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星雲大師開示幸福與安樂

孫雄飛

引 言

  國際佛光會歷史世界大會星雲大師演 說主題:

1992喜歡與融和   1993同體與共生  

1994同體與共生   1995尊重與包容  

1996平等與和平   1997圓滿與自在  

1998自然與生命   2000公是與非然  

2002發心與發展   2004自覺與行佛  

2006化世與以人   2008菩薩與義工

2010環保與心保   2012幸福與安樂

  幸福與安樂

  人到世間究竟是為了幸福而來,還是 痛苦而來?一般人都會想:「當然是為了 幸福而來!」如何獲得人生的幸福安樂? 以下提出四點意見:

  一、淡泊知足是幸福安樂

  世間上,有人追求物質的快樂;也有 人從淡泊知足中獲得精神的快樂。物質生 活能滿足人的需要,卻不能帶來長久的快 樂,唯有淡泊知足,才能獲得恆長的快樂。

  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雖沒有華 服莊嚴,沒有美食欲樂,但是不貪求,人 品道德自然高貴。歷史上賢德之士受得尊 敬,並不因為擁有良田萬頃,華廈千間, 而是他們以無為有,在淡泊中知足中涵養 道德人格,為後人示範了「空無」的生命 哲理。

  如孔子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水 飲」;晉代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 南山」;唐代玄奘大師「言無名利,行絕 虛浮」;近代的弘一大師,一條毛巾用了 幾十年捨不得換,菜太鹹反而說:「鹹有 鹹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

  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雖然不是我的 ,但我可以遨遊其間,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雖然我沒有世間的財富,但我可以享受 清風明月,享有宇宙虛空,比「擁有」一 個鄉鎮,一個縣市,乃至一個國家的人心 胸還要更大、更多、更廣。

  我一直很欣賞客家人的一句話,你問 他:「吃過飯了沒」?他會告訴你:「足 了」!表示他不但吃飽了,而且吃得很滿 足。

  一句「足」!是多麼灑脫自在,多麼 有自信!

  淡泊知足產生定慧之力,能淡就能定 ,就能重新估是人生的意義、價值,就像 賣菜的陳樹菊看淡金錢,勇於喜捨,讓金 錢發揮最大價值,獲得大家的尊重。

  淡泊知足是對生命有所為,有所不為 ,心有所求,有所不求。

  二、慈悲包容是幸福安樂

  慈悲,是眾有共有的財富,不是佛教 專有。佛光會成立之初,我就訂下「佛光 四句偈」,作為全球佛光人奉行的準則。 其中「慈悲喜捨偏法界」便是期許大家展 開自己的心胸,效法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的精神,將慈悲喜捨普利一切有情。

  慈悲,不是要求別人,而是要求自己。

  慈悲不是一味忍讓,當公平正義受到 打壓時,可以勇敢挺身而出;

  慈悲不是一味的感動,而是保持恆常 心為人服務。

  慈悲不是定是讚美鼓勵,有時為了公 眾的權益,為了度化剛強之輩,也會現怒 目金剛相來折服惡人,這才是難行能行的 大慈悲!

  慈悲,沒有敵人。有了慈悲,就能有 善緣;有了慈悲包容,自然凝聚眾人之力 ,得道多助。過去孔子周遊列國,居無定 所,卻擁有三千弟子;佛陀行腳弘化五印 度,講經時百萬人參與,常隨眾也有千二 百五十五人,若能用一顆寬厚、包容的心 處人處事,必能廣得人緣,受到眾擁護。

  不過,光有慈悲包容還不夠,必須輔 以智慧。不少人曲解慈悲的涵意,變成姑 息縱容;甚至使慈悲淪為罪惡的根源。例 如:濫仿放生,反而傷生害命。濫施金錢 ,反而助長貪婪風氣。因此,真正的慈悲 、包容必須以般若智慧為前導。

  希望所有佛光人,能將慈悲包容的精 神,從一己擴及到家庭、社會,乃至全世 界人類。

  三、提放自如是幸福安樂

  常能以抱怨:「生活的重擔,壓得我 透不過氣來」,「心裡的壓力,人情的冷 暖,讓我承受不了」,究竟是什麼讓人的 身心不得安寧呢?

  人會感到壓力沉重,往往是因為放不 下。從小開始,就計較父母愛誰比較多, 讀書以後,與同儕比較成績高下,長大結 交朋友,又掛念朋友會不會看不起自己, 經營公司,每天在金錢上錙銖必較,生病 了掛念生死痛苦。

  人就是這樣百般掛念,人我是非種種 比較計較無法放下。曾有一個梵志帶了兩 隻花瓶去拜訪佛陀。一見面,佛陀對他說 :「放下」,梵志依言放下手中的一隻花 瓶,佛陀又說:「放下」!他又放下另一 隻花瓶。佛陀還是說「放下!」梵志不解 說:「我手中的東西都已經放下了,你還 要我放下什麼呢?」佛陀說:「我叫你放 下,不是要你放下花瓶,而是要你把傲慢 ,驕瞋、嫉妒、怨恨,這些不善的念頭和 不好的情緒,都要統統放下」。提起與放 ,是一體兩面,同等重要,提起是一種發 心,是一種忍耐,是一種智慧。放下,是 只問奉獻付出,不計個人得失的菩薩道精 神。

  四、無私無我是幸福安樂

  人必須仰賴種種因緣才能生存,和社 會大眾有密切關係。然而人最大的缺點, 往往從私心、執著而來,如人與人互動時 ,常會希望對方能給予同等的回報,結果 付出愈多,期待愈大,如果對方沒有達到 自己預定的理想,就產生煩惱。

  佛門裡有句話:「莫嫌佛門茶飯淡, 僧情不比俗情濃」,沒有私情的執著,看 似無情,裡面卻蘊含無限慈悲,無限智慧 ,在平淡中才是最真,在平常中才能久遠。

  過去子夏曾問孔子,什麼是「三無私 」?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 月無私照」。意思是天地無私,所以能成 其大;日月無私,所以能遍照十方。

  無,不是沒有原則,而是有更大的原 則;無,不是沒有是非,而是有更超越的 慈悲。

  在佛法裡,法無定法,權衡輕重就是 醒者的智慧了。尊重別人,包容一切,幸福快樂也會隨之而起。

  希望今後所有的佛光人都能涵養「知 足淡泊」的性格,擁有「慈悲包容」的心 胸,學習「提放自如」的灑脫自在;圓滿「無私無執」的人格,共同為人類的幸福 與安樂奉獻心力,創造現世幸福安樂的 「人間佛國」。

 

 

 

(孫雄飛/衢州同鄉會名譽理事長)


回第二十八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