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功典範

懷 谷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面積一一○五平方公里,下轄六鎮七街道,2008年底全市人口一六○餘萬,改革開放廿多年來,義烏市堅持「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從「雞毛換糖」馬路市場起步,通過繁榮發展小商品市場,積極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成功道路。特別是近年來,義烏市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認真貫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和諧的要求。注重從實際出發,實施「八八戰略」、建設「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有力地促進了小商品市場加快提升經貿國防化,不斷發展城鄉一體化,快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並向全面小康社會快速邁進。

  深入探究義烏發展之道,我們可以看到義烏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始終堅持中央的政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為指導,從實際出發,創造性貫澈中央的精神,落實省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具有浙江特色和義烏特點的有效做法,堅持興建商市,促進產業聯動,注重城鄉統籌,推進和諧發展,豐厚文化底薀,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區域性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成功道路。

  一、興商建市:推進專業市場的擴張提升,這是義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路的龍頭和基石。

  義烏的自然稟賦並沒有為這裡的人民生存繁衍提供足夠的生產生活資源,計劃經濟時代也沒有在這裡布局大工業生產,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激活了義烏人民經濟傳統、激發了義烏人民的創業激情,讓義烏人民走出了一條「興商建市」的成功之路。義烏確立並實踐「興商建市」發展戰略從未動搖,遵循抓市場就是抓經濟的理念從未改變,推進專業市場硬件完善,功能拓展,業態提升的工作從未停止,真正做到了工作圍繞市場轉,城市圍繞市場建,產業圍繞市場育。

  自清乾隆以來,義烏逐步形成了「雞毛換糖」的經商傳統,1978年底,義烏稠城,廿三公里兩鎮的農民自發地在鎮這馬路兩側擺起地攤,並逐步形成時間、地點相對固定的「馬路市場」,1982年九月,義烏縣委,縣政府尊重群眾發展小商品貿易的強烈要求,毅然作出開放小商品市場的決策,提出四個允許:

  允許農民經商,

  允許從事長途販運,

  允許開放城鄉市場,

  允許多渠道競爭。

  並出資搭建了簡陋的市場設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場自此應運而生,並快速發展。1984年十月,義烏縣委,縣政府提出「興商建縣」戰略,把市場擺在義烏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地位,把商貿業作為主導產業。同年十二月,第二代小商品市場建成。1986年,第三代小商品市場建成。1988年,義烏第三產業比重達三九、二百分比,三次產業結構首此呈「三、二、一」順序。1992年八月國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中國小商品城」。同年十月第四代市場-篁園市場一期投入運行,1994年七月,篁園市場二期又投入運行。1996年九月,一座集商貿、倉儲、辦公、飲食、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超大型商城-賓王市場投入運行。2002年九月,作為第五代小商品市場的義烏國際商貿城一期市場投入使用。2005年九月,國際商貿城二期全面建成。

  目前,義烏市基本形成以商貿流通、物流、金融、會展、購物旅遊等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並成為主要支柱產業。2005年,全市共有各類服務業經營單位十餘萬家,從業人員五十多萬人,第三產業增加值已超過生產總值的一半,2005年義博會實現成交額八十一億元,境外參會客高達一萬四千餘人。

  二、產業聯動:市場帶動工業,工業支撐市場,市場與產業聯動發展,這是義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路的獨特路徑。

  商貿業的持久繁榮,需要有產業的堅持支撐。義烏小商品市場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就在於義烏沒有孤立地搞專業市場建設,「興商建市」的同時,充分發揮商貿資本雄厚,市場信息靈敏,經商人才眾多等優勢,積極促進「以商促工」、「貿工聯動」策略,引導商業資本向工業擴展與專業市場關聯度緊密的小商品加工業,推進工業的規模擴張和產業升級,形成了與專業聯動的工業產業體系,構築了「小商品、大世界、小企業、大集群、小產業、大市場」的工業發展格局,推動小商品集散中心進一步向小商品流通中心、製造中心、研發中心的方向發展。

  以商促工、貿工聯動,1993以來,義烏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發揮市場發展業已形成人才,資金、信息、機制等先發優勢,轉化商業資本,大力發展小商品加工業,政府引導民營企業家和經商戶利用所掌握的市場信息和銷售網路向工業擴展,以商促工,引商轉工,工商聯動,發揮「銷地產」優勢,拉長產業鏈,發揮低能耗、無污染、優勢明顯、市場關聯度大的產業和產品,推動聯動發展,形成了市場帶動工業,工業支撐市場,兩者雙向互動,相互依存,共同繁榮的局面。

  輻射周邊,接軌國際。義烏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舉,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義烏市場的持續繁榮,推動了義烏本地產品不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也帶動了周邊市縣乃至全省,全國許多地區小商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義烏以浙中城市群為依托,積極發揮義烏市場的帶動作用,通過在周邊地區設立加工基地,利用周邊地區人力資源發展來料加工,有效突破了自身發展中的資源瓶頸制約。

  三、城鄉統籌:以工哺農,以商強農,以城帶鄉、城鄉互促,這是義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路的有力舉措。

  小商品貿易及相關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村和外地人口向義烏城區集聚。義烏在啟動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依托市場國際化、產業集群化、城市現代化的基礎和趨勢,把握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和規律,堅持工商反哺農業和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不斷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城鄉一體化社區布局規劃,推動農村向社區、農民向市民、農業向企業轉變,努力促進城鄉融合,共享現代文明。  加速城市現代化進程,努力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小商品市場的發展,大大加速了義烏的城市化進程。從1997年開始,義烏通過產權市場向社會公開出讓使用權,經營權,籌集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使交通、電力、通訊、供水等得到極大改善。特別是近幾年,義烏把城市發展目標定位為國際性商貿城市,提出建設國際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國際性小商品製造中心,國際性小商品研發中心和國際購物天堂的目標,實施「一體兩翼」的城市、市場;產業同步擴張戰略。市政府每年投資數十億元資金,建設了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和功能設施,實施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組織了大面積的城市綠化、扎扎實實地開展了全國文明城市、園村城市、環保模範城市和生態城市的創建活動。2005年底,義烏中心城區面積已達五十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平方公里的城市道路框架,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現代化、國際化氣息日益濃郁。

  積極實施「以工哺農、以商強農」戰略,大力推進農業產化、商貿業迅速發展使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問題顯得格外突出,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凸現出農村發展相對滯後。為此,義烏市遵循「兩個趨向」的轉換規律,積極發揮了工商業對農業的反哺作用和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推進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鼓勵工商業主投資農業領域、建立農業經濟開發區、設立農業產業化扶持資金、實施農業「強龍」工程。

  率先實施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3年,義烏市率先作出了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戰略決策,並制訂和實施全國第一個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編制完成全省第一個城鄉一體化社區布局規劃,把全市八○○個行政村統籌規劃二九○個社區,爭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鄉一體化任務,實現農村向社區、農業向企業轉變,實現城鄉融合,共享現代文明。

  四、和諧發展:注重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相容,注重經濟社會的和諧互動、注重各類社會成員的和諧共處,這是義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路的重要特徵。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張,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土地資源缺乏,水質性缺水,能源短缺等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健康的瓶頸。同時,社會成分日趨多元、社會結構更為複雜、社會矛盾不斷增多、社會利益關係處於不斷調整之中。義烏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著力緩解資源環繞的瓶頸制約、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突出「兩個關注、兩個尊重」,即關注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關注不同利益群體的合理訴求,尊重勞動者主體地位,尊重文化多樣性,形成了本地人與外地人,本國人與外國人和諧相處,和諧創業的良好環境。

  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全面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限抓環境整治、推進「碧水、藍天、綠色、寧靜」四大工程,大力培育生態文化。目前,義烏市已通過國家園林城市的省級驗收,城市綠化覆蓋率達百分四十二,大陳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五、豐厚底蘊:秉承深厚的文化傳統,弘揚獨特的人文精神,發展具有時代特徵的先進文化,這是義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路的不竭源泉。

  義烏深厚文化底蘊,孕育了「勤耕好學、剛正勇為」的義烏精神,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撥浪鼓文化」,為義烏人的創業和義烏的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源泉和肥沃的文化土壤,義烏重視傳承「雞毛換糖」的經商傳統,光大敢闖敢創的「撥浪鼓文化」、弘揚區域人文精神,培育具有時代的內涵,義烏特點和現代市場經濟特質的商貿文化,在全社會營造創業無止境,創新求發展的濃厚氛圍,為經濟社會發展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弘揚義烏人文精神,激發群眾創造活力,義烏歷史上受到許多著名思想家倡導功利、注重工商以及吸取先進技術、揚棄傳統方式等思想的影響,特定的自然環境、文化氛圍和長期商業傳統的熏陶,熔煉出義烏人特有的群體性格。義烏人尊崇孝義,他們從孝子與烏鴉的古老傳說中開啟地方文脈,汲取精神力量;義烏人注重情義,他們常說:「客人是條龍,不來要受窮」,義烏人講求信義,他們在「雞毛換糖」的經商實戰中深深體悟到誠信為本;義烏人深明大義,民族危亡之際有抗金名將宗澤挺身而出,倭寇侵擾之時有「戚家軍」的三千名義烏勇士擔當大任。義烏人敢闖敢創,義烏人不欺生、不排外、不仇富、秉持「你發財、我賺錢」的信條,形成了薄利多銷,義利並舉,誠信為本,重商親商的商業理念和商貿文化,形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群體。

  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近年來,義烏深入開展「建文明城市,展商城魅力」為主題的舉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以「人文義烏、禮儀商城」為主題,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廣大市民的禮儀意識明顯增強,禮儀知識明顯增長,遵守禮儀規範的自覺性明顯提高,開展「萬名幹部優質服務」,勸導活動和「文明從腳下起步」,「崇尚文明、告別陋習」,城鄉衛生大整治等一系列活動,努力塑造創新、城信、包容、開放、文明的新時代義烏人,深入推進「信用義烏」建設,維擁義烏市場「重質量、守信用」的良好聲譽。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建設學習型城市,富裕起來的義烏人對教育的投入毫不吝嗇,早在1993年,義烏就創辦了全國第一家設在縣級市的高等院校-杭州大學義烏分校,現發展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義烏每年公共財政投資教育都在五億元以上,建設了義烏中學為代表的廿多所現代化、標準化學校。

  義烏的發展,是貫徹中央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路的成功實踐;走貫徹省府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近年來結合實際推進「八八戰略」、「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加強政府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各項工作的成功實踐,是浙江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義烏的發展經驗是「浙江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義烏精神是浙江精神,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從義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科學發展之的成功實踐中,我們可以深體以下啟示:

  (一)、必須始終堅持一個從實際出發,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客觀規律的區域發展之路。要善於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根據本地資源狀況,經濟基礎和產業傳統、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努力開闢具有時代特徵,區域特色的發展之路。要積極探索和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求真務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推進觀念,體制、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創新、積極挖掘發展潛力,努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

  (二)、必須始終堅持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貫徹「五個統籌」的要求,努力走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樹立科學發展、統籌兼顧的思想觀念。不斷創新發展思路、注重發展人文內涵,注重發展的整體協調、注重發展的持久永續,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要切實推動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把握「兩個趨向」的轉換規律,推動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強省,教育強省、衛生強省和體育強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既「立足浙江、做強浙江」又「跳出浙江做大浙江」,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三)、必須始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相融,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努力走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浙江特點的和諧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推進「平安浙江」建設,按照「發展促和諧、民主推和諧、管理謀和諧、穩定保和諧、文化育和諧」的思路,積極構建具有浙江地方特色的和諧社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積極引導人民群眾的民主參與熱情,尊重並維護公眾的社會知情權、社會參與權、意志表達權及民主監督權、健全人民群眾表達利益訴求,協調利益關係的機制和渠道,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和實現各方面利益有機結合,營造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建立健全全面表達社會利益,有效平衡社會利益、科學調整社會利益的利益協調機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四)、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努力走發展成果及全體人民的富民強省之路,圍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謀發展、抓改革、保穩定、促和諧、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不斷實現好,維講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注重在關注人民的物質需求的同時,關注人的價值訴求,精神追求、文化需求等各方面需求,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貫穿於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五)、必須始終中央的領導,充分發揮地方領導核心作用、正確處理政府和平市場的關係,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加強和改進對經濟工作,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能力,充分協調各方面作用;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推動立法、營造良好環境的要求,確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加強和改進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綜合協調,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集中精力抓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和廉潔政府。

(懷谷/義烏)

回第十五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