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羊”字兆吉祥

金建楷

  “馬兒匆匆去,羊兒咩咩來。”

  今年是羊年。羊是象形字,像頭角足尾之形。漢代許慎《說文》雲:“羊,祥也。”有吉祥美好的意思。秦漢以前,羊字通作祥字,秦漢金石多以羊為“祥”,銘文的吉祥也多作“吉羊”。《漢元嘉刀銘》:“宜侯王,大吉羊。”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執贄》:“羊之為言猶祥與。”古人認為先氏遊牧為生,羊生活得好,繁殖得多,乃吉祥之兆。羊與祥同音同義,因此吉羊就是吉祥。

  許多表達此義的文字,皆和羊有關:如善、義(義)、美、鮮字等。如“美”字,《說文解說》認為:“美,從羊從大。”揣測造字的意思是個頭大的羊,味道肥美,也有人認為美的古文字形是人在頭上加了裝飾物。在原始部落裡,巫師和酋長是最有權力的人,他們在執掌種種巫術儀式時,常常頭戴羊頭或羊角,以顯示其神秘和權威。所以在古人的觀念中是“羊人為美”。及至現在演古代戲劇,還有英雄人物頭戴雞翎或帶角的裝飾品等行頭,就是古“美”字的證明,後來演變成“羊大”(即兩臂平伸的人)則美。

  還有“鮮”字。《說文》曰:“美,甘也。從羊從大。在六畜,主給膳也。”古人認為食物鮮就是魚加羊而已。明末清初屈大均仿許慎之說再《廣東新語》中說:“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魚,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魚”“羊”為“鮮”。

  就連群眾的“群”字,也是“從羊,君聲。”以至溫馴、忠誠、勤勞、聖潔,都和“羊”有不解之緣,都體現出羊的精神。羔羊是天使的化身,綿羊是和美的象徵;山羊是勤勞的楷模,藏羚羊是祖國高原的歷史見證。群羊的集體觀念、愛群思想和奉獻精神,都無愧於造福這個“群”字的組織者。

  “羊”字有似¥,而且“¥”“洋”諧音,所以羊年不只是吉祥之年,也是發財之年。“羊年發羊財”成了羊年最流行的一句祝福語。改革開放促進了觀念的轉變,談“財”變色的時代早已過去。執政為民,重在民富。“羊”也是富足的化身。“發羊財”是一種吉祥的口彩,更是一句衷心的祝福。但天上不會掉‘羊財’,靠的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去創造。“人雖愛財,取之有道。”不幹虧心事,不賺違法黑心錢,爭當奉公守法的“領頭羊”、“聚富羊”、“創新羊”。

  羊兆吉祥,它有三大象徵:一曰美麗,二曰財富,三曰溫和。除文字外,還在剪紙、刺繡、磚刻、陶塑、木雕等民間作品中,形象地表現著它的形象......所以說,羊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之一。

“三羊開泰”解

  “萬馬奔騰辭舊歲,三羊開泰迎新春。”

  “三羊開泰”是中國羊年人們互致問候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但如何解釋“三羊開泰”卻少有人詳知。

  一位腰纏萬貫老闆在羊年大年初一拜年時一口一個“三羊開泰,萬事如意”,但當問起“三羊開泰”的本意時,他竟然說:“是三隻羊朝著太陽奔向泰山,這當然是大吉大利了。”其解釋不禁令人詫異,覺得犯有“望文生義”之嫌。

  於是筆者又詢問多人(都擁有大學本科以上文憑的知識份子),或是自稱不知,或是雲裡霧裡一通亂解,更有穿鑿附會者說:“三是吉利數位,三隻羊湊在一起,團結一心就可開泰山辟新路。”

  於是筆者利用各種管道查閱,方知“三羊開泰”之正解:“三羊開泰”應為“三陽開泰”,最早出自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易經》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來之意”。

  《漢語成語英詞典》解釋:“《易經》以十一月為複卦,一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泰卦,三陽生於下。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泰”: 平安、安定,如國泰民安。)是吉利的象徵。後作新年開始的祝頌語。”

  更加通俗明白的解釋是,《易經》以正月為泰卦,古人認為是陰氣漸去陽氣始生。農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後日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明·張居正云:“茲者當三陽開泰之候,正萬物出震之時”。故“三陽開泰”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是吉利的象徵。又因“陽”與“羊”諧音,故後作羊年開始的祝語。

  在《易經》64個卦名當中,“泰卦”是好卦,故有“否極泰來”的成語。羊在中國古代又被當成靈獸和吉祥物。許多“吉祥”的銘文都寫成“吉羊”。在古漢語中“羊”“祥”通假。

  “三羊開泰”和“三陽開泰”都是吉祥之意,都是中華文化的內容,既然已經約定俗成,滿大街都使用“三羊開泰”,就不必斤斤計較“三羊”還是“三陽”。但是身為中華子孫,萬萬不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常用之詞,一知半解,否則,豈非讓人貽笑大方!

學羊字成語

羊文化擷趣,說羊字成語。

  餓狼撲羊:有一次餓狼和小羊在小溪邊喝水,餓狼惡狠狠地對小羊說:“小羊,你把水弄髒了,弄得我不能喝!”小羊巴得巴得眼睛說:“狼先生,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從你那裡流到我這裡來的,怎麼說我把水弄髒了呢!”“哼,就算是這樣吧...聽說,你去年罵過我!”小羊更驚訝地瞪大眼睛說:“啊,去年,去年,我還沒出生呢?!”“噢?...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你們都不是好東西!”說著,餓狼張開血盆似的大嘴,把小羊吃掉了—故事告訴我們:存心做壞事的,總會找到藉口的。人們在同情弱者小羊的身上,又引起了對惡狠專橫殘暴的憎恨。世上作惡者和侵略者的行為,不都是這樣的嗎?

  羊頭狗肉:現作“掛羊頭,賣狗肉。”其故事要上溯到春秋時期。只是當初不是羊頭,而是牛頭,賣的肉也不是狗肉而是馬肉。語出《晏子春秋》一書,曰“懸牛頭,賣馬肉。”到後來,人們才將這句話改為“懸羊頭,賣狗肉。”《續景德傳燈錄》中引此語說:“懸羊頭,賣狗肉,知他有甚憑據。”再後來,到“五四”運動後,人們應白話文之需,才改“懸羊頭,賣狗肉”為“掛羊頭,賣狗肉。”其實,懸也好,掛也好,說的都是“以售其奸者的慣用伎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以假充真,用招牌誑語蒙人騙人的鬼把戲而已。用來諷刺那些標謗自己,迷惑他人,推銷偽說和假貨的偽道士和奸商。”

  羊腸小徑:是用來形容道路小而盤曲的一個成語。最初僅用“羊腸”二字。據人們測試在食草動物中,馬、牛、羊的腸都比較長:馬為體長的12倍,牛為體長的20倍,而羊則為體長的40倍,故更加顯得細長、彎曲。古人以羊腸喻路之狹小、彎曲,形象鮮明,是一種很合理的比喻。

  《辭源》引《淮南子·兵略》:“硤路津關,大山名塞。龍蛇蟠卻,笠居羊腸,道發笱門,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過也,此謂此勢。”其中“笠居羊腸,道發笱門”就是說,像羊腸般的小路,只相當於斗笠那麼寬,沿路而上,如入竹編的漁具,可入而不可退。此成語,在生活上、軍事上,以至思想意識上,都能得到廣泛運用。

  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說符篇》。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楊朱。有一天楊朱的鄰居走失了一隻羊,便央請了許多親戚朋友一道去找,又去請楊朱的兒子幫忙。過了好一會兒,找羊的人一個個空著手回來了。楊朱問:“怎麼多的人去找,怎麼還找不到呢?”鄰人回答說:“因為岔道太多,每條岔道又有許多岔道......”楊朱聽了,臉色大變。一學生問楊朱,楊朱不答。結果還是楊朱的好朋友心都子瞭解到楊朱的心思:原來楊朱從鄰人走失羊一事,聯想到求學的不易。岔道多就找不回羊,求學問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只是東鑽鑽,西撞撞,就會白白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一事無成。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歧路亡羊”成語,比喻事理複雜多變,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找不到真理。

  亡羊補牢:又作“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這句成語出於《戰國策·楚策四》說楚襄王成天和奸佞小人混在一起,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之事,大臣莊辛提醒他,襄王聽不進去,反而遷怒於他。莊辛只好躲到趙國去。不久,秦國攻打楚國,襄王被迫流亡,才想起莊辛的話,趕忙派人把他請回來,問:“事到如今,怎麼辦才好呢?”莊辛回答說:“見到兔子才想起獵犬,還不算晚;羊跑掉了才修補羊圈,還不算遲。”(原文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後人用它比喻做事出差錯或者遭到失敗後,要吸取教訓,及時設法補救,還不算遲?此話對今天仍具現實意義,在改革創新過程中,難免有失誤的地方,只要認真總結教訓,前車之鑒反而成了前進的動力!

  以上只是例舉擷趣。帶羊字的成語,還有羊蒙虎皮、羊入虎群、迷途羔羊、順手牽羊等等。

羊,渾身是寶

  羊的渾身都是寶,對人貢獻真不少。

  有人說蜜蜂是偉大的,在鮮花叢裡飛來飛去,釀了一輩子的蜜,最後也不給主人添麻煩,悄悄地死在外面;據文獻資料表明:筆者認為羊比蜜蜂更偉大。從羊毛到羊腸,幾乎將全身的一切都貢獻給人類,而自己一生吃的僅僅是草;

  羊肉。不僅肉味鮮美,而且還有相當高的藥用價值。性味甘濕,即能補虛助陽,又能開胃健力,故對一般風寒咳嗽、哮喘、慢性氣管炎、體虛畏寒、腹部冷痛,腰膝酸軟、氣血兩虧。男性腎氣不足,均有較好的療效。

  古都西安的羊肉泡饃,是最著名的風味食品之一,風靡全國,馳名中外。在新疆,還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庫東的羊羔一朵花”的歌謠,說那裡羊羔的肉更為鮮嫩,常吃還可養顏潤膚。

  羊奶。性味甘濕,滋陰養胃,補腎益精。其營養價值勝過牛奶(有一杯羊奶勝過三杯牛奶之說),可治陽虛、腎虛所致的口渴、幹嘔、反胃腰酸、慢性腎炎、口瘡等。羊奶是補品,潤心肺,療虛勞。俗語說得好:“東補西補一蘿筐,不如常喝羊奶保健康。”它的三大優點很明顯:一是營養更豐富;二是更易吸收易消化;二是不過敏、不上火。是中老年人滋補養身的新時尚;

  羊肚、羊肝、羊腎、羊骨。均性味甘溫。羊肚;益脾胃、補虛弱;羊肝、能補肝、治夜盲、防消瘦;羊腎、補腎虛、益精髓、治耳鳴;羊骨:強筋骨、固牙齒、減紫癜。

  羊血、羊腦、羊心、羊角。羊血能治中毒;羊腦安神益腦;羊心可治心悸;羊角平肝熄風。

  羊毛。可以做毛筆,屬“文房四寶”之一、羊毫為丹青高手的渲染揮灑,不惜飲墨喝彩。平常人也可煉習書法,陶冶性情,有益於精神健康。如果能購買羊毛製品含有純羊毛標誌,那就證明了您所購買的針織服裝是用純羊毛製作的。全毛華達呢(嗶嘰)羊毛衫,糜老大內衣之類,屬精品名牌。柔軟、溫暖、輕巧、美觀。

  羊皮。可以製成衣服、手套、鞋帽等各種工藝品。新疆樓蘭曾出土過世界上最早的一雙羊皮靴,要知道那是4000年前的皮製品啊;遠古時代,我們的先祖就學會了製作羊皮筏子,藉以穿越大河、急流;學會了製作羊皮水袋,遠行時儲水備用。現代也有皮夾克之類的時髦服裝。但如果羊皮被壞人利用,那就糟了。對“披著羊皮的狼”,我們要擦亮眼睛,揭開它的偽裝,還羊清白,並讓狼心狗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羊的名與性

烏鴉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

  這些小動物也懂得孝敬長輩,何況我們是人類呢?

  在人類燦爛的歷史長河中,羊之名早早地寫進史冊中,《漢書》就記載著《蘇武牧羊》的故事。西漢時期,蘇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幸被匈奴扣留,他寧死不屈,斷然拒絕衛律的勸降,被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雪地又冰天”牧羊十九年,要不是蘇武“渴飲雪,饑吞氈”緊緊偎抱綿羊,早就凍死了。因而,羊也有一功,甫助蘇輔成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典範。留下“蘇武牧羊”的名言。有一年,新加坡詩人訪問團來中國,一開始就問一青年詩人:“你會唱《蘇武牧羊》這首歌嗎?”青年詩人立即引吭高歌,並說,“這是中華民族的氣節歌,我們詩社的人都會唱!”

  在文學作品中,羊之名也有一席之地。著名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中便有《狼和小羊》、《和狼交朋友的羊》、《葡萄樹和羊》等篇章;音樂作品有《剪羊毛》、更有《牧羊姑娘》,其中獲得奧斯卡大獎的《音樂之聲》中的《牧羊人》可謂久唱不衰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還有以羊為名的城市“五羊城”,即廣州市。相傳很久很久年前,廣州這地方海天茫茫一片荒蕪,山腳下住著一對窮苦的父子。有一年顆粒無收,官府逼租,將父親抓進衙門。兒子日夜痛哭不停,驚動了天上的五位仙人,他們便各騎一羊,帶著天上的谷穗送給少年播種,想不到第二天便收到金燦燦的稻穀,他挑著稻穀贖回父親。貪心的官府竟想抓住仙人,可仙人早已離去,而羊已化成石頭。廣州百姓為了紀念,便在越秀山上建造了五羊的石像,從此,“五羊城”便成了廣州的別稱。

  羊有“外柔而剛”的性格。如果你用突然襲擊的辦法,一次輕易地將它摔倒,好了,以後你就別碰到它,它必定過來找你抵牾,像惡夢一樣,沒完沒了地纏著你,要與你“爭鬥到底”。大概它認為,對待那種不講誠信,乘其不備的偷襲者,就要以牙還牙,這是中國式的武士精神: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不可悔也。

  羊與牛一樣,“吃進去是草,擠出來是奶。”但與牛不同的是,牛似乎好發“牛脾氣”,羊則脾氣溫和;雖牛脾氣有時也有其積極意義,但多數人認為還是羊脾氣為宜。羊的性格有三:

  一是儒雅。行為不張狂,為羊謙卑。既沒有上竄下跳的身手,也不會撲朔迷離地作秀;既沒有縱橫馳騁的瀟灑,更沒有雄風千里的威武,樸實無華,頗有紳士風度;

  二是知禮。“羊羔有跪乳之恩”,說的是小羊吃奶必屈膝跪吮,從小就懂得尊重孝敬其長輩。儒家倫理觀喻羊羔為“孝子”;大羊也是循規蹈矩的,鮮有無禮取鬧之舉;“領頭羊”,不僅迷途知返,而且帶好隊伍,處處起帶頭作用;

  三是和順。連叫聲也是低聲柔語的,很少長籲短歎,怨天尤人。溫順和氣,作順其自然狀。不為裹腹、流言等而生悶氣或爭鬥得頭破血流。人類在鳥類中選和平的形象是鴿子;如果在走獸中選,那首選的應該是羊了。《漢書·劉向》:對羊有“和氣致祥,乖氣致異”的評語。民間有一副聯對:“和氣一門生百福,平安兩字值千金。”似乎符合羊的性格。

  跪吮母乳欲何為,思恩知報記心間。

  羊是偉大的,羊的精神更偉大。它的偉大在於樸實無華,在於默默奉獻,在思恩知報。這是對人類影響最為深刻的。

  朋友,你是否時刻想報答生你養你的土地;你是否時刻想感恩慈愛的母親。無論是什麼歷史年代,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應該有類似的情感,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是常人的心聲。

  更深一層看,思恩知報的情愫要昇華:你是否時刻想報效偉大的祖國。我們的先人留有錚錚作聲的名言: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紅岩革命志士“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已,作千秋鬼雄誓不還家。”

  陶知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文明人呼籲“保護地球,保護生存環境”跳出自我,思及眾生靈——其源皆出於“思恩知報”,只不過時代不同,表現形式有異而已!

  既然羊精神的本質屬性是“思恩知報”,那麼又它用什麼答報人間呢?民諺說得好:

  羊年如意,雙羊仁祥,三羊開泰,五羊獻瑞,百羊豐登,千羊景新,萬羊盛世,豐祥人和。這也是人們對羊年來臨的企盼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吉日吉時吉語傳,祥瑞祥和祥雲天。

  

  

  

 

 

(金建楷∕寧波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