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詞林湧出雕龍手 詩苑迎來翰墨香

-淺談《溫嶺歷代詩詞精華》的藝術特色(上)

林 溪

  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璀燦奪目的瑰寶。一首佳詩,一闋好詞,往往如仙籟天鳴,鳳凰返林;又如靈筩谷應,回旋律音。其無窮之魅力,曾打動了古往今來多少讀者之心,陶醉了多少文人雅士,吸引了多少海外僑胞、外國友人,《溫嶺曆代詩詞精華》壹書,是否也具唐詩、宋詞的無窮魅力,是否具有鄉土氣息的獨特芬芳,其所謂精華,是否也具有流派紛呈的藝術特色,是否經得起世人的朝朝夕夕之咀嚼,帶著這些問題,我有幸披覽了全書。

  翻開此書,一陣陣清香面而來。 "浙江乃文物之邦,溫嶺亦形勝之地…自南宋以來,文學流傳甚廣,詩詞尤豐,成為當地文化史上的一條主線。" 徐元序《溫嶺曆代詩詞精華》,厚厚六百五十餘頁,作品琳琅滿目,流派紛呈:南宋時期有盛名遠播的江湖派傑出詩人戴複古;明代有 "花山九老" ,隱居花山之龍,創建梅花吟社,開溫嶺歷史結社吟詩之先聲;又有 "茶陵派" 首要人物謝鋒,在朝與李東陽掀起 "茶陵" 詩風之熱潮!清代有 "台州一代宗師" 戚學標,名聞遐邇;又有林藍、黃濬等人,在花山設立 "修梅吟社" ;近代有趙佩江、蔡竹屏、陳滄海等人重建 "補梅吟社" ;民國初年,又有以毛濟美為首的 "四樂吟社" ,四季雅集高詠。此外,更有革命志士葉仲華、李仙導、魯冰、王洪通等,從事地下工作,不忘倡導風雅韻事;抗日戰爭時期,又有毛莘、徐行、朱伯康等五人,敬仰花山韻事,繼承 "梅花" 格調,刊印《五瓣》詩冊。新中國成立前後,又有趙立民、張伯、鄭丙生等風雅人士繼先賢之遺風,在花山重建 "梅社" ,他們都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直到今天讀來,仍然馨香馥郁,沁入心脾,令人齒頰生香,使人迴腸蕩氣。

一、鄉土詩苑的獨特芬芳

  石夫人,乃我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神童門" 五歲神童詹會龍以其一律《題石夫人》而位居詩集之首。詩云:「巍巍獨立向江濱,四畔無人水作鄰。綠鬢懶梳千載髻,朱顏不改萬年春。雪為膩粉憑風敷,霞作胭脂仗日勻。莫道面前無寶鏡,一輪明月照夫人。」作為鄉土之詩,獨問鰲頭。此時不用典藻,明白如話,不僅對仗工穩,而且起承轉合各有分寸,結句轉得特妙,展現石夫人栩栩如生的千年風姿。一個才五歲的孩童,竟有如此佳作,令當時許多文壇老將刮目相看,驚歎為 "神童" ,莫怪八百年來的當地仍以其地為 "神童門" 。

  後世詠石夫人佳作甚多,大多是從此時受到啟發而另闢蹊徑的。當代,較好的有徐行、盛行輝、徐觀志、張嶽、李學茂等人的作品。張嶽七律《題石夫人》和李學茂詞《浣溪沙•詠石夫人峰》,可謂各有千秋。一寫舊時代之石夫人,奇思異想,別出新裁。詩云:「天作空帷地作閨,陀郎一去幾時歸?常瞻雁字音書斷,每感風花淚不飛。對月當梳新樣髻,裁雲須著合時衣。不因重嫁難翹首,靜聽人間說是非!」五、六兩句,有新的意義。末兩句,不僅加重了結尾韻調的力度,而且寫出了新意,只 "靜聽" 二字了得!將千年石夫人的思想境界升華到新的高度:不怕重嫁,隨人說去!可見,古時的石夫人已轉化成今天的石夫人,她更加熱愛新生活,看上了美麗的溫嶺,決心嫁到風景美麗的五龍山麓,做一個真正值得農家愛戴的農婦!可謂匠心別具。李學茂的詞是歌詠新時代新生活的,其石夫人則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讀者面前:「曉織紅霞暮播星,慣經風雨自聘婷。不因辛苦怨飄零。花木繁榮遊目賞,鶯歌婉轉側耳聽。何曾化石即忘情!」後闋是詞的著力點,以歌詠石夫人的新生活來歌頌新社會,恰到好處,詞句新穎。徐行、王秋華的作品,也是值得誦讀的精品。

  長嶼硐天,昔年是埋在深山的一塊未開發的瑰寶。明人李璲有詩云:「獨秀峰邊翠作堆,幽棲如入小蓬萊。山中瑤草無人識,洞裏桃花空自開。」(《長嶼》)人目睹「小蓬萊」仙境,不免生感歎之念,良有意也。令古人未曾想到的是,如今的長嶼硐天已成為4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竟然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頻頻到此遊覽、瞻仰;此地已多次舉辦硐天音樂會,因而名聞遐邇,享譽世界。我市詩人,近年來也有不少佳章面世。王孔明《遊觀夕硐》:「欲休斜陽蒸紫煙,神遊洞壑疑為仙。未聞岩穴舟差渡,忽見半空水井懸。古窟妝成新景點,窮鄉建就百花川。山河一覽千姿美,始信人工定勝天。」人工雕琢之觀夕硐,在此詩中描摹的十分精美、逼真,使人疑為仙境。詩作清秀自然。林崇增《八仙岩》:「老樹青山一壑開,松風十裏近瑤台。清明時節仙岩路,鐘鼓聲聲送雨來。」詩言八仙岩風景極佳,以 "松風十裏近瑤台" 點出仙景,令人著迷!而 "鐘鼓聲聲送雨來" ,就一個 "送" 字,就送來兩重意境:鐘聲、雨聲,詩味醇厚。 "避暑雙門洞,何須上莫幹!" (潘梅月《長嶼石洞題壁》)警語也,值得細加品味; "流水無聲穿白石,落花有意點蒼苔。" (鍾漢福《遊石坑嶺》)佳句也,清奇可誦。其它描寫硐天景色的佳作,數量雖少,也怡然可觀。

  北雁蕩方山景區,為省級重點名勝區。這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沈澱:至今猶存的戰國時期徐堰王城遺址、浙東南規模最大的戰國古墓、漢至宋的大型古窯址群以及國家一級晚商青銅蟠龍大盤,無不向人們展示了古時的繁華,也吸引了許多文人雅士,到這裏遊覽考察,文墨流馨。晉時王羲之遊方山、宋人王十朋逸興遊方岩,明代徐霞客登臨盤山嶺……無不成為當地人們有口皆碑的史話和推動當地詩風發展的動力。此地,又是明代名賢謝鐸的故鄉,他曾隱居方岩峭鬥洞十載,沖霄銳志,磨煉出如椽大筆,寫下不少詩文大著,世間流傳。

  歌詠方岩佳景之作,遍及宋、元、明、清、共和。如爛漫山花,沁人沁脾;似遍地異珍,奪目耀彩。宋•戴昺《方岩》:「桑竹森森繞屋邊,美池清此浸良田。桃源只在桃溪上,不信壺中別有天。」清道醇雅,有大雅之音存矣。清•陳英《題如鬥山樓》:「讀書破萬卷,結屋方岩左。僑住在人間,宛如天上坐。天上人間幾萬年,青山紅樹自悠悠。我來欲作乘差客,嘯傲星河牛女邊。」緊扣主題,寓意較深。慕名士風度,有求仕治國之心。民國•陳琴朋《遊方山》:「行盡村莊是草堤,野梅開遍水東西。暖風遲日桃溪路,到處青山杜宇啼。」一派佳景,歌詠得體。詩作自然清新,可作一幅美麗畫圖看。當代•陳詒《遊南嵩岩桃溪》:「路轉山回幽處通,人家都在畫圖中。桌移沙諸微波渺,門傍岩阿疊翠濃。千樹桃開紅爛漫,數峰影倒碧玲瓏。歸來借得輕車便,楊柳溪頭逐晚風。」寫景雅致,詩味醇厚,清逸可誦。陳玉芳《方山峭鬥》:「背靠方岩峭壁西,水簾噴雪掛虹霓。狐仙謝老今何在?石室空齋杜宇啼。」詩作自然流暢,有空靈感。葉方儉《遊方山桃溪源》:「濯足灘頭立石禽,鶯歌燕舞水彈琴。春山夜雨初停後,緣到眉頭紅到心。」詩心獨具,極清秀。徐觀志《過方山雲霄寺渡鵲橋口占》:「香風送我上巍峨,直到雲霄發浩歌。我是玉皇宮裏客,淩波照影渡天河。」可謂奇思異想之作,浪漫處有大、小二李《指李白、李賀》之遺風。又《重遊方岩山》:「騷客驅車訪舊程,野花啼鳥笑相迎。巍峨巨石擎天立,淅瀝清泉隔樹聽。文筆峰高書日月,雲霄詩聳合神人。方山環顧風光麗,峭門深藏滿洞春。」景物竟然變活,可謂寫景高手,詠物佳品。鄭照《蝶戀花•遊方山小三峽》:「高峽乎湖鑲翡翠,削壁蒼崖,倒影鱗波碎。新架鵲橋牛女喜,人間自有真情美。極目遙山雲霧起,縹緲群峰,變幻無終始。一洗塵煩消塊壘,披襟長嘯西風裏。」上闋寫景,至牛女句,有寄托美好之意願;下闋意緒紛飛,渲染有力;末二句有深意,出勁拔之警句,可謂善敲鐵錘者矣,倚聲者極少有達此佳境者。毛孝弢《方山》:「一石橫空鵬鳥低,千韌削壁與天齊。雲生山麓籠青樹,瀑瀉天邊掛彩霓。祭酒讀書聲在耳,右單洗硯墨揚溪,縱然手握如椽筆,章似屏風誰敢題?」融情入景,勁力深遒,誠豪放佳作。本土詩苑之獨特芬芳和藝術特色,於此可見一班。

二、名士風流的高雅品位

  戴複古(1167~1246)字式之,號石屏。今新河塘下鎮屏上村(宋•黃岩南塘)人。一生浪跡江湖達五十年,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原,其詩被選載《江湖集》(前、後集),著有《石屏詩集》、《石屏詞》等。在南宋後期詩壇,久負盛名。為「江湖詩派」傑出詩人,名載文學史中。一位布衣詩人,以其憂國憂民富有染力的大作,贏得世人的推崇,確非簡單。此外,他的許多作品,都具有高雅的名士風度和高雅的士大夫品位,如其《詠梅》:「孤標粲粲壓群葩,獨占春風管歲華。幾樹參差江上路,數枝裝點野人家;冰池照影何須月,雪岸聞香不見花。絕似林間隱君子,自從幽處作生涯。」好個 "自從幽處作生涯" !此句不就是其一生遊食江湖、走上一條充滿艱辛的荊棘之路最生動的寫照嗎?但此詩沒有怨世情感,而是以儒雅風度寫出梅花的高標逸韻,以梅花自喻,呈高雅品位。詩風淡雅自然,清新雋永。

  陳詠、字景沂,號肥遁,今溫嶺城晉村(宋黃岩鏡奧)人。於理宗寶右年間(1253~1264),著成我國最早植物學辭典《全芳備祖》,名聞天下。所作詩詞很少,也寫得深有力度,《壺中天•梅花》云:「江郵湘驛。問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馬首搖搖經歷處,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煙扉,孤芳雲掩,瞥見如相識。相逢相勞,如癡如訴如憶。最是近曉霜濃,初弦月掛,傅粉金鸞側。冷淡生涯憂忘樂,不管冰檐雪壁。魁榜虎誇,調羹浪語,那裏求真的。暗香來歷,自家還要知得。」以梅花自喻,求「真的」,而「梅花香自苦寒來」,則得益其 "冷談生涯憂樂忘" 的堅毅之志,始是取得成功之秘。近代況周頤《歷代詞人考略》評此詞曰: "歌拍二句,發人深省,足當花外情鍾。" 很有見地。

  林原縉(1329~1404) "花山詩派" 首席人物,字居恒,今太平北山村人。洪武年初,謫戌南甯,戌歸,深自韜晦,詩酒優遊,不樂仕進。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正月與同裏王崧、邱海、何愚等九人創立 "梅花吟社" ,時號 "花山九老" ,因其年最高,遂推選為社長,著有《居恒稿》。其《遊花山分得日字》為唱和之作,詩云:「端居離垢氛,頗覺飛興逸。笑逐香山老,來扣維摩室。杖策徐徐行,蘿徑深深入。草弛軟鋪茵,花紅半酣日。林深眾鳥鬥,松老千年立。山僧延我坐,烹葵事筵席。世慮澹相忘,塵凡詎能逼?永結逍遙遊,何妨效真率。」詩存正氣之感,人居高雅品位。而其 "世慮澹相忘,塵凡詎能逼" 一聯,久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也成為具有浩然正氣的高雅文人的特徵。詩風明逸淡遠,挺拔醇正。

  圍繞其身邊的有邱鐔、邱海、何愚等詩詞名家,其佳作也迥非凡響,值得咀嚼。尤其是何愚,詩作清雅秀麗,許多作品,膾炙人口。如《題泉溪景》一詩,寥寥四句,就反映出本土文人的真實面貌:「五橋風月雙溪水,兩岸樓台十字街。最是夜深難及處,家家燈火讀書齋。」詩題中之 "泉溪" ,即古太平,今之溫嶺城關也。 "家家燈火讀書齋" 之盛況,出自明代詩人之手,乃溫嶺歷史風貌之記實。可見當時溫嶺的文風之盛,於茲可見一斑。

  謝鐸(1435~1510)字鳴治,號方山、方石。大溪鎮桃夏村人。官至禮部右侍郎兼國子監祭酒,贈尚書,益文肅。著有《桃溪淨稿》、《方岩書院詩》、《三亭雜詠》等。其詩寫景、贈答、憐民、詠懷,各有特色。其《春歸》一律,可視為某人品之化身,始而享受天下百姓送之 "清官" 之美譽!詩云:「城上東風送管弦,倚闌人在落花天。心嗟事往空千載,眼見春歸又一年。孤枕久諳為客味,空囊羞辦買書錢。誰言五柳門前樹,不及蘇家二頃田!」為官清正、兩袖清風的謝祭酒,解曲甲歸來,竟然連買書也難,這誰也不會相信!然觀其為人,當是實況。《西鄰婦》、《吾民》是其主要名篇,大有愛民、親民思想,體現出做官為老百姓著想的磊落襟懷。至今當地猶流傳著許多有關祭九的故事,可見他確是個深受百姓愛戴的清官!其詩風醇正嚴謹,深得 "三百篇" 風雅神韻。其人品、詩品,可敬!(待續)

(林溪/溫嶺市)

回第十五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