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繁體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江郎山懷鄉夢迴

戴明桂

 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巍峨矗立,摩天 入雲。對於居住在臺灣的江山籍人士,江 郎山是江山的標誌,是家鄉的象徵,是遊 子心中的夢,且綿綿不斷而完美。   

  江山與臺灣有著一種深厚的、特殊的 、千絲萬縷的關係。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 (1783),江山縣長台人柴大紀出任臺灣 鎮總兵,至1950年止,江山去台人員已達 1545戶,4600多人,在臺灣21個縣市中, 均有江山人,都能聽到粗曠、生硬的江山 話,加上他們的二、三代,現已發展到二 萬多人。都是同根、同源、同種、同宗、 同音的旅台江山籍人士,其剛強、勇敢的 江郎山膽識,堅毅、倔強的江郎山氣質, 崇學、務實的江郎山品格,包容、創新的 江郎山血脈相承,一直未變。他們在臺灣 各界的黨、政、軍、文、教、衛和經濟各 界中,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並各有建樹, 各領風騷。   

  “林慮雙童長不食,江郎三子夢還家 。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往來醉煙霞。” 這些遠離家鄉、漂泊海島的江郎山遊子經 常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這首詩,以寄 託故園之戀,懷鄉之情。然而,畢竟離開 故鄉幾十年,儘管他們很倔強、很能幹, 但難免也有惆悵、遺憾,其思家鄉、夢故 里、望團聚的心情,越來越濃,攜帶兒女 、子孫回江山探親、尋根、祭祖、旅遊、 講學和投資開工廠、開店的越來越多。  

  1988年的三月,在臺灣已40年的毛先 生第一次回江山探親。短短的七天時間, 家鄉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使他刻骨銘 心,魂牽夢縈。臨回台時,他謝絕了親友 們送他的各種禮物,而是在江郎山下他母 親的墓地,用微抖的雙手包了一包黃土帶 回臺灣。每逢清明、重陽等節日,他都虔 誠地把這包黃土放在中堂的香桌上,佇立 朝拜。他熱淚盈眶地對其兒孫說,這是江 郎山的黃土,這是你們先輩身邊的黃土, 這就是你們的根,你們的源。   

  1989年九月,擔任臺灣水牛出版社總 編輯的周宗盛先生,回故里江山市鳳林鎮 探親,既祭拜了祖墳,探望了親友,又遊 覽了江郎山。為表達對家鄉的永久懷念, 他將兩個孫子分別取名於周悅江、周悅山 ,表示身在臺灣,永遠不忘江山。同時, 他還撰寫了一幅楹聯:“江上清風吹鳳律 ,山間明月映林泉。”上下聯的第一字嵌 入“江山”,第六字嵌入“鳳林”,思鄉 之情,用心良苦,愛家之心,躍然紙上。   

  1992年五月,已85歲的原國民黨將軍 毛森偕夫人胡德珍、長子毛建光回江山市 界牌和仁村探親。該村正處在江郎山下四 公里丘陵之地,開門便對著雄偉壯觀的江 郎山,抬頭便見挺拔峻峭的三爿石,天天 照面,形影不離。抗日戰爭期間,毛森曾 化名江石生,以念念不忘自己是江郎山三 爿石的日月精華而撫養成人的,應具有江 郎山骨氣的江山人。儘管過去他曾各為其 主,但如今看到大陸的變化和家鄉人民的 幸福生活,稱讚“中國現在是賢明者掌權 。那天,這位由江郎山水哺育長大的將軍 ,不顧年邁,攜一家人重登江郎山。也許 是毛森了卻了回到家鄉拜謁江郎山的願望 ,當年10月,安詳地在美國三藩市醫院病 逝。其夫人胡德珍根據毛森的遺願,捐資 一萬元支持家鄉辦學。  

  1996年七月,“立法委員”周荃女士 ,第一次攜家人回江山吳村探親,並在親 人的陪同下,第一次遊覽了江郎山。她驚 歎摩天入雲的江郎山,想不到家鄉有如此 壯美的奇觀。2001年七月,她作為臺灣真 相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特指派兩 名記者專赴江郎山,拍攝了“江郎山風光 ”專題片,連續三次通過衛星傳播,在臺 灣引起極大反響。2010年五月,周荃又第 二次回江山探親,仍念念不忘江郎山的雄 姿。如今,她雖退出政壇,仍江山旅台同鄉會名譽會長、臺灣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繼續為兩岸的和平發展牽線搭橋。   

  1997年,江山市文聯計畫組織出版一 本《明月照我還》的文學、書法、攝影作 品集,在臺灣的江山籍文化教育人士聽到 這個消息後,驚喜若狂,奔相走告,積極 回應。短短兩個月,從臺灣就寄來了毛子 水、王蒲臣、周宗盛、姜文奎、姜超岳、 毛文昌的文學作品和王宗業、毛志亮、楊 雨耕、金益民、何登州、陳文明、祝大成 等先生的國畫、書法、攝影作品,特別值 得一提的是王宗業先生,在作品中自述: “余姓王,名宗業,別號醉漁居士,亦自 稱江郎山樵,蓋余乃浙江省江山人也。浪 跡天涯,依人作嫁,白駒韶華。”字裏行 間,以江郎山樵而自豪,體現出他重溫故 鄉的舊夢和對江郎山銘心刻骨的眷戀。   

  臺灣“小人國”遊樂園的創建者朱春 鑫先生,上世紀90年代,曾兩次回江山探 親,兩次遊覽了江郎山,並計畫把江郎山 勝景,按二十五分之一的比例,築成模型 ,搬到“小人國”的遊樂園內,供中外遊 客參觀,可惜是因難以測算江郎山的高度 、坡度、寬度以及正面、側面、背面的具 體資料,後因年邁去世,終未實現願望。 臨終前,他相信後人總能想辦法將江郎山 的模型搬到臺灣,供人們欣賞。   

  江郎山下的清漾村是江南毛氏發祥地 。2009年十月,江山市舉辦首屆“中國· 江山毛氏文化旅遊節”,組織“海峽兩岸 毛氏文化交流暨毛子水學術研討會”,來 自臺灣的有關專家、學者、毛氏宗親代表 、媒體記者等興致勃勃地參加這次活動, 並帶來了江山清漾毛氏第36代後裔、蔣介 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孫子蔣孝嚴的題辭: “江山衍脈三千里,宋室開基八百年。” 國民黨政要連戰先生、馬英九先生、王金 平先生親筆為毛子水故居題詞:“毛子水 紀念館”。從此,在臺灣的江山籍人士來 清漾拜謁毛氏祖先、遊覽江郎山的絡繹不 絕。   

  2010年八月二日,雄偉、挺拔、奇特 的江郎山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在臺灣 的江山籍鄉親激動萬分,互傳喜訊。臺灣 《聯合報》當天就以“玫瑰色的雲彩—— 中國丹霞列入世界遺產”為題,圖文並茂 地報導江郎山申遺成功的消息,浙江旅台 灣同鄉聯誼總會、江山旅台同鄉聯誼會以 及許多江山籍人士紛紛發來賀電。江山旅 台同鄉聯誼會會長姜文奎先生在賀電中說 :“江郎山申遺成功,是家鄉發展迅速和 中華民族強大的有力見證,是一張走向世 界的金名片。”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自1989年至今,江山市已接待回鄉探 親、觀光、交流、合作的臺胞5000多人次 ,創建了台資企業10多家、臺屬企業30多 家,並在江山峽口建立了臺灣農民創業園 ,在中部開發區設立了台商投資區。隨著 海峽兩岸經濟西區建設的推進,來江山觀 光、考察、交流、投資、合作的臺胞越來 越多。江山籍旅台人士的江郎山之夢,是 浪跡天涯遊子的懷鄉夢。是中華民族復興 中國夢的一個縮影。從阿里山夢到江郎山 ,從日月潭夢到須女湖,這個夢愈來愈清 晰,愈來愈圓滿。 

 

 (戴明桂/江山市)


回本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發行人兼社長:胡李世美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電話:(02)23045561 傳真:(02)2302-0435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