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概述二十八都古鎮奇異景觀

妙 鳳

  朋友,您知道浙江西南仙霞嶺高山深谷之中的廿八都奇妙神秘、古趣盎然小鎮嗎?衢州江山市最南邊角的廿八都鎮,它迄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年平均氣溫在15°~18℃之間,年平均降水量980~1900毫米,氣候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環山深谷 清幽奇特
  廿八都古鎮,現在是國家及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千年文化飛地。她最適宜旅遊的季節是春天,山花爛漫,綠蔭蒼翠,遊人心情,十分“晴朗”,群山環抱,景色迷人,水質純淨,空氣清新,與其他區域,相對遠離,不受外界影響,很少有污染源,當地人健康長壽。因此,十分適宜遊客來觀光、度假、休閒。
  作為“純樸風情之衢遊”內容之一的廿八都,處於浙江西南隅角,其位置重要,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而其所轄屬的江山市(縣級市)處浙江最西南端,毗接江西、福建省;尤其浙贛兩地毗接處,仍有多個地名,聽聞及稱呼起來,似乎怪怪的:諸如“三都、四都、五都、六都、八都、十都、十六都、廿三都、廿八都、三十二都、三十八都、四十二都”等等。
  而廿八都地名中的“廿”字怎麼唸,有些人會唸成“二十八”,經查字典後才知道,這個字音都“唸”(Nian ㄋㄧㄢ)十分順口,有種自然的韻律,讓人對這個古老小鎮忽有親切感油然而生似的。
  這些聽聞起來稀奇古怪老地名,很少被外界今人所注視、看重,因為它們地處偏僻,遠在深山坳谷中,也是數省毗接交界人煙稀少地方,不是近年旅遊界及考古文物部門發掘,普查的大力推動、宣傳,始有名聲鵲吵起來;否則,還會繼續沉睡長年美夢深鼾中,塵封在世外桃源閨閣內呢!對此,作家汪浙成先生有篇短詞感嘆云:“我不知道江南古鎮裏,還有哪個地方像廿八都那樣成片成群整條街整條胡同,保存著如此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沒有比廿八都更讓人捉摸不透的古鎮了,它像個謎,存在於蠻荒蒼茫的大山裏。”

挑開迷霧 端倪真貌
  筆者僅披露廿八都真貌實容,供讀者、驢友知悉、參考,可起按圖索驥的作用,達到未至先知為快的感受,容異日您有機會作深層次的領略、體悟,揭開其奇妙蒙蔽千百年來迷人的面紗。
  江山市廿八都鎮,擁有面積66.90平方公里,人口 1.25萬(近年來有大半年青人外出務工),轄有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潯里村文昌閣 3號。躺在仙霞山脈懷抱中的廿八都鎮,秋山背後是江西省廣豐縣,前(南)方浮蓋山的後面,出楓嶺關不遠就是閩北浦城縣。一條通往三省的古道,鑲嵌在層層折疊的山坳間,出了此關口就是省外了;如今是成了 205國道自北而南穿過。地處這裏的古鎮,雨霧似沙,輕輕籠罩於一片灰黑色的屋頂,青山、白霧、黛綠茶(葉片),組成一幅最和諧不過的天然大水墨畫卷。

  三省通衢 地名奇特
  廿八都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的邊角上,居仙霞嶺西南、五夷山東北相銜接的高山深谷之中,地勢十分險要。四方關隘拱列,東有安民關、南有楓嶺關,西有六石關,北有仙霞關,易守難攻,素有“浙西南鎖鑰”、“入閩咽喉”之稱。
  四面環山,經常有霧氣籠罩著整個山谷,白茫茫的迷霧之下,山巒常有氤氳出現,是一派滿目蒼翠的蔥郁,精心栽培的茶樹,在山腰上層層排列,其“綠牡丹茶葉”,是當地土特名產之一。
  唐末,黃巢(?-884)於公元875年(唐乾符二年)在河南、山東起義,率義軍轉戰各處到淮南,後過長江轉戰到江西一帶,義軍在攻入浙東後,為進入福建、廣東,乾符五(878)年,義軍被浙閩邊界的仙霞嶺所阻,於是“刊山七百取建州”,硬是在崇山峻嶺上,開闢了衢州到建州(今福建建甌)的700,里山霞古道(宋代時舖砌有石路,雄偉的關門,飽經滄桑,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歷史內涵)及歷史上著名的仙霞嶺關,雄峽險阻隘口(今是本省重點文物保護);同時,也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驛站--廿八都古鎮。
  當時,廿八都的名稱為“道成”。北宋熙寧四(1071)年,朝廷在鄉級以下設都,江山設都四十四;道成在江山屬下,被排行第廿八,因而得名並一直沿襲迄今。明末,鄭成功之父鄭芝龍(1604~1661),率軍經仙霞古道至福建,進而據守臺灣。為防範明(鄭氏)軍反攻,清廷在離此不遠的浙閩邊界的廿八都,駐紮了10000軍馬,馬步兵各500匹。有了軍隊居住,就吸引了更多服務業,從而日趨繁榮,成了移民聚集的小鎮。至今它已有近950年歷史了。

  百姓古鎮 方言王國
  據記載當年駐軍紮根廿八都,使當地成為浙、閩、贛三省商品集散地,商貿驛站。早於北宋初期(960~1022)起,仙霞古道逐漸成為南北商客來往的必經之路,廿八都也漸漸成了商業、軍事駐紮重地。古鎮居民大多來自全國各地,有唐朝黃巢義軍留下的殘部、歷代官兵滯留不走者和商賈行旅的後裔。時至今日,共計千餘戶,正式有三千多人長居,雲集於此,構成了一個古代北方退役官兵,和各地來行腳客商、雜伕,匯合的移民世界。
  在這個人群混居小世界內,因南北各地文化的碰撞、交融、混和;鑒於來者流連忘返,樂不思蜀,而孕育了中國古村變鎮,罕見的“文化交融人群”。由於地域封閉、偏僻,交通相對不便,壓史上少受戰亂,加之屯兵及移民湧入,在這個五方雜處的千餘戶人家山谷小鎮,竟繁衍著142個姓氏,民風民俗極具個性,與周圍鄉鎮大不相同。
  當地,除了融合成既通行又獨特的“廿八都官(普通)話”,鎮上還使用著13種方言土話,包括江山腔、浦城腔、廣豐腔、灰山腔、嶺頭腔、溪下腔、河源腔、萬浦腔、洋田腔…語調,有些方言土語僅僅在幾戶之間通用。真是奇特得不可思議和少見罕聞。
  據相關報導,上世紀50年代初,朝鮮半島戰事爆發,廿八都有幾個青年人入伍,部隊至遼寧省鴨綠江邊丹東(原名“安東”)鎮停留時,他們發現當地民眾的方言和相距遙遠的廿八都官話幾乎完一樣,這才明白“廿八都官話”,源於山海關外語言;那麼,今天廿八都這麼多方言和姓氏因何而出?從何而來?令廿八都今人頗費思量和神秘之感;可知廿八都成為“方言王國”和名副其實的“百姓古鎮”由來已久。

  兵家要地 邊陲重鎮
  廿八都在仙霞古道仙霞關和楓嶺關之間,古代時交通不便,由於史事繹演擅變,其名聲在外傳揚。1100多年前,黃巢揮戈南下,在浙、閩之間的崇山峻嶺中,開闢了一條仙霞古道。從此四周關隘拱立、大山重圍的廿八都便為“操七閩之關鍵,鞏兩浙之樊籬“的邊陲重鎮。成了歷代屯兵紮營之所,兵家必爭之地。
  廿八都又是來往三省間必經的交通樞紐。唯一老得不能再老的“仙霞古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陸上通道,也是古時通往福建沿海的必經之路。北宋時期(公元960~1126年) 仙霞關與居庸關、劍門關齊名;而今,它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黃巢起義遺址之一,是浙江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經典革命旅遊線路,也是本省八大驢友徒步線路之一。
  “仙霞古道”經今人的改造,舖上現代的瀝青,變成汽車在上面飛馳的205國道的一段,乘客們絕想不到千年前,祖先們在這裏艱難跋涉的情景。

  古舊建築 別致街屋
  山居東西,水貫南北,廿八都獨有其清靜,一條楓溪穿鎮而過,水流緩處可見細石沉底,水流湍急處則嘩嘩作響。廿八都人似乎是持一派與世無爭,隨意任其自然樂人的態度,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裏,享受難得的自然、沉默之美。
  這裏的古建築保存較完好,長條形佈局的城鎮,古建築風貌依舊,居民依山傍水緣溪而建,青山綠水間,黛瓦青牆,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築群,錯落有致;至今仍保留著19世紀(清代中、後期)風貌,典型代表有潯里老街建築、隆興錢莊等,仍不失當年風韻,這裏民風淳樸,家家居民都敞開大門,不閉戶,你若要進入參觀,祇要事先和主人打個招呼就可以。
  古鎮原有東西南北四道城門,今惟存鎮南石質門額一方,書有“楓溪鎮鑰”四字。一條道路與小溪並行,自北而南曲折蜿蜒長達15公里,而兩旁的店舖、作坊多為二層樓屋。

  明清氣息 楓溪老街
  古鎮一條老街與兩條小溪平行,形成“雙溪夾街”的格局。老街兩旁多為木結構二層樓房,一串串古色古香的招牌,一面面三邊鋸齒狀鑲邊旌旗,在出檐很深的舖面上方來回飄揚,一眼望去,馬頭牆,“S” 形牛腿,木排門、腰壁、卵石面街路,基本保持著19世紀集鎮的風貌。
  楓溪老街是明清時代延續保存下來,窄得無法通汽車,但兩邊店舖密集,戶戶相接,古鎮北側為間里老街,以住宅為主,南側為楓溪街,以經商為主,古鎮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為鼎盛時期,光成飯舖酒店就有50多家。老街民居內十分乾淨整潔,門前掛著傳統的標識物,從街段這頭到那頭,不斷綿延著,成了富有文化氣息的明、清一條街。如今潯里老街,仍不失當年風韻。
  廿八都古鎮的建築與周圍其他古鎮建築頗為不同,斷式、徽式、贛式等建築形式,在這裏交相融合,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福建客家樓的影子,譬如寬敞的便於採光的大天井,即使是有些建築外表相似,但一旦進入內部,會見到精美的裝飾,而無一家雷同,北方特色,南方風情,在廿八都卻水乳交融著。
  而居民基本結構,為長方形的四合院式,二進一天井,還有三進二天井的廳堂,房內廳堂自成院落,門扇、窗戶上的圖案少見雷同。門樓絕少見到磚雕,多以精緻木雕構件組合而成樓閣式的,四柱三樓形式,風貌玀特。據統計,現在古鎮保存完整,規模較大明清古建築民居,廳堂共有36幢,公共建築11幢,基本保持著明、清二代建築風貌;但建築風格與浙、皖一帶的“四水歸全”水鄉居民不同。
  配合浙式木雕、徽式磚雕、贛式灰牆,閩北方式、客家建築,結合江南天井,甚至還有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和諧共處,渾然天成,而為混合“大雜燴”綜合體,獨有一格。在這些眾多古建築中,有清‧順治十一(1645)年的浙閩楓嶺營總府大宇,尤以文廟、文昌宮規模最大,以孔廟最為雄偉壯觀。

  主要景點 概述於後
  孔廟 建於清‧宣統年間(1909~1911),佔地1500平方米,整個佈局沿中軸線依次為照壁、門庭、正門、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寢殿,共計三進三天井,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結構上明間均為檯樑式,邊貼為穿斗式,正殿為兩層重檐歇山頂樓閣,四面飛檐出挑,十分高大雄偉。
  孔廟內以精湛的木雕藝術和豐富的彩繪最具特色,所有的樑、枋、脊樑、天花板均繪有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龍鳳花鳥等繪畫作品,幾何圖形、牛腿、雀替、窗扇、欄板等木構件,均有浮雕或鏤空雕,題材豐富,形象極為生動,猶如一座藝術寶庫。
  文昌閣 在鎮內的南北兩端有大小兩處,文昌閣,是保留最完美的古建築,建於清代宣統年間(1909~1911),供奉著文昌帝和魁星,是當年授受傳道之所。
  鎮北的大文昌閣佔地1500平方米,整體佈局為中軸對稱,三進三天井,左右為廂房,以檐廊連結,十分高大雄偉,其中精湛的木雕和彩繪令人稱奇。
  大文昌閣,門前有四棵丹桂古樹。從大門進入前殿,可見前殿天花板上三大幅彩畫,中間是“福祿壽喜”,左邊是“孟冬哭蘆”,右邊是“王祥臥冰求魚”,畫功精細,色彩飽和。進入正殿中間,是巨的文昌帝畫像,幾乎覆蓋了整個天花板,有泰山壓頂的氣勢。
  文昌閣的二樓,供泰著傳說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神),滿牆壁畫有 100多幅,華美壯觀之極。壁畫可分為三大類:榮華富貴、古人愛好、勤學榜樣。都表達了古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所繪的畫顏料,都是天然提取的,不大會褪色。
  在以往科舉時代,鎮上的人雖然靠著走古道經商致富,卻拋棄不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由於北處偏遠,全鎮的人又不是一個宗族,而是“百姓雜居之所”,所以他們的願望越加迫切於:集體安慰和精神寄托,視文昌閣和孔廟是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並借以作精神支柱。
  水安橋 毗接205國道,位於鎮南入口處,為一座跨越楓溪的半圓形單孔石拱橋,又稱楓溪廊橋,是進入廿八都鎮的第一道風景。橋上建有九間木結構橋亭,中為重檐歇山頂式,始建於清‧同治三(1864)年;光緒十七(1871)年鎮內大紙商“祝三多”修建廊亭,橋上還設有桌椅,是鎮上十大古三之一--“水安涼風”,夏日在此橋休憩人眾多。
  該橋,為浙西惟一設有廊亭的“風雨古橋”,橋長 71.2米,高7.8米。橋上建有七間二十四柱橋廊,其橋亭的護欄板和窗格都鏤空雕花,橋頂是兩層花閣,頗似我國西南苗、侗民族的廊橋。橋造型樸素典雅,雙披灰瓦屋面,出檐深遠,它與周邊的水星廟,構成了一副恬淡而抒情的國畫。
  古鎮“四絕” 廿八都作為仙霞古道貨物中轉的第一站,迅速成為三省邊境最繁華的商埠,鼎盛時期,商賈雲集,商行店舖、飯館客棧,佈滿了整條鵝卵石鋪就的大街,日行掮夫,夜歇客商,每天南來北往,熙熙攘攘,鎮上曹、楊、姜、金四大家族顯赫一時,他們圍繞著宗族而居,富足熱鬧了數百年之久;至今,鎮上還保留著大量完整的古民居大院。
  富有特色的名家門楣多為樓閣式,構成四柱三樓式,各個部件是本雕精細裝飾物,題材多為福祿壽、和合二仙等吉祥物,造型精美、立意不凡,姜家大院的門楣、楊家大院的亭台樓閣,丁家大院的花窗、曹家大院的雀替,被稱為廿八都鎮的“四絕”,讓眾多來訪者和建築家們見之如痴如醉,留戀不捨。

  附近景致 助興益智
  廿八都附近還有數景可以遊覽、觀賞:
  仙霞關 位於古鎮北約二十公里保安鎮西南方,其地處海拔高度1413米;形勢險要,是“中國古代十大名關”之一,素有“東南鎖鑰”、“入閩咽喉”之稱,周圍百里,山高谷深,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唐末黃巢起義轉戰浙江,曾於此開山築路直趨建州。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開籍政治家、詞人史浩帥1106~1194閩過此,募大修路。明正統九(1444)年,葉宗國領導礦工起義;清光緒二十六(1900)年,江山劉家福的農民起義,都曾攻佔此嶺,嶺上有六關,每關有門二道,拱券頂,條石結構,甚為堅固。
  石鼓忘優谷 為仙霞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保安鄉廿八都鎮北面石鼓村,山巒起伏,溝深壑險,有擎天鼓架,千年香榧,萬頃竹梅,天然形成的“石鼓三瀑”,掩映於綠蔭之間,純靜秀美。
  景區內有鼓溪、九潭十八瀑、鼓架、火山、窟窿、龍門、龍門崗、龍王廟等眾多景點。“虬龍洞”湍急如箭,與亂石相激,聲若鐵馬金戈。山間瀑布或如青絲,或如珠簾,或如游龍,似一幅山水長卷畫展示,盡善盡美的展示在遊人眼前,讓人忘卻世間的一切憂愁。在此也是野外燒烤基地。
戴笠秘宅 戴笠(1897~1946)國民政府軍中中將,情治首腦,中統局長。字雨農,浙江江山人,於民國32(1943)年親自設計並建造的避暑、休憩的私宅。
  戴宅外觀為一座粉牆黛瓦的普通房屋,入內是一座前二層後三層的住宅,300 多平方米的主樓裏有122 扇窗和85扇門,間間相通,環環相扣,步入其中,似走迷宮,屋內明梯暗哨,頗為特殊。今為文物保護單位,亦是旅遊參觀處。

  民俗魅力 風情古鎮
  一方水土一方俗 廿八都的風俗禮儀自然和外界迴異,除了歲月,無人侵擾。歷史形成的移民現象,南北交融的民俗風情,使當地的民俗帶有古戰場遺風,極具“異域”色彩。經過數個世紀的相互同化和揚棄,形成與眾不同的特色。
  據當地老人說:凡遇到婚喪紅白大事,有親友來吃飯做客,主人祇收每人五元錢的禮金,多一份都要退還。現在鎮上的婚嫁習俗,仍沿用黃巢起有軍從河南帶來的形式;姑娘出嫁時,要在門頭掛上男方送來 豬腿,並插上一把刀,象徵婚姻關係如割不斷的“連刀肉”;節慶活動也與周圍鄉鎮大不相同,除了舉行廟會社戲外,還要舉行龍燈、高蹺、旱船、舞獅、秧歌、滑石塊等重大慶典活動。
  民間文化活動還有豐富多彩的山歌、民舞、剪紙、木偶等等南北傳統文化,在此古鎮十分流行。廿八都在近千年歷史中,以她寬廣的包容,造就了其它江南古鎮和山村中無法見到的獨特文化奇觀。外來客選楊家大院住宿,是理想之處,院內有亭台樓閣,窗花及廊廳,是休閒的佳地。在廿八都,可品賞銅鑼糕、糯米酒、獼猴桃、白雞、白毛烏骨雞、綠牡丹茶、眉茶,許多當地名特產及工藝美術品--西硯。
  欲赴廿八都旅遊,如從杭州出發,每天有多班至江山汽車及火車;抵江山南後,可乘汽車南下往廿八都,車程二小時左右。旅遊咨詢熱線:0570-4015911或4015925,網址www.zgjsly.com。

(妙 鳳)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