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黃 金 之 旅

朱育新

  農曆正月初五早上,陽光普照。遂昌國家金礦公園內人頭攢動,入口處的停車場已經難覓車位。看來,不少人與我有一樣的想法,新年到金礦走一走,抱一抱金磚,沾點財氣,能給來年討個好彩頭。   

  跟隨著導遊的腳步,先坐了景區旅遊車行了大約二公里的路程,然後順著石砌階梯往上走,不一會兒就到了唐代金窟。   

  唐代金窟位於整個古代金窟的最上部。走進去就看到石頭上的壁畫,上面畫著古代人民開採礦石的場景,有的人背著竹簍,有的人拿著鋤頭,有的人在提煉礦石。隧道的盡頭豁然開朗,一個垂直深度170米、東西長度180米、採空區體積10多萬立方米的“唐代金窟”呈現在眼前。據說,古人從中採取礦石30多萬噸,生產的黃金達12萬兩、白銀 150萬兩,總價值超過十億人民幣。   

  金窟內,陡峭石壁上打著五彩燈光,頭頂巨石懸空,腳下礦脈縱橫,蔚為壯觀。金窟內古老的龍骨水車、木制水槽和採礦巷道等古代採礦遺跡訴說著古人採礦的艱難歷史。

  在硐內行走,有的地方需要彎腰弓背,有的地方僅容一人側身通過,有的地方濕漉漉的滴水,既艱難又刺激。我們空著手,小心翼翼,生怕摔跤,怎可知道古代礦工是如何搬運礦石的?沿途看到了燒爆坑。這個坑圓圓的,是古人用熱脹冷縮的方法製作出來。導遊介紹說,當古人判斷岩石中含有黃金時,他們就會在岩石的底部搭起一個簡易的灶台,然後在灶內放入木柴、薪炭進行燃燒,等岩石達到一定溫度後,迅速潑上冷水,造成岩石驟然遇冷,產生裂縫或自然脫落,以便於開採。如今礦洞裡面的岩壁上,一個個半圓形的凹坑,大小各異,深淺不一,就是古代用“燒爆法”開採岩石的遺存,稱為燒爆坑。現代人也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模仿,可是製作出來的卻是坑坑窪窪的,十分不平整,看來古代人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覷。

  行進途中,看到採空的地方頗為寬敞,可容十數人休息;看到了出口煙道,可以使燃燒後的青煙排出硐外,以避免煙霧中毒。此時,古人採礦之情景,似乎歷歷在目。雖然,這是古人開闢的巷道,排風口吹進的卻是涼爽的現代的風。   

  出硐,下行,過銀坑山水庫壩體,下方開闊的平地中,有一露天小水池,池水清澈,水中細沙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美麗。此處,正是礦山公園的“淘金池”。池內細細的沙子中,隱藏著公園的工作人員定期投放的99 .9%高純度黃金顆粒,遊客可以到池內一圓淘金夢。

  導遊介紹說,今年春節長假期間,礦山公園首次舉行“大家來淘金”新年特別活動,遊客可以參加礦山淘金競賽,成績出眾者,將獲得遂昌金礦特別打造的金、銀牌獎勵。沒等導遊把話說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鐵臉盆,把手伸進沙中,滿滿的捧一把,慢慢在盆中淘洗。睜大眼睛,看看有沒有金子。沒有,再捧。把一池水,攪得一片渾黃。都說金子是有靈性的,講究緣份,沒淘到說明緣份未到,需要耐心等待。淘了一會,果然淘到兩顆細細的金顆粒,讓我很開心,過了一把淘金癮。因時間有限,且我等多人已淘到金顆粒,但要獲得金、銀牌獎勵,遙不可及,大家只好作罷。從淘金池下來,拐了兩個小彎,就來到坐小火車的北月臺。從這裡看銀坑山山頂。頂邊有一巨石,形似沒有頭顱的老嫗。你可知道,這裡延伸出有關黃金的神奇傳說呢。   

  從前,人間沒有黃金和白銀,金銀都在天上王母娘娘的金銀庫裡,由兩名仙女看守。管金庫的叫金婆子,管銀庫的叫銀婆子。金婆子和銀婆子都是好心人,看到凡間百姓過著缺吃少穿的困苦日子,越看心裡越不忍。兩位仙人私下商量,天上放著這麼多金銀,一點也不派用場,何不把庫裡的金寶寶、銀寶寶盜出來,送到凡間去救濟百姓?那金寶寶、銀寶寶埋入地下,遍地會生出金銀來,人間百姓就不會受苦了。她倆趁王母娘娘開蟠桃會時,取出了金寶寶和銀寶寶,偷偷來到人間。   

  王母娘娘發現金婆、銀婆盜寶下凡,又急又怒,忙派雷神爺去奪寶。金婆、銀婆抱著寶寶拼命逃,雷神爺雷鳴電閃緊緊追來。這天,當金婆、銀婆逃到了遂昌治嶺頭的花峰尖時被雷神爺追上,金婆婆急忙抱著金寶寶鑽進了山洞,那銀婆婆慢了一步,雷神爺從天上一個霹靂打下,把銀婆婆的頭打了下來,那銀寶寶也被打到山底下去了。從此,遂昌地底下都是金子、銀子。今天山頭上那塊沒有頭的巨石就是銀婆化成的,銀坑山也因此得名。   

  聽完導遊講完故事後,眾人議論一番。這個故事著實反映了人們對財富的追求、崇拜和感恩。時近中午,我們吃過簡單的午餐,然後去下一個景點。   

  小火車載著我們行駛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裡,身邊不時傳來“呼——呼”的叫聲,彷彿坐進了多啦 A夢的時光轉移器裡。感覺過了很久,才到達又一個古人開採金礦的地方——明代金窟。金窟體積同樣寬闊,垂直深度158米、東西長度150米,整個採空區有近 10萬立方米。   

  據介紹,浙江物探大隊於1965年發現古礦遺址時,硐內灌滿積水,曾用水泵連續抽水六個月,水位僅下降47米。1977年,在打500平硐時,無意中炸開古礦硐。隨著驚天一爆,頓時水流成注,近八萬噸積水洶湧而出,整整流了三天三夜。人們在巷道內發現了很多古瓷碗、木頭、工具,還有兩具屍骨隨一架水車沖出硐外。   

  剛進入明代金窟,便可見到兩塊高品質的金銀礦,稱之金峰。據測算,可提煉半噸黃金和三噸白銀,這可真是難得一件的原礦石。它猶如一對脈脈含情的戀人,攜手而立,傾訴衷腸 ……

  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該金窟內展現礦難遺址。此時此刻,我站在礦難遺址前,仰望岩壁上的燒爆坑,想起那些草芥般的生命,心中隱隱酸痛,感覺一絲絲的涼意向我襲來;耳畔,仿佛有淒涼的哭聲,在空曠的礦硐裡迴響……   

  明代金窟曾與一位著名的“老礦長”結緣。這位“礦長”正是《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春,時任遂昌縣令的湯顯祖,組織開採金礦。其間,光是為了排出礦內積水,就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湯顯祖不滿礦政暴虐,與朝廷發生意見分歧,憤而辭官,回歸故里。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黃岩坑礦區(今遂昌金礦礦區)發生崩坑。清康熙《遂昌縣誌》記載:“石崩,斃百餘人,尋奉詔報罷。”從此古人開採1000多年的黃岩坑金礦的歷史畫上了句號。  

  金窟內的礦難遺址,正好印證當年黃岩坑礦區的崩坑慘狀。為此,有學者研究認為,因為一座金礦,遂昌少了一個好官;因為一座金礦,世上有了千古不朽的《牡丹亭》。止不住好奇起來,遂昌金礦是怎麼發現的呢?一問,原來史籍記載曾有金礦,明代後已經失傳,後人安分守己的採著銅礦石。也有地質學家在附近河中發現了含有金成份的細粒,遁跡而索,終得礦源。

  走出明代金窟,再乘小火車到南月臺下車,來到黃金博物館。這是以黃金文化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在這裡,遊客還可以捧著大金磚拍照。一塊長近一尺、寬十幾釐米的大金磚,居然有廿五斤重,價值300 萬元,捧在胸前,真有點掌控不住。而一旁兩位荷槍實彈的守衛,讓有非分之想者,乾脆俐落地斷了與之相關的某一份想念——還是做一位安分守己的遊客吧。   

  在黃金博物館裡,陳列、收藏各類展品500 多件,充分展示了古今地質、採冶和古代礦業遺跡。櫥窗裡的實物,恐怕都有些年歲了,長著銅綠和鐵銹;多媒體播放的是湯顯祖視察古礦硐的三維立體畫面。   

  在黃金博物館裡還可以瞭解到選礦、煉金的工藝程序,但只是一些圖片,同行者提出可否開發工業旅遊,展示冶金過程的一些環節?導遊自然無可解答。   

  坐在返程的車子裡,想想今天一天親身體驗神秘的礦道,見識黃金是如何煉成的,圓淘金夢,擁抱金磚,挑選金銀製品,混身沾滿“金”氣,就像一次叩響現代版的芝麻開門,沐浴著財富的光芒,定會給今後的人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我好高興。   

 

(朱育新/遂昌縣)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