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霞幕山天湖庵

嵇發根

  霞幕山,即霞霧山,在浙江省的湖州城西南25公里妙西鎮。元代稱“霞幕山”,明代既稱“霞霧山”又稱“霞幕山”。至清代,府縣誌就直接記作“霞幕山”了。該山海拔408 米。有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霞幕山之所以有名,在於山頂天湖庵為元代高僧“石屋祖師道場”。而且,韓國臨濟宗祖師普愚太古當時上山拜天湖庵石屋為師,禪居半月而去。“石屋祖師”乃元代佛教臨濟宗高僧清珙(1272~1352),號“石屋”。俗姓溫,原籍江蘇常熟,少時學儒,不願仕進,於崇福寺學佛而生信念,二十歲時落髮皈依。先參於天目山佛教臨濟宗祖庭高峰原妙禪師三年,後嗣法于福建建陽西峰及庵信禪師座下六年,得悟入室為弟子,辭師出遊。不久及庵信移住湖州道場山萬壽寺,石屋往參。及庵命其掌典藏,並當眾稱讚他是“法海中透網金鱗”。從此出入吳越,廣結佛緣。

  清珙宿好山林,愛霞幕山之峻秀氣勢、清美景色,便結庵於天湖泉邊,號“天湖”。這年是元皇慶元年(1312)。

  明代崇禎《烏程縣誌》引載了清珙的《長歌》:“山名霞幕泉天湖,卜居記得壬子初。山頭有塊台磐石,宛如出水青芙蕖。更有天湖一泉水,先天至今何曾枯。就泉結屋疑終老,田地一點紅塵無。外面規模似狹窄,中間取用能寬舒……”。《長歌》是石屋清珙住天湖庵所作幾千首禪歌之一,也是他與天湖庵當時情景的真實寫照。開頭第一聯點明地點“山名霞幕泉天湖”和時間“卜居記得壬子初”。“壬子”是干支紀年,“壬子年”是元代皇慶元年。所以,他是40歲上結庵天湖的。他的《山居詩三十五》末聯說:“我年三十餘來此,幾度晴窗映落霞。”有人以此斷定清珙庵天湖時“年方三十餘歲”,似有些武斷。“三十餘歲”本是個無定概念,39歲亦可說成“三十餘歲”,這本是詩僧出於做詩的需要。

  清珙最初“就泉結屋”的天湖庵,定是個草庵。山景峻秀、清幽,但人跡罕至,處境艱難。他的《山居詩》第一首開門見山寫:“吾家住在霅溪西,水滿天湖月滿溪。未到盡驚山險峻,曾來方識路高低。蝸涎素壁沾枯殼,虎過新蹄印雨泥。閑閉柴門春晝永,青桐花發畫胡啼。”石屋清珙一心苦修佛法,生活異常清貧,甚至“為法忘軀”。“擔柴出市青苔滑,負米登山白汗流”《山居詩十一》;“鶉衣百結通身掛,竹篾三條繞肚纏”《山居詩三十六》;“夜爐助暖燒松葉,午缽充饑摘野蔬。”《山居詩三十七》。《山居詩》中類此描寫者很多,寫照著山居的貧困與苦修的艱辛。換句話說,當時的天湖庵遠非塵世間寺宇那麼富麗堂皇。但是,“柴門雖設未嘗關,閑看幽禽自往還。尺璧易求千丈石,黃金難買一生閑。雪消曉嶂聞寒瀑,葉落秋林見遠山。古柏煙消清晝永,是非不到白雲間。”《山居詩二》自有其紅塵中人絕對享受不到的妙趣。石屋清珙的志尚與天湖庵所處環境及其清苦狀態,是相輔成的。

  天湖庵廣傳佛法,激揚禪風,應該在石屋清珙晚年時候。期間,元帝特賜錫杖、袈裟,即元旭《石屋清珙禪師塔銘》所記的“至正間賜金襴衣,人皆榮之”。於是聲名愈隆,以至高麗國(今韓、朝)兩位高僧前來結緣修好。一是普愚太古禪師(1301~1383),至正七年(1347)七月初從大都(今北京)跋涉而至,向清珙求法半月,後成為高麗國臨濟宗祖師。當時燕京諸長老上疏朝廷美談此事,說“石屋半月談,太古放身禦擔。兩行書、兩家影,為血脈之連枝;一條杖、一領衣,但法印之標信。奚一世之罕遇,實萬劫之難逢。雪庵風、及庵寒,天湖月、太古色 ...... ”。足見清珙禪師與其天湖庵已隆譽當時。至正十二年(1352)石屋圓寂,葬“塔於天湖”(《石屋行狀》)。

  明崇禎《烏程縣誌》記載,天湖庵至“道俗緇素,戶履滿庭,納徒四至,竟成叢林”的極盛期,是在石屋晚年時,尢其在他圓寂之後,元朝廷諡他“佛慈慧照禪師”,高麗王也請旨移文江浙,分清珙神道設教師的舍利,歸國奉祀。 現山裏鄉老傳言,天湖庵盛時有南、中、北三庵,作為“叢林”,其僧人應屬“頗多”一類。據明代成化《湖州府志》記載,明代的天湖庵已屬“歸併叢林者”,盛況已不如元代。天湖庵的南、中、北三庵盛況,歷明代至清代中後期,也便衰落了。這從山上所殘留的靈塔銘文:“乾隆歲次甲辰年(1784)仲冬穀旦”,可見一斑。

  湖州文史、禪、茶學者寇丹有《天湖庵實地考察記》,說當年石屋天湖庵應是山北坡的“北庵”,他列了四條論據:一為“天湖”尚在;二是山景符合《山居詩》描繪“翠寶丹崖列四旁,茅庵恰好在中央”;三是“北庵”在山上,“中庵”在山下,有路相連,符合塔銘所述當時“道俗緇素,戶履駢臻”實況;四是惟“北庵”有靈塔三座,塔銘記“其徒收其靈骨舍利,塔於天湖之原,以及庵之塔配之,示不忘同龕”。

  這些,我以為是與實地實況相合的。“南庵”遺址上,2001年重建寺宇,取名“雲林”。當年石屋的舊居“北庵”,只剩下屋基、殘碑和一口小方水井,屋基東處便是三座殘存靈塔。至於“中庵”,查明代成化《湖州府志》,記載有“天湖子庵,在縣西南四十里”。竊以為,這座“天湖子庵”就是今人所稱的“中庵”。

  霞幕山從前天湖庵的盛況,早已遠去。但從遺址殘留“石屋老人者”等殘碣碎塊,以及從“南庵”,也就是“天湖子庵”勾連山上當年天湖庵的山路,我們完全可以想見元末明初天湖庵“道俗緇素,戶履滿庭,納徒四至,竟成叢林”的興旺景象。

(嵇發根/湖州市文史工作者)

回第二十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