家的功過得失,所以不敢怠慢。要在灶君像前泡白糖茶,擺上糕點進行祭拜,主人求灶君“上天言好事”。記得小時候曾參加過祭灶神和送灶神上天的儀式。祭灶神的簡短議式結束後,我的任務是和哥哥、姐姐一起“撒馬料”,即象徵性地撒幾粒稻穀。是時,先從神龕上掀下的“灶君菩薩”神像擱在紙折的馬背上,與銀錠一起焚化。紙馬一邊焚化,我和哥哥、姐姐一邊端著盛有“馬料”的碗盆開始“撒馬料”。撒馬料從焚化神像的天井裡展開,從天井撒向廊堂,然後走出側門,撒至屋外,一邊撒一邊念《撒馬料謠》:撒馬料,撒馬料,馬料多又鮮,把把撒上天,灶君上天說好事,保我種好田,保我家宅安,老人添福壽,兒孫掙洋鈿,全家齊祈禱,三十夜來大團圓。待馬料撒完,紙馬、銀錠和神像等焚化成灰,再灰燼涼後裝入大紙袋,送至附近溪流隨水漂走,一年一度的“二十三夜送灶君上天”即告完畢。
  臘月二十四,照例要撣簷塵,打掃衛生,稱為“除殘”,也就是乾乾淨淨過年的意思。這一天,要鄭重其事地看日子,如五行中屬“水”最好,如屬“火”就絕對不行。以前房子都為木結構,最怕火災,故得另改日子。舊時,有的人家還會點了燈到房裡各處去照一照,尤其是床底下,那是非照不可的。據說這是“照虛耗”。虛耗是什麼?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老鼠,有人說這是一種會使得家中財物虛耗掉的邪鬼。一代代傳下來,原先的意思也就有些糊塗了。總之,為的是把一切不順利的東西統統趕出家門,求個太平,說到底也就是驅邪求吉的意思。平時是這樣,過年了,就更得這樣。
  臘月二十五稱“歸年架”,從這天開始過年的氣氛一天比一天濃,小孩子不用看書寫字,不用擔心被大人罵,放鞭炮、玩遊戲,歡天喜地。大人們忙著操辦年貨,制糖、炒瓜子、殺豬、做黃米粿、做豆腐、蒸糕 …… 過年的人們就像陀螺不停地轉,不停地忙,忙得充實,忙得喜氣洋洋。終於衛生打掃好了,年貨也都備足了,年的氣氛已經濃的化不開了。
  大年三十的早上,天剛濛濛亮,遠處就傳來“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人們開始迎灶君、接太公、殺雞謝年。迎灶君,把集市上買來的新的“灶君菩薩”神像貼到鍋灶煙囪旁的神龕內,焚香點燭放鞭炮,擺上糕點果品,經家裡老少合掌祭拜一番,“灶君”經歷了上天下地共計七天的奔波,又返回人間“下界保平安”。接太公,把祖宗畫像高掛中堂,畫像旁擺放香案,供桌上擺滿了全雞、全鴨、全魚、豬肉、酒、茶、糕點、水果等供品,點起三炷香,雙手合十,虔誠的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家業興旺。殺雞“謝年”,到土地廟、社殿、香火堂等安有神位祖牌的地方,擺上全雞、豬頭,祭祀上香,燃放鞭炮,然後歡歡喜喜地回家去了,全家虔誠地相信吃過這些供奉過的食物,來年家人的身體會更加健康。再說貼春聯吧,在鄉間是多麼喜氣洋洋的事,大門樓又高又闊氣,一幅大紅紙幾乎是對折裁開,又寬又長,個頭矮的還拎不起來。往那兩扇大門上一貼,紅紅火火,氣氛立刻有了,這才像過年!門頭還要貼“福”字,鄉間的門頭高,“福”字裁得又特別大,把門頭貼滿,真有一種福氣臨門之感。進了大門,裡面所有的門窗還要貼。還有,不只是糧倉穀櫃上要貼,盆盆罐罐上要貼,甚至一副傢俱、農具上也要貼。貼到哪裡,哪裡吉祥。比如,出門的碰壁上,要貼上“開門見喜”,床頭上要貼“身體健康”,堂前要貼“年年有餘”,豬欄門上要貼“血財興旺”,把這種喜慶氣氛渲染的淋漓盡致。
  長大進了縣城,過城裡的春節,就沒有這種氣氛了。有一年老家捎來一抱春聯,展開,濃墨飽蘸,令人欣喜,可貼在哪裡呢?城裡的商品房都是獨扇門,怎麼貼對聯呢?令人為難,一副對聯硬糊在一扇門上,實在叫人不忍心。罷了,門上貼一個“福”字還比較順眼。所以過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城裡就沒有鄉間紅火了。
  傍晚,四面八方的鞭炮聲響起來了。全家老少坐在“八仙桌”周圍,按照長幼有序的規矩,長者坐在上橫頭,小孩坐在下橫頭,男左女右。桌上多放了兩副碗筷,以示來年“添丁”。擺滿了豐盛的菜肴,有紅燒豬腳、清蒸雞、白切鴨、煎全魚、炒肚片、八寶菜等等,發糕、青糕、饅頭和黃米粿放在桌子的四角,中間還有一個燒著木炭火的泥制風熗爐,上置小銅鑊,鑊中底層煮著蘿蔔,第二層豆腐,最上面是紅燒肉,俗稱“三層樓”。此時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使人饞涎欲滴。
  席間,全家人慢慢地品嘗著這美味的佳餚,談論著一年的收成。有的還喝酒,高興時還豁拳助興,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過年,讓我最有記憶的就是“壓歲包”。按習俗,吃完年夜飯,小孩子就算大了一歲。大人們開始給孩子們包紅包,這又叫“壓歲包”。將紅包壓在枕頭底下,祝願孩子們平平安安地度過一年又一年。雖然那個年代的壓歲錢只有幾毛錢,但在我們孩子的眼裡是那麼的可愛。
  除夕夜按習俗要守歲。晚飯後用木炭生個火盆,也叫“長命火”,全家人圍爐向火,徹夜不眠,坐“長壽夜”,辭舊迎新,以求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還有一種說法:“三十夜不坐夜,田坎會倒塌”,在當時農耕社會裡,充分反映農民群眾對來年糧食豐收的期盼。此時,大人們喝著茶,孩子們吃著鬆脆豆、凍米糖,邊烤火邊聊天,待到時鐘敲響十二下,家家戶戶就打開大門,鳴放煙花爆竹,響徹雲霄,叫做“開門”。開門後就忙起新年正月初一的事。
  在我的童年,儘管日子過的磕磕巴巴的,但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可以彌補生活的艱難。除夕夜,一家人圍爐向火的溫馨,更是親情中的親情,傳統中的傳統。但是,自從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開播後,這種親情團聚閒話古今的習俗,便漸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娛樂型的社會讓人生活的輕鬆,但也讓人感覺到感官的享受大於真情的流露。
  如今,我所居住的這座城市正高樓櫛比,車水馬龍,日新月異,過年的花樣也越來越翻新,但我卻融不進去,總覺得在城裡過年缺點什麼,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在尋找一種久違的“年味”,它是那樣地令我留戀難忘,繾綣不已。

(朱育新/遂昌縣)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