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屠甸寂照

徐玲芬

  翻開歷代志書,差不多每個江南古鎮,都有“十景”、“八景”之類的記載,時過千百年,舊景不再,紛紛擾擾之間,只剩下完全不一樣的現實世界。有時我常常懷疑古人對於舊時江南描述的真實性,因為那太美,太令人神往,又太虛幻,虛幻到有點絕望。

  在這樣紛亂的江南小鎮上行走,心無著落。但有時你會在失落裏尋到一點點慰藉,比如你書上讀到的古跡,今天還能在眼前找到對應,相信歷史還沒有完全斷掉;你在浮躁的世界中偶爾發現一個能讓你心靜的地方,相信還有一塊靜土,那就足夠了。屠甸鎮的寂照寺就在這樣的紛繁世界裏寂居一角,觀照世道人心。

  寂照禪寺位於屠甸鎮中心山門街,寺院南面就是長山河,東流入海,舊時也稱石人涇,為屠甸鎮的市河。寺院建於後晉天福八年(西元943年),初名報恩院,宋治平年間(西元1064~1067年)改稱寂照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改名寂照寺,後俗稱“屠甸寺”,何時起無考。

  寂照寺初建年份很清楚,但誰建造的,就不太明瞭了。光緒《桐鄉縣誌》提到,寺院是天福時一個叫陳三秀的舍地所建。陳三秀何許人也,也無考。宋室南渡,寺毀於兵火。南宋時陳三秀後人文忠、文惠重修。這段故事志書上也講未有確鑿證據。但不管是不是這兄弟修,總之南宋時對寂照寺有較大規模的整修是可以肯定的。後來到明清時期人,有過多次修葺。

  當時寂照寺建築宏偉壯觀,據歷代題詠和地方史料記載,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東嶽殿、星宿殿等,還有關帝殿、心遠堂、鐘樓等建築,全盛時,僧人有百十三房之多。

  南宋末年,寺僧子溫善畫葡萄,有“溫葡萄”這宅邸。子溫與畫家趙孟頫友善,寂照寺為更多人知曉,對寂照寺的題詠也很多。宋張堯同《嘉禾百詠》題寂照寺曰:“寂滅跏趺地,燈光照四時。高僧穿地脈,此意少人知。”家弦翁題心遠堂詩:“困眠饑食自調心,方寸中間萬象森。心體本來無遠近,勸君莫向外邊尋。”

  清嘉慶三年(西元1798年)有高僧金山重修,時規模之宏大,占地有72畝,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殿、三聖殿等諸殿相映生輝,四大金剛比杭州靈隱寺的更為雄偉,據有關資料記載其中一樽金剛化時達十八年之久塑成,由此可見寺內佛像做工精細。後歷經兵災劫難,到清末,寂照寺已開始衰落。清張仁麟《石涇竹枝詞》題寂照寺:“柱國勳圖仰萬人,滄桑遺址托金輪。勝他麥飯澆杯土,古額荒涼載二陳。”又有詩:“浮屠與佛盡消磨,古樸無根但綠蘿。百十三房零落盡,眼前十景亦無多。”

  寂照禪寺歷史上名揚海內外,加上歷代名人諸多緣分瓜葛和題詠,“寂照名山”,更是聞名天下。改革開放,正本清源,寂照禪寺於2000年 8月對外開放,還新建了觀音殿、放生池等許多建築。寺內金剛殿係明代古建築,早就列入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寂照寺,自五代建寺至今一直在原址,這就很不容易。試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今天躬逢其盛,大多數古老的寺院都是重新建造。而寂照寺,歷經兵災劫難,尤其是解放前期和文革時期,幾乎所有江南名剎都拆毀殆盡,但寂照寺明代古建築金剛殿卻劫後餘生,更是難得。畢竟它保留了屠甸鎮古老的一點點記憶。山頂“國泰民安”四個大字,是千百年來老百姓最普遍又最渴求的心願與訴求。

  如果你到屠甸寺去,千萬別忘了造訪一下這座古老的寺院。它會告訴你許多書上所讀不到的東西。

(徐玲芬/桐鄉市)

回第十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