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孫文哲學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救星

斌 全

  我國近現代傑出民主革命導師、先驅者孫中山先生,他不但在我國著名,而且聲譽遍傳世界全人類,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巨人。今(2016)年11月,屆中山先生誕辰150 週年,我們全體愛國同胞,舉國上下,懷著無比崇敬信仰的心情來紀念祝頌他。
  開創民主憲政 埋葬封建帝制
  孫中山先生畢生以堅韌不拔、不屈不撓救國救民革命奮鬥犧牲自我精神,數十年來艱辛奔走海內外為國事操勞,終於首創民主共和憲政國家,推倒腐敗沒落、黑暗殘暴的滿清專制王朝,建立起東方第一個共和新政體--中華民國;因而,孫中山先生被尊稱(法定)為中華民國開創之父。從此,結束了神州大地歷時 267年清朝黑暗統治和綿延2133年的封建專制王朝制度,新的民主共和國家,首先在東亞誕生,這與西亞的另一位共和國傑出開創者穆斯塔法‧凱末爾將軍(Gen. Mustafa Kemal 1881.5-1938.11)幾乎一起,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國(1923.10.29)的開國總統,並後來仍4次蟬任。新建的民國與土耳其共和國東西相互映輝、同慶、自蒙的矗立於東半球,歷史及政治意義深遠重大。
 年幼志向宏大 宗旨救國救民
  孫中山(1866.11.12~1925.3.12)廣東香山縣(今為中山市)翠亨村人,原名文,字德明,號逸仙,因他在1897年7月間僑居日本,自號化名“中山樵”,後以“中山”行世,人們稱其孫中山先生。
  孫文出生於一戶貧苦農家,父親孫達成(1812~1888)以務農為生,母親楊氏太夫人,生下孫文兄弟姊妹6人,僅活下來還有孫眉(兄)、妙茜(姐)及小妹秋綺等4人。由於家境貧苦,10歲時才進村內楊家祠堂私塾啟蒙習經書。幼年時,孫文就懷抱救國救民的強烈宏大志願想望,經常靜心思索尋求革命方法,要學習本省(花縣籍人)先彥英豪洪秀全那樣宣傳、組織民眾起來革清妖的命,以推翻滿清黑暗罪惡統治,太平天國運動對他有很大啟示,決心要效尤做“第二個洪秀全”,其抱負志向遠大超眾。
  留洋陶冶 開拓胸襟
  兄長孫眉早年赴檀香山(火奴魯魯Honotutu),做雇工,後來經營畜牧業,逐漸發績成為華僑企業主;1878年 5月初,孫文(12歲)隨母親到檀島就養於大哥孫眉處,初僑居在哥哥的商店當店員兼學計數算術;1879年春,入意奧蘭尼書院(男子中學)讀書,學習英文,系統的接受西方美式資本主義文化教育。後來,孫文追憶此時在其思想意識上,發生深刻變化:“始見輪船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從而開拓視野、境界、腦海、胸襟有了新的騰飛。
  術醫救治國人 問鼎政治革命
  1883年夏,奉兄長之意回國;1886年,進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醫學校習醫;1887年轉入香港雅麗醫院附設的西醫學院學習,並開始鼓吹革命;1892年 7月,先生以第一名特優成績畢業,即往澳門、廣州行醫,以醫術掩護革命。在校及行醫期間,正值中法戰(1883.12~1885.6)和中日甲午戰(1894.8~1895.4)期間,深感清廷內外交困,產生了強烈欲改變國家命運的念頭,先後結識了陸皓東、陳少白、楊鶴齡、尤烈等,經常在一起傾心聚談,倡言革命,時人稱彼等為“四大寇”。
  中山先生在鄉間用10多天時間,曾想把變法自強的想望,寄希望於興辦洋務的直隸總督李鴻章,撰成《上李鴻章書》,論述“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意識到自己行醫僅救不了廣大深受苦難國人同胞,“醫國”比“醫人”更為重要;同年 6月,先生棄醫,偕同志陸皓東至天津,呈書給李鴻章,要求進行政改革,遭到拒絕。 8月改良維新派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一書亦被毀版。
  這些外來無情打擊給了孫中山很大刺激,使他十分遺憾和痛恨。從此,他始覺悟到上書言事“和平之法,無可復施”,感到清廷已腐敗透頂,不堪有藥可救治,祇有用革命手段推翻它,中國才能有出路,億萬同胞就可跳出水深火熱長期的災難深淵火坑。
 創建革命組織 旨救苦難大眾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最早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與會的有20多人,都是華僑工人宋居仁、李杞、侯艾泉,資本家孫眉、鄧蔭南、銀行經理何寬等人,公推劉祥、何寬為正、副主席。在《興中會章程》中,標明:“振興中華,維持國體”,並指出:“本民族危機的嚴重性;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鄰,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發出:“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的呼聲。一開始,孫中山就得海外廣大僑胞多方積極支助。
  孫中山是一文人,他多在華南一帶領導民眾起來鬧革命,但有一些當時廣東受蒙騙不明真理的人,小覷輕視他誣稱“孫大炮”口出狂言,休想推倒滿清政府,“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實這門大炮挺厲害的,一切反動勞力、牛鬼蛇神也都害怕他。翌(1895)年2月21日,孫中山又在香港中環士丹頓街13號設立興中會總部,推黃永商為會長,用“乾亨行”名義作掩護,在誓詞中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這是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的綱領,準備趁《馬關條約》簽訂,人心激憤時機,擬在 3月16日廣州起義,並起用陸皓東設計,中山先生親自繪成的青天白日黨旗,張揚於國土上。
  組織十次起義 雖挫垂範史冊
  後推遲在當年10月26日武裝起義,但因事機不密,接濟未至,遭到挫敗;11月 7日,為爭創共和國獻身的英勇革命同志陸皓東、丘四、朱貴全等人被清廷殺害,彼等成為首批革命壯烈志士;是月,孫中山受到通緝,遂流亡東瀛,即斷髮改裝,與陳少白等一起,於橫濱組織興中會分會。
  1896年1月,孫中山再赴檀香山,9月自美國內陸東往抵英倫;與其老師、友人詹姆斯‧康德黎(Jems Cantlie,原香港西醫書院教務長)會見;10月11日被清廷駐英使館公使誘騙綁架,經康德黎設法竭力營救,中山先生獲釋脫險。即留英撰《倫敦蒙難記》及《自傳》,在一年間,於倫敦大英博物館鑽研西方各國救治、經濟等理論書籍,並接觸一些關於社會主義運動的學說,完成三民主義思想體系論述。
  1897年7月,中山先生經加拿大,8月抵日本橫濱,旋創中西學校,結識日本友人宮崎寅藏等,此時起用化名“中山樵”,孫中山因之傳世。1900年7~8月,赴香港和臺灣,策劃惠州起義,作革命聯絡、部署、策應,籌備武裝起義多項事宜。是年春,義和團運動在華北爆發;10月 8日,命鄭士良等人於廣東惠州三洲田起義,因外援阻滯,接濟困頓,鄭士良忍痛解散所部,第二次起義告挫。
  此後,孫中山遠涉重洋,在海外宣傳革命,聚集革命力量,得到愛國僑胞積極響應支持;這時革命團體也在國內外紛紛成立。1903年10月 5日,孫中山在檀香山重組被保皇派破壞的革命組織,命名“中華革命軍”,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宗旨而列入誓詞。翌年一月,孫中山在《檀香新報》上發表《駁保皇派書》,揭露批判保皇派所謂可恥“愛國”,實質乃愛“滿清帝國”。
  1905年,孫中山經歐洲,於 7月19日復返日本橫濱,並在東京會見黃興、宋教仁等,根據革命形勢的需要,聯合召集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團體70餘人,有國內17省代表參加,於東京赤阪區霞關阪本金彌子爵的宅邸,召開組織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8月20日正式成立,到會代表約100人,大會通過了孫中山提出的政治綱領為宗旨,《同盟會總章程》、《軍政府宣言》,推選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即協理),總部設於東京,下設執行部、評議部、司法部,這是我國第一個民主革命政黨正式誕生。
  從此,革命形勢一日千里的迅猛發展起來。是(1905)年11月26日,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東京刊發,中山先生撰發刊詞,首次將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一面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保皇改良派作不斷,不調和、不妥協大論戰,批駁其守舊、頑固,不適時論調;一面繼續發動武裝起義,在華南粵、桂、滇邊境以及廣州市,先後發動了10次以上大小不同程度起義,雖然都沒有成功,但大大動搖了清朝的黑暗封建專制統治基礎,喚醒了國人沉悶悲慘痛楚心情,看到一線曙光最後大救星即將來臨。茲到一覽簡表於後:
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的10次起義表
序 起義地點 起義時間(年、月、日) 主要指揮者
1 廣州 1895.10.26 孫中山
2 惠(陽)州之洲田 1900.10.8~22日 興中會鄭士良
3 潮州(饒平)黃岡 1907.5.22 同盟會陳涌波、余民
4 惠(陽)州七女湖 1907.6.2 同盟會鄧子瑜等
5 欽廉州及防城 1907.9.3 同盟會王和順等
6 廣西鎮南關 1907.12.2~9日 孫中山、黃明堂
7 欽、廉州、上思 1908.3.27 黃興
8 雲南河口 1908.4.30 黃明堂、王和順
9 廣州新軍起義 1910.2.12 同盟會倪映典等
10 廣州白雲(紅)黃花崗 1911.4.27 黃興
  辛亥首義成功 初奠中華民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武昌起義一爆發,革命浪潮立即席捲全國,各省、市次第響應,是月中旬,中山先生在美國科羅拉多丹佛市(City DenVer of colorado)得悉武昌首義成功消息,即奔赴於美、英、法等國之間,辦理斷絕清政府後援的交涉,於11月下旬風塵樸樸東歸。12月25日孫中山返抵國門上海,受到以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和許多市民的熱烈歡迎。26日,上海同盟會幹部黃興、汪精衛、陳其美(英士)、宋教仁、張靜江(人傑)、馬君武、居正等,公宴孫中山,會商組織臨時政府方案,決議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
  29日上午 9時,南京召開門省代表大會,出席共計45人,按照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得票在投票總數 2/3以上者才可當選,開票結果,孫中山得16票,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是日,孫中山致電袁世凱,勉其“以旋乾轉坤為自任,即知億兆屬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雖暫時承乏,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可大白於將來。望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在隆重的儀式後,宣誓就職和發表《告全國同胞書》,誓要“盡掃專制制度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宣告民國政府成立,通令全國各省改用公曆,確定1月1日是民國建元的開始。
  接著,黎元洪(1864~1928)湖北省軍政府都督兼臨時副總統,電賀孫中山當任臨時大總統,稱“慮周全球,挽末世之頹風,復唐虞之盛治,使海內重睹漢官威儀,不獨四萬萬同胞之福,即東西各國亦莫不景仰高風。為中華民國慶,專此電賀。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萬歲。”
  清廷隆裕太后帶著六歲的幼帝博儀愛新覺羅在紫禁城皇宮養心殿行最後一次朝儀禮,公佈退位詔書,於 2月12日被迫退位。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黨人堅持40年鬥爭,不屈不撓,不怕犧牲,不怕坐牢,終於推翻了清朝長達 267年黑暗統治,在我國結束了綿延2133年的封建專制帝王統治,民主共和憲政制新國家首先在東亞誕生,有著偉大歷史、政治意義和深遠影響,為世界上被壓迫受奴役的國家和人民尋求獨立、民主、光明,樹立了光輝榜樣。
  勝利成果被劫奪,袁逆反政令人譴討
  凱歌聲中,孫中山先生被法定尊崇為開創中華民國的國父;然而革命黨人卻面臨著嚴峻政治現實和諸多挑戰,原清廷老妖婆慈禧寵臣、清黨餘孽、死黨骨幹(曾授在天津小站即新農鎮,訓練新建北洋軍頭目)的溫處道袁世凱,玩弄花招,探測風向,善在政治洪流中投機革命,在1901年11月李鴻章死後的次(1902)年6月初,清廷授袁為直隸(今河北省總督兼北洋大臣)。
  1911年11月,袁世凱擢升內閣總理大臣,統率北洋軍南下攻陷華中重鎮武漢漢口,另清軍馮國章部,也同時攻陷漢陽。3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在漢口英租界會議,討論組建臨時中央政府,通過“組織大綱”及“如袁(世凱)反正,當公舉為大總統”等決義。
  由於當時逆流一時氣燄囂張,惡勢力迅速膨脹,孫中山革命黨人正能量初始剛起,仍是幼小軟弱,袁世凱有國內外頑固反動勢力支持,動用軍事、政治力量,扼殺、逼迫革命黨人無奈、妥協,孫中山終於不得不讓步。1912年 2月13日,袁世凱通電聲明欺騙辛亥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成果,謂讚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荐袁出任臨時大總統;3 月10日,袁世凱接著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這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就開始了。
  同年八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孫中山被推為理事長;9月9日,袁世凱特授孫中山督辦“籌劃全國鐵路全權”;28日,參議院公佈決定10月10日為民國的國慶紀念日。袁世凱上台後,不斷千方百計扼殺革命黨人的有生力量,1913年3月20日,派兇手應桂馨、武士英(吳銘福)反徒刺殺宋教仁於上海滬寧火車站,企圖削弱、撲滅革命領導人,中山先生在日本聞惡訊立即急速趕回來,發動討袁“二次革命”。 7月12日,國民黨人江西都督李烈鈞首先在湖口舉起討袁大旗,興兵聲討;接著南京、上海、安徽、廣州、福建、湖南、重慶等地相繼而起,至九月初,南京被袁軍張勳部攻佔,各方討袁“二次革命”挫敗。
  15日,袁下令通緝孫中山、黃興、李烈鈞、柏文蔚、廖仲愷、朱執信等;11月初,還下令解散國民黨,撤銷國會中國民黨議員資格,中山先生籌辦鐵路全權也被撤銷。鑒於國民黨內派系相互傾軋嚴重,孫中山於翌(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東京另組中華革命黨,出任黨總理,在國內外繼續高舉討袁護國大旗,公佈黨的宣言總章; 9月20日召開革命方略討論會,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
  喪權辱國求帝夢 身敗名裂成遺臭
  袁世凱為了實現其不可告人的迷天陰和目的,違法向五國銀行團簽約大借款,竟不惜犧牲我國主權付諸於外來列強的侵吞,首先與沙俄簽訂《聲明書》承認外蒙自治權及其在外蒙的一切侵略特權;袁氏為了早日實現“登極皇帝夢想”,於1915年5月9日接受,換取日本提出的喪權辱國“二十一條”修正案,釀成極大舉國恥辱,國人輿論紛紛譴責、唾罵。
  8月23日,籌安會研討“共和政治得失”為名,掀起討論國體問題大波。10月下旬,由袁大頭一手導演的國民代表將行“國體投票”;20日袁御用各省區代表行國體投票結束,均讚成君主立憲。12月11日,參政院推戴袁當皇帝,12日袁宣佈承受帝位,旋改國號為“中華帝國”紀年號“洪憲”。17日,李烈鈞、熊克武等在昆明準備反袁起義;21日,蔡鍔從日本轉道香港、越南抵昆明。25日,蔡鍔、唐繼堯通電各省各區,宣告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聲討袁世凱倒行逆境,違背國人民意,護國運動遂開始;同時,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國人起來共同“戳此民賊,以拯吾民”。雲南護國軍發佈討袁檄文,歷數袁氏“背食誓言”、“叛國稱帝”等19條罪狀。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下,被迫撤消帝制及廢止“洪憲”年號。4月27日,孫中山自日本返回上海,指揮討袁救國活動:5月9日,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袁雖然撤去了帝制,但仍以“總統”名義發號施令,人民自然不答應。《十九省公民否認袁世凱冒稱總統書》,痛斥袁“不知有國民,不知有議會,不知有約法,不知有公論”,嚴正指出:“袁逆不死,大禍不止。”全國各地紛紛發出通電,要求審判袁逆的滔天罪行。
  然而,袁世凱死硬野心不改,繼續作惡犯罪,5 月18日,譽有“民國第一豪俠”的辛亥革命黨人陳其美(英士,1818.1~1916.5.18)在滬被袁指派的羽黨張宗昌兩次刺殺未成後;又改派其貼身衛士袁繼良帶著一名兇徒殺手(李海秋),借“談生意”之機,將陳其美刺殺於法租界陳宅內。驚惡陳其美被刺身亡消息,孫中山急忙從日本抵滬埠陳宅,流淚不止,當場手書“失我長城”以誌其哀;蔣中正也馬上至陳府撫屍痛哭。陳的悲慘被害,海內外各界團體人士紛紛沉痛悼念、發唁電、祭文、輓聯、輓額、緬懷。
  對此,震動了國內外,首先22日,袁世凱的親信、忠實鷹犬、爪牙四川將軍陳宦(1870~1939)宣佈獨立,改稱都督,於是多半骨牌效應接踵而來,紛紛眾叛親離,分崩離析,樹將倒猢猻先散,袁形影相吊,成了“孤家寡人”,手裏拿著一份份各省獨立聲討電文,汗流浹背,目眩頭暈,內心憂鬱、羞憤、罪惡、可恥交加,再是身有宿疾(糖尿尿毒症)不治臥床不起,受其(騎馬傷腳,成了跛子)兒子袁克定(欲做皇太子及進一步登基為皇)一手蠢惑矇蔽後,始悔恨;於6月6日,在全國人民的一片強烈唾罵和憤怒聲討中,狼狽死去。袁氏短命的83天皇帝夢破滅,成為歷史倒行逆流鬧劇罪魁禍首。
  兔死狐悲鬧紛紛 派系爭鬥時不窮
  袁世凱死後,1917年1月9日,安徽督軍張勳等及各省督軍代表在徐州會晤,作出打擊黎元洪,支持段祺瑞的決議。6月7日張勳率辮子軍自徐州北上;14日張勳、李經義(李鴻章侄子)進入北京,27日康有為化裝入京,策劃復辟;7月1日張勳等在京擁戴清廢帝溥儀復辟,北洋軍閥皖系頭目段祺瑞暗中支持張勳舉動,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毀棄了《臨時約法》;7月3日,浙、贛、湘、鄂等省通電反對復辟。段祺瑞組織“討逆軍”,在天津馬廠“誓師”。 8日北洋軍閥直系有腦,馮國暐由副總統自立為代總統。12日“討逆軍”進入北京,張勳逃入荷蘭公使館,歷時12天的復辟破滅。
  1917年 1月17日,孫中山由上海到達廣州發起護法運動,提出“打倒假共和,建設真共和”的主張,號召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並得到來華的共產國際維金斯基(伍廷康)、馬林、越飛等人的援助,與南下國會議員於 8月25日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改組中華革命黨為國民黨,恢復《臨時約法》,宣告護法軍改府成立,孫中山當任大元帥,進行反段護法鬥爭。期間,並發表《民權初步》(1917.2)、《建國方略》、《孫文學說》(即《知難行易》和《實上計劃》)等大著;宣佈段祺瑞為民國叛逆,擬從創辦的黃埔軍校培訓練的壯士新兵出師北伐,由此形成南北分立對峙的局面。
  在北京的段祺瑞竭力攻打南方軍政府,派直系軍於10月進入湖南,南方軍亦在湖面相峙抗衡;為了排斥段祺瑞,直系軍閥勾結西南軍閥,主張停戰息兵和解。11月,段祺瑞被迫辭職。此時,南方護法軍政府內部也發生分裂,主和派排擠孫中山;5月4日,孫中山被迫辭職,離德赴滬埠,他在辭職電文中憤懣云:“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雖號稱護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於法律及民意之下。……文於斯音,以致各省之覺悟,蓋已力竭聲嘶,而莫由取信,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斯之謂矣。”
  南北乃是一丘貉 二次護法路途艱
  1920年8月,孫中山令駐閩南粵軍部陳炯明,返師討伐進佔廣東的桂系;10月粵軍進駐廣東,桂系殘部退回廣西。11月孫中山離滬返抵廣州,重組軍政府,發起第二次護法運動;1921年5月當任非常大總統。6月下令討伐桂系陸榮廷,經七、八二個多月反擊,各方民軍配合,周邊友軍的援助,勢如破竹,9月統一了兩廣。
  陳炯明背後捅刀 逸仙革命雪加霜
  孫中山正準備大事北伐直系之際,遭到陳炯明以“保境息民”為名的阻撓,並與北洋直系頭目吳佩孚暗中相勾結,圖謀夾擊北伐軍;1922年6月15日,陳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派兵圍攻總統府,中山先生於午夜避登“楚豫”號艦上;6月29日蔣中正(介石)聞訊急速從浙江、上海、搭海輪抵粵衛護中山先生,於“永豐”號軍艦在珠江上與叛軍相持50餘天。1923年11月19日,擊潰陳叛軍於惠州,後潛逃香港蟄居,1933年9月22日病死。
  首次開黨代會 兩黨確定統戰
  1924年1月20~30日,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有共產黨人參加),會中起草了反帝反封建宣言,重新解釋三民主義,並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毅然提出“今後革命非以俄為帝斷無成就”的方向口號,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在中共和蘇俄軍事顧問專家幫助下,5~6月在廣州黃埔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培訓軍事骨幹人才,練就革命生力軍隊。
  嘔心瀝血謀國是 艱辛一生英魂存
  1924年10月25日,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後,囚禁賄選的總統曹錕,驅遂出溥儀於故宮外,電邀孫中山北上;先生發表宣言,重申救國決心,擬出席國民會議共商國是;為實現國家和統一;中山先生於21日離滬,取道日本,於12月 4日抵天津;由於奔波各方過度勞累受寒,以致他多時宿疾突然發作,入北京協和醫院急救,在 3月12日晨彌留之際,先生生活最後的一天,仍然念念不忘革命,連連叮囑左右親屬、幕僚、同志:
  發出“和平、奮鬥、救中國”,還最後的號召:“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伐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並留下“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國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的遺言,與世長辭,可惜終年僅59歲。遺著編為《中山先生全集》、《總理全集》、《孫中山選集》等。
  訪問杭嘉紹甬 期待浙江開發
  袁世凱帝制崩垮後,中山先生在滬集結革命同志提出“維護約法”宣言,我浙江省省長督軍呂公望(1879.2~1954.7)將軍擁護共和邀請中山先生赴浙江訪問、考察。孫中山先生老早十分重視浙江、嘉興、寧波等地開放建設。
  1916年 8月16日,應浙省呂督軍之邀,中山先生偕胡漢民、戴季陶、鄧孟碩、周佩箴、朱卓文及陳去病等乘滬杭甬鐵路首抵杭城,受到熱情接待,旋赴嘉興平湖乍浦考察港口,至海寧觀看錢江海潮有感,遂留下意義深遠的題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20日先生過錢塘江赴紹興遊覽了蘭亭、往東湖祭陶成章烈士、下塌於城內布業會館;22日先生搭曹甬鐵路火車抵甬城,受到各界人士熱烈歡迎。次日,應省立寧波四中校長之請舉行演講會,中山先生盛讚寧波風氣開化列各省之先,社會進步、工商業、人才均可為各省的模範,並就振興實業、水利港口整修建設、市政街巷道路整頓等三大項作了看法、提示。演講後,中山先生往江北岸鴻儀照相館留下了六寸大全身寶貴玉照,由趙家藝先生之子趙志勤珍藏,並有先生題贈林士八兄(趙家藝)條幅:“行之非艱知之惟艱”一幀。
  之後(8月24日),中山先生一行離甬,乘建康兵艦前往象山、三門灣、舟山視察,提擬可建軍港和東方大港,在舟山普陀禪寺,先生撰有奇觀一文。其實,孫中山先生曾有二次來到過寧波,一次在辛亥革命之前,赴甬秘密聯絡革命同志,據傳位於趙家藝(林士)家中,詳情今難以考證了。
  實業建國現宏圖 東方絲路始大港
  值得一談特談的是孫中山先生氣範大度,胸襟寬廣、高風亮節,當年毅然讓出大位後,政治上孑然無助,經濟十分拮據,卻仍然重視國家經濟發展建設,1918年六月起,攜夫人宋慶齡女士在上海市莫利哀路29號(今香山路七號),繼續從事革命活動,探索新的救國道路,整天在寓所室內,孜孜不倦奮筆疾書,繪制交通規劃地圖方案,而宋女士則默默地協助他收集圖冊書籍、設計初始稿、整理資料、收集數據及聚存,寒冬生火爐取暖,酷暑替先生打扇風涼,這樣孫中山在這裏伏案疾書、規劃,完成了《實業計劃》、《孫文學說》等許多重要著作,並創辦《建設》雜誌,發表《實業計劃》。
  而早在1912年9月9日,接受袁世凱的特授,中山先生任籌劃全國鐵路全權,督辦鐵路建設事宜。10月10日,發表《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上海,中山先生花二年(1918~1920)多時間,親自繪製建設方略地圖,在其製訂的建國大綱方略、規劃的中華民國大地圖中,十分周密、詳細,考慮面面俱到,觀之一清二楚,令人驚奇、欽仰;先生把全國鐵路徑設計成密似一張特大蛛網,以蘭州作為全國鐵路交通及未來行政二大樞紐中心,一層層圈繞,向四周各省各市輻射,此宏偉遠景建設藍圖,為今後的我們國人指出了方向。
  又孫中山的“建設東方大港”的構思想望及繪製交通港口藍圖也得到一定程度印證;如今,(歷經七八十年來)已基本經我們後人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努力付諸成效。華東以上海市為龍頭,帶動長江水系,浙北杭州灣邊沿(嘉興乍浦)、浙東舟山群島及寧波市東部、南部象山港、三門灣這東海西海岸一帶已成了世界著名東方大港圈帶,加上今天“一帶一路”中國夢內容之一的謀求、實施,現實既成的宗宗建設,也超過了孫中山先生的預想、計劃,我國已躍罟世界經濟大國之列。如果中山先生有知一定笑於黃泉而稱心如意!
  孫文哲學精髓 我人實質靈魂
  近百年來,孫文(三民)主義並不與外來傳入的社會(馬列-共產)主義矛盾,兩者一脈相承,互通互融,孫文主義(思想、理念)、強調民主、民生、民權、民治、民意、民享、民用,全民共有,而我國社會主義脫胎於孫文主義精神。中山思想是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在哲學上提出“知難行易”說,批判“知之非難,行之惟難”的守舊觀念,是發展創新的吾國早有的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輝煌燦爛的思想,也是世界文化的代表。
  孫文(三民)主義,實質是拯救民族的規劃,中山先生強調,三民主義在於促進中國的國際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經濟地位平等使我國永久適存於世界,所以說它是救國主義。信仰信賴它,便能發出強大勇氣和內在力,以達到救國救世界和平,這就是誠則靈,精誠所至,金石便開,即是先生所言的“至誠為神”。孫文主義強調啟發減少仇恨,走民富國強之路。事實上與今日所實行的改革開放與中山先生所提振興中華是一致的。
  中山先生堅信,可以實現人們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教導我們要善念、淨念相繼助人行善,積功累德,消除惡性無恥爭鬥,維護德性、安寧正法,治理國政,撥亂反正,補短扳缺口,增長正能量,使社會穩定,國人時時講民主、忠孝、仁愛、誠信、重信義、愛和平、求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和諧、敬業、文明、法治,凸現我國固有傳統 優秀價值觀,這些孫文(與今日社會主義)主義包涵的精神理念,哲學思想,是真正救國的真髓實質魂靈。
  近年我國多位中共領導人稱中山先生永垂不朽,其革命思想和實踐對現代中國產生了巨大震撼和深遠影響,辛亥首義成功是反帝反封建救亡圖強的全民民主革命,不是資產階級革命。中共一再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與孫中山倡導的“天下為公”、一切以民為本的民生主義,民有、民治、民享相一致的。中山思想是寶貴歷史遺產,是國人很大精神財富,是振興中華民族以及和解兩岸關係的光明大道,本世紀內如何使中國兩岸統一,中山先生說,革命把國人更加團結起來,千萬不可中國再分裂下去,祇有和平統一,人民才有幸福,國家才能富強。
  我們要和平,反對對立付諸戰火,用中山思想來解難,兩岸應該減少政治摩擦,高舉孫文主義偉大旗幟,以孫文思想理念,作為兩岸統一基礎,不能搞分裂的臺獨活動,做適應世界浩浩蕩蕩潮流的促進者;以往海外僑胞對孫中山革命成功作過巨大貢獻,中山先生稱讚“華僑是革命之母”,現在是華僑促進兩岸和平之母,新嘉坡是搭設兩岸和平之母,新嘉坡是搭設兩岸和談統一首站,習馬面晤,是良好起點。
  可以肯定的說,孫中山先生是一位二十世紀以來,並跨越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東方傑出偉人、政治家。然而,海峽對岸仍有一些少數懷舵鳥心態者,不好好學習、研究、分析我國近現代史,甚至甘當倭奴惡寇賊子炎黃的叛逆者,不顧浩浩蕩蕩世界大潮流,竟無視客觀事實,挖空心思妄想抹殺中山先生的理念、精神及其去偉大(雕像、畫像等)形象,是不得廣大世人視聽,而遭受嗤之以鼻,被億萬人所譴責。螳臂豈能擋車,時代小丑遮未了太陽,中山巨輪永遠所向披糜,孫文哲學、精神、靈髓是萬丈光芒!令人敬仰、師表、建設參考的。

 

 

 

 

(斌全/寧波)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