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現代徐霞客與詩人徐志摩

高健行

  1928年丁文江字在君1888~1936年耗 時六年整理、配圖、校訂、標點和增刊外 編、補編等,交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原書分成十冊,前九冊各分成上下兩卷。 第十冊另為一卷。即另以徐霞客詩文、題 贈、書牘、傳志、叢刻、舊序、校勘等編 成此卷。所以當年為全書總共二十卷本, 已保存了徐霞客研究的最基礎的最重要資 料。丁文江作為中國現代史上傑出的地質 科學家,這項工作無疑也是他的偉大成就 之一。因而很多學術界朋友把他譽為“徐 霞客的千古知音”、或“現代徐霞客”。 其中早年認識的徐志摩更是大加讚賞,進 而特別推崇徐霞客遠行實踐精神,也不時 出遊考察。肯定丁文江。從現代地質學的 角度重新整理評估《徐霞客遊記》,是保 存增強了宏揚中華文化具有開創性的。它 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和國際影響。  

  這樣一個在總結發揚中國古代地質學 先賢徐霞客實踐精神和科學考察的偉大事 業,雖說包括前期思考收集資料等工作, 整整經過了十二年,但正式開篇輯著動筆 。是在其1927年初,避地北京後幾年中完 成的。那時代,中國有許多文化界人士, 有如當今的北漂文風。許許多多有建豎的 文化界學術界乃至教育界名流,很多人北 漂至北平——這個浸透宋、元、明、清直 到民國的文化古都舊城。此中有一位比他 年少七歲的詩人徐志摩(1896—1931浙江 海寧人)。彼此意氣相投都有留英劍橋的 學歷背景,又都有遠行考察實地的實踐精 神,例如對前蘇聯的研究,雖則學科理念 不盡相同,他們有些見解結論甚至相左, 但大家都是有真性情的學者,都承認和看 重科學考察得來的普世價值觀,都是肯說 真話的堂堂正正的學人。所以,1931年11 月19日同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同事,詩人徐 志摩因空難事故遇難,北平許許多多朋友 一片惋惜悼念聲中,丁文江一聽到悲劇消 息,便連聲說:“可惜,可惜!”有個朋 友問他:“你看志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他立刻毫不猶豫的答道:“志摩是個好 人,他從不扯謊!”不少文學家友人還以 此為笑談。但歷史學家李濟在言語中或者 著作中都說,這不但是最恭維志摩的一句 話,而且也代表了丁文江先生的人生觀, 他從不像一般中國人愛揣摩別人心理,一 切以行動為判——這話是在李濟那《懷丁 在君》這篇紀念文中說的(中文版載於《 獨立評論》第188期)。可見他對詩人的 人品是十分肯定的,視為知交的。   

  同樣,詩人徐志摩不但在文化界教育 界各界別朋友中間大受歡迎。甚至對丁文 江語言談吐也非凡熟悉,例如1928年秋, 詩人夥同王文伯的一起出國赴歐的前一天 ,曾揮毫給林語堂先生書寫了一個條幅。 文字為白居易的一篇詩《新豐折臂翁》。 直到本世紀初,詩人故鄉浙江海甯的老作 家章克標先生回憶說,三十年代他正和林 語堂先生,因為共辦同人刊物《論語》時 日夕交往,不知在他家宅還是別的什麼地 方,確實也看到這軸書法作品,而且見跋 文寫的很長:“丁在君發明古詩新讀法, 最擅誦此詩,聲容並茂,新豐翁得交江北 公,亦不朽矣!玉堂(林之原名)要我寫 字,錄此詩,博笑。到歐前一日深夜,志 摩塗。”因為徐志摩是百歲老人章克標鄉 賢,故而讀此條幅特別親切,也記得牢。 章老先生在百歲高壽時,讓筆者有幸聆聽 他也用海甯人學蘇北方言腔,頌讀了幾句 。遂成後來文壇美談之一,也未可知。徐 志摩錄丁文江江北方言強調的書法作品贈 友人。可以見出彼此熟稔無忌的友誼。追 根朔源,恐怕和他們的早年政治經濟學素 養有關。徐志摩最初接受西方新思想時就 說過:“我最初看到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 前期的……正合我的脾胃。我在紐約那一 年有一部分中國人叫我做鮑爾微克(後來 早就通譯為”布爾什維克“)但徐志摩並 非盲從一切西化的救國之道。他於1925年 3 月10日,取道西伯利亞大鐵道赴德時, 真如徐霞客當年千里遠行一樣,實地考察了被宣傳蒙蓋的前蘇聯實況。所以次年為 紀念列寧逝世就寫了那篇有名的《列寧忌 日——談革命》的文章。其實質也是一篇 以真實腳踏實地的目擊材料所寫出的遠遊 實況,介紹給國人。誠是徐學精神之發揚 。蘇聯解體,東歐各國各族重新獨立,史 證了他當年的論述是有何等先見之地。同 樣丁文江也對共產主義本無偏見,他曾說 過:“自從法國大革命以來,平等的要求 已經變成普通的心理。在任何制度之下, 完全違反這種原則,是很難維持社會的安 寧的。所以我們對於現行的資本制度是不 能滿意的。”故而1933年他終於有機會到 蘇聯考察地質事業的發展狀況,便認真地 腳踏實地觀察了前蘇聯的經濟和社會建設 。他在《獨立評論》第51期上發表的文章 中說:“……我卻極熱忱的希望蘇聯的成 功。沒有問題,蘇俄的共產是一個空前的 大試驗……我是相信經濟平等的。如果( 蘇聯的試驗)失敗,平等的實現便沒有希 望的了。反過來說,如果成功……至少現 行的資本制度要徹底改變,快快的走上平 等的路去。”那一年 8月31日,丁文江乘 坐火車到達了莫斯科後,他終於有機會在 前蘇聯廣闊的土地上進行了四十天的實地 旅行。其所見所聞主要刊載于返回祖國, 公開發表的《獨立評論》的十幾篇《蘇俄 旅行記》中。那正是他發揚光大徐霞客遠 遊紀實的主旨精神。如今看來,他和徐志 摩當年的蘇俄遊記一樣,是學術研究極有 價值的歷史記載。值得後學者們在學術研 究領域中傳承說真話記實事的徐學精神。 可惜發表的文章只記了前二十天的行跡實 況,後面的經歷沒有來得及寫,他就因煤 氣中毒,又不能得到適當合理的醫療而去 世了。丁文江逝世時僅後徐志摩仙逝五年 而已,所以他倆的生命時空短暫而又緊緊 連在一起。丁文江遊歷蘇俄的真實記錄及 少量評論,半個多世紀之後,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史證,雄辯的歷史事實為他續寫 了更加宏豐辯證的人類經歷。若泉下有知 ,丁文江和徐志摩那一代人的理想,疑惑 ,奮鬥,犧牲,努力……都已…給出了無 可疑慮的答案。尤其證明了丁文江和徐志 摩的生命火花燃燒在同時代的歷史時空, 早就彼此釋放人類良知的火焰而相互呼應照耀。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尤其在 學術上,這裏特別應申明在地質學科上, 研究徐霞客是不應有脫離歷史背景的苛刻 之求人。同樣,今天我們對待近現代的學 術大家,也不必苛求的。所以,後來譚其 驤先生1941年又在浙江大學舉行了紀念徐 霞客逝世三百周年學術會議上,他曾作了 《論丁文江所謂徐霞客在地理上之新發現 》的報告,詳細對照了《徐霞客遊記》與 自漢代到明代有關地理著作後,認為丁文 江在《年譜》中提出徐霞客對西南地理的 五大發現:南北盤江人源流,瀾滄江,潞 江的出口,枯柯河的出路及碧溪江的上游 ,大盈,龍川,大金沙三條江的分合徑流 ,長江的源頭。其中只有第三項是以糾正 前人的錯誤。而認為其餘四項不足論述。 還說徐霞客在“盤江考”中所指出可渡河 是北盤江之源,交水為南盤江之源。而不 是一般人所指認的明月所,火燒鋪二水。 因此,譚其驤認為,“其實《漢書·地理 志》,《元史·地理志》等書,早已記載 過徐霞客的發現。只是《明一統志》才誤 記為明月所,火燒鋪而已。再如影響面很 大的江源說,譚其驤當年的報告認為,對 金沙江是長江源頭的認識不自徐霞客開始 。《漢書·地理志》和《水經·若水注》 早已有此類記載。徐霞客“江源考”的貢 獻只在於前人“以岷山導江為聖經之文, 不敢輕言改易耳。徐霞客以理駁聖經,敢 言前人所不敢言,其正名之功,誠有足多 ,若雲發見,則不知其可。”云云。然而 ,筆者以為即使愛因斯坦相對論發現,並 非一定要全部否定一般時空的牛頓三大定 律。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套用一句科技界 流傳的名言,我們後學對徐學的研究,也 正是站在徐霞客的肩膀上,才能望得更遠 。更何況如今人造衛星遙控攝影技術。早 能以釐米計量繪製山川地理呢。此雖是後 話,但回想起丁文江徐志摩他們這一代人 ,甚至包括筆者,現在這一代人,除了對 自然科學界已獲得許許多多前賢聞所未聞 的常識而欣喜;而且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 範疇,也已逐漸突破信仰迷信,對人類普 世價值的認可,這個星球上智慧生命發展 的自然規律,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高健行/海甯市)


回第二十八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