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蘇澳漁港,位於宜蘭縣境內的東海岸北部,三面環山,東南方向一面敞開,直接瀕臨太平洋。港灣的海峽,有南澳和北澳兩個岙口,猶似兩條巨大的手臂緊緊懷抱,形成一個有 400公頃面積的深水良港,為台灣的三大漁港之一。

  四月四日上午,當我們從台北天成大飯店出發,途經蘇澳公路,到達蘇澳漁港時,已是上午十時左右。按照導遊的安排,我們下車步行,走過一個海峽大橋,踏著有魚形圖案的水泥路,邊走邊看,漸漸進入了蘇澳漁港的漁民村落和泊船處。

  從高處往下看,蘇澳漁港內有近百艘造型不一的漁船,有的類似舟山的木殼魚輪,有的卻是尖頭木帆船,還有一種較為奇特的漁船,船尾高高翹起,好像一隻翹屁股鴨子,但其色彩卻是蔚藍色或黑色,有別於浙江的白鴨船。導遊說,這裡有漁民萬餘人,以近海捕蝦為主,兼捕鰹魚、鮪魚、旗魚和鯖魚。旺汎時,港灣內停泊著近千艘漁船,碼頭邊卸貨、賣魚、揀蝦、剝蝦,吆五喝六,指手劃腳,充滿著一派忙碌的景象,連漁港的上空也飄散著濃濃的魚腥味,其氛圍大致與舟山的嵊山島和廟子湖島相似。

  昨天,在東海岸風景管理區的一個博物館裡,筆者曾目睹台灣最早的一艘漁船,為原住民(雅美族)先民打造的獨木舟,船頭和船尾兩頭翹起,船首上飾有奇特的紅色花紋圖案,形似中國古代纏小腳婦女所穿的繡花鞋。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的台灣漁業已實現了現代化,海洋漁船和作業方式,與大陸內地已無多大差異。

  蘇澳的漁民村落集中在南澳,民居建築大都座落在坐北朝南的岙口內,有鋼筋水泥樓的,也有瓦房蓋頂的,有磚頭砌牆的,也有塊石砌牆的,在海峽內,縱橫排列,呈扇子形依山而建,層層拔高,直至山頂。

  據悉,南澳的開拓者為清朝嘉慶年間福建泉州人蘇士尾,故該地的民居建築與福建漁村相似。而其地名則取蘇姓的「蘇」和山澳的「澳」字相合而成。

  蘇澳漁民的神靈信仰,主要是媽祖,並在南澳山腰建有一座色彩華麗、規模宏大的天后宮。那一天,我們走過一條繞山公路,入宮觀之,果然不同凡響。

  媽祖,原名林默,生於宋建隆元年(960),福建莆田湄州島人。因她死後有濟人解危的異靈傳說,被漁民尊為護海神。後來,歷代帝王又追封她為「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迄今,中國的媽祖信仰已遍布世界26個國家和地區,信徒二億多。在台灣的2300萬人口中,媽祖信徒1400多萬,全世界媽祖廟宇有1500多個,台灣有820 個,占世界媽祖廟宇的一半還多,以見台灣媽祖信仰之盛。

  雖然,台灣最大的天后宮是雲林北港的朝天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這是台灣媽祖廟的總廟,中國三大天后宮之一。而台灣最早創建的天后宮,則是開台第一城的台南天后宮,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海侯施琅大將軍奏請清朝廷所建,媽祖也由此從「天妃」上升為「天后」。但是,蘇澳的天后宮有其獨特之處。當我們登上二樓時,見大殿中有一媽祖神像,為一整塊寶藍色的緬甸玉琢成,慈容端莊,旁邊還有二個小神像,一為千里眼,二為順風耳。而在三樓,我們所見到的媽祖神像,為5300兩黃金打造,金光四射,輝煌之極,可稱為台灣島上價值連城,獨一無二的珍寶。

  不一會,我們從三樓往下走,在宮廟門口,遇到了幾個前來祭祀媽祖的南澳漁婦。在簡單的交談中,得知他們近幾年在媽祖的誕辰日,曾組團到福建湄州島的媽祖廟去進香禱拜;而在金門島,海峽兩岸的媽祖信徒往來更為密切。

  歸去來兮!同一個媽祖,同一種信仰,海峽兩岸同胞文脈傳承的根基之深,可見一斑。

(金濤/舟山市)

回第十三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