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前 言

  2008海峽兩岸大禹文化研討會,訂於四月廿一日在浙江紹興市舉辦,主辦單位特邀在台灣的大禹後裔與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共同參加,身為大禹後裔被邀參加甚覺榮幸,有此機會能與各位專家學者們請益禹王治水的精神,以作為台灣河川整治的借鏡。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地質、河川等特殊的自然環境,極易造成水土災害,故水利建設列為政府重要施政項目之一,本文主旨在介紹浙江籍陳誠先生的重要功蹟,興建石門水庫的歷史與功能。

  陳誠(字辭修)於清光緒廿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898年一月四日,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三都高市外村,家有薄田數畝,勤儉相傳,是中國農村典型的半耕半讀家庭,父陳應麟,係晚清秀才,曾先後擔任教師與校長,畢生奉獻於教育事業,1924年逝世,享年五十六歲。母洪氏,1953年八月以八十六歲高齡謝世於台北市。

陳誠在台灣

  1948年二月,陳誠胃病復發,辭去參謀總長及兼職,靜居台灣省台北市草山療養。當年十二月被蔣公委任為台灣省主席。1949年一月,在台北市宣誓就職視事,上任伊始,即採取嚴厲措施,強化台灣治安,頒佈出入境等辦法。並宣布施政方針:在政治方面,要推行地方自治,健全組織,提高行政效率,確立人事制度,施行「土地改革」政策;在經濟方面,要增加生產,穩定物質,實行「三七五」減租;在文化方面,要推行計劃教育,建立三民主義的新文化。1949年十二月辭去台灣省主席,專任東南軍政長官。1950年三月一日,蔣公在台北復行總統職權,提名陳誠繼任行憲後第五任行政院長,其具體施政方針為:外交上,率先修明內政之道,以獲取友邦的同情與互助;軍事上,厲行精兵政策,達到確保台灣的任務;政治上,力求社會人心的安定,並在台灣實施縣市地方自治;財經上,本節流以供開源之需,衡量國民總收入,勵行緊縮,促使收支平衡,致力生產以發展國民經濟,厚植財源。1954年當選副總統,並受聘為「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57年十月,國民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台北舉行,大會通過陳誠先生為副總裁。1958年七月,陳誠先生再度接掌行政院,並兼任「美援運用委員會」主任委員、「國防會議」副主席。1960年連任副總統。1963年再連任副總裁,十二月因健康原因,辭行政院長兼職。1965年三月五日,因患肝癌病逝台北,享年六十八歲。當晚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作出決議,稱陳誠副總統在其一生中:「革命聖戰,無役不從,燭照機先,深謀果斷,不辭艱危,不避勞怨,鎮撫東南,貫徹黨的政策,以土地改革安定民生,以工業建設增強國力,全面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鞠躬盡瘁。

  國府轉進台灣之初期,局勢混亂,經濟危難,生產失調,通貨膨脹,局勢危急,辭公(陳誠)力挽狂瀾,濟濟多士,推行下列多項德政,使台灣從風雨飄搖中安定與自強,方有今日自由繁榮的寶島:

  (一)建立財政經濟的管理機構,制定發展經濟的基本方針。諸如穩定台幣幣值,規劃公營事業,平抑物價,加速生產,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農工業平衡發展的原則。在經濟發展速度方面,堅持「穩定中求發展,發展中求穩定」的方針。

  (二)進行土地改革。台灣土改是在封建土地占有利的基礎上,在美台「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策劃下,分三階段進行。第一步實施「三七五」減租,第二步實施「公地放領」。第三步是實施「耕者有其田」。經過土改後,農村土地所有權發生了變化,大量無地的農民受領了土地,成了自耕農,經濟和政治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農村階級結構和政治結構發生了變化,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農業產值連續十年以每年遽增百分之五的速度上升。農產的增產不僅緩解了台灣人口驟增面臨的糧食危機和副食品的不足,富足後輔助農產品出口賺取外匯。

  (三)整頓財政、金融及稅收秩序,且控制通貨膨脹。台灣當局為了盡快扭轉經濟困境,平衡內外貿易,改善財政,穩定和恢復經濟,從1949年五月開始,採取了一系列的財政經濟政策措施,諸如進行幣制改革,實行高利率存款政策;實行黃金儲蓄政策,實行整頓稅制,發行公債,壓縮財政開支等謀求財政收支平衡等措施。加強外匯管理,禁止美金黑市交易,採取嚴格進出口管理辦法。通過上述政策措施的實行,對台灣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又以幣制改革成效更為明顯。1949年六月,辭公主持制定的台灣省幣制改革方案,訂立幣制發行辦法及新台幣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組織規程等文件正式頒布,台灣銀行宣布發行新版台幣。幣制改革成功,穩定了台灣經濟和社會稅率,使國民黨政府在台灣長期立足成長。

  (四)發展工農業生產,繁榮台灣經濟,1953年起,連續實行第一期及第二期四年經濟建設計劃,1960年一月並制定加速經濟發展十九點計劃,大膽實行經濟發展、預算、金融、外匯與貿易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經過上個世紀五○年代的整頓,至上個世紀六○年代初,台灣的經濟獲得相當的發展,其農業生產總量,1962年為二百十一萬公頃,比日本佔領時代的最高產量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其工業生產總量,1961年比1949年增長了三倍。在辭公主持的各項建設工作中,最初以石門水庫最為著名。

  (五)辭公對歷次水、風災害的救災重建工作,十分重視。1959年八月,台灣中南部發生了六十多年來未有的大水災,一萬二千餘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三十一餘萬人受災。迅速果斷下到四點指示:第一由空軍派出飛機維持空中通道,陸上交通由工兵先搶修公路。第二要求工商界人士協助政府穩定物價、救濟災民。第三由有關單位多撥黃豆、製造豆芽、豆府,以補蔬菜之不足。第四省政府救災經費,由財政部用緊急支付的辦法來解決。陳誠為這次災區的重建工作規定了四條原則;第一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以人力彌補財力之不足,以節約彌補災害的損失。第二優先恢復交通和生產,按交通、水利、生產的次序進行。第三在籌措財源時,需避免通貨膨脹,防止物價暴漲。第四力求計劃確實,手續簡捷,爭取時效。此後,共動用三萬多名官兵,投資十五億元,興建重建工程約一千四百項順利完成,深受社會各界和台灣人民的讚譽。

  (六)致力於穩定公教人員及其家屬的生活,在1949年一月就任台灣省主席後,即宣布解決公教人員待遇問題,實行同地同酬;文武一致;差額接近,高級少加,低級多加;獎勵專門技術人才;年資加俸;計口配給實物第六項措施,並把穩定公務人員的生活同消除公務人員貪污的弊端聯繫起來加以考慮。1950年就任行政院長時,決定提高技術人員及教師的待遇。

石門水庫興建歷史

石門水庫一景

  石門水庫位於台灣大漢溪中游,地處桃園縣大溪鎮與龍潭鄉、復興鄉、新竹縣關西鎮之間,由於溪口處有雙對峙狀若石門,因而得名。其興建緣由,主要是因為大漢溪上游陡峻,無法涵蓄水源,延及下游各地區常遭水旱之苦;政府為解決民困、發展農業、興修水利,自1956年七月展開興建石門水庫工作,並於1964年六月完工,歷時八載,參加員工七千餘人,建設經費約達新台幣三十二億元,水庫總長度為十六‧五公里,滿水位面積八平方公里,有效蓄水量約二億四千萬立方公尺,為一多目標水利工程,具有灌溉、發電、給水、防洪、觀光等效益。主要工程可分為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電廠、後池及後池堰、石門大圳及桃園大圳進水口等結構物,自完工營運以來,對北部地區農業生產之改良,工業之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以及防止水旱災害等方面均有重大貢獻。

  1964年六月,石門水庫全部峻工,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故主任委員蔣夢麟先生曾親撰碑文,縷述創始的經過。他說,臺灣省大嵙溪之上游,層巒環抱,溪流蜿蜒其間,過石門始得平地,經桃園、臺北兩縣,而入於淡水河。惟以上游陡峻,貯洩無功,遇暴雨至,則急湍挾泥沙俱下,日久河床淤塞,致沿岸各地區,時為旱潦所苦,地方父老,咸以為憂,而有識之士,為謀防洪及灌溉,早有於石門建築水庫之議。惟因工程過鉅,非地方財力所能負荷,遂寢其事。

  1948年,辭修公來臺休養,曾赴石門遊覽。對興建石門水庫,具有灌溉、發電、公共給水等功能,且可控制洪水,防止淤沙,減輕災害等功能。

  1949年,辭修公奉命為臺灣省政府主席時、當地人士,環請主持其事,情辭懇摯。任行政院長,經常往訪視察,當時政府既以謀公平合理之「耕者有其田」為其推行社會政策之基礎,砥礪發展工業,使生產與分配均衡,先生乃以農業培養工業,工業發展農業為號召,且鑒於農產品之增加,在利用科學技術,而發展農業,最重要者為水利,故於1954年飭由經濟部,臺灣省建設廳,水利局及電力公司,並邀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各派代表,組成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並由農復會補助初步經費,開始從事地質、水文、農業經濟之調查,並工程成本之估計。翌年提出石門水庫工程定案計劃報告,呈奉 總統核准。同年七月,成立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辭修先生以副總統兼主任委員。一面洽商美援籌措經費,一面興建各項附屬工程,如施工房屋、道路等。地方人士,以多年夙願獲償,欣喜相慶,於政府勘察之際,率先除道以迎,其急公好義者,相率以廉值,捐助其私有土地為辦公及施工房舍之用。

  1956年七月,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正式成立,仍由辭修先生主持,任徐鼐先生/為執行長,徐世大、顧文魁先後任總工程師,爰依美援支助計劃,同時與美方進行洽商工程技術服務,聘請美國紐約提愛姆斯工程公司及美國莫克國際營建公司,分任工程服務與施工顧問服務,並以高度機械化方式積極施工。

  石門水庫全部工程,包括以下九個主要部份:(1)水庫(2)大壩(3)溢洪道(4)發電廠 (5)後池及後池堰(6)石門大圳(7)桃園大圳新進水口(8)公共水場(9)移民設施。

  石門水庫整個工程的完成,也就自原訂的1960年延緩至1964年,不過嚴格說來,石門水庫主要工程的大規模進行,是在1965年秋天,當在國外採購的主要施工設備機具到達工地之後,才全面開始的,故在短短的四年半實際施工時間中,能夠完成這樣巨大的工程,是難能可貴的。政府所以排除萬難,興建石門水庫,乃是由於這一偉大的工程,實際上具有灌溉、發電、防洪、公共給水,與開發遊覽區以發展觀光事業等多種效能。這也就是石門水庫的五大開發目標。

  我們紀念大禹、研究大禹,最重要的是要學習、繼承、弘揚和力行大禹的精神,何謂大禹精神?研究大禹文化的學者專家認為有下面幾點:

  第一是仁德愛民的精神。當大禹之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大禹受命於危難之際,挑起了治水安民的重任。他之所以能不計成敗得失而勇挑重擔,首先是因為他存有一顆仁愛之心、愛民之心。正如史書所記載的:「其仁可親,其言可信。」所以他博得了諸侯百姓的愛戴,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建立了不朽的業績。

  第二是艱苦奮鬥的精神。史載大禹治水時,「勞身焦思」、「薄衣食」、「卑宮室」,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攆,真是一幅艱難困苦的情景。但是,大禹為了社稷民眾的利益而以身作則,艱苦創業,其精神可謂驚天地而泣鬼神。

  第三是公而忘私的精神。大禹的父親由於治水失敗而受到最嚴厲的懲罰,他雖然感傷先人功敗受誅,但仍以大局為重,新婚不久即離家赴任,在外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甚至不能盡點慈父愛子之心,生動體現了人民公僕的大公無私精神。

  第四是民主禮讓的精神。在上古堯舜禹時代,我們的先民是很有點婚族民主精神的。公眾領袖由各氏族部落民主推舉,年老力衰就退位讓賢,並不視天下為己有。堯舜禹三代相禪的故事就是證明。大禹也繼承了古代民主傳統,他本來推舉皋陶而準備授之以政,可惜皋陶先死了。到他巡狩會稽臨終之時,他並沒有傳位給兒子,而以「以天下授益」。中國的家天下非從大禹始,而是從夏后開始。大禹仍能保持了古代的民主禮讓傳統,在用人行政中體現了選賢舉能的原則。

  第五是因勢利導的精神。相傳大禹之父治水,採取了圍堵的辦法,因而失敗被誅。禹受命後,主要用疏導的辦法,順應水性,因勢利導,因而獲得了巨大成功。

結 語

  國民政府播遷台灣後,台灣有今日成就,陳誠副總統\當居首功,他主持土改,興修水利,整頓金融,發展教育,提倡科學,提高台灣的生產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貿易市場,為穩定人民生活,對促進台灣的經濟起飛,作出了奠基立葉的貢獻,尤其是實施土地改革,主持建設石門水庫,為其主要的兩大德政,他在台灣人民心中,有著廣泛深切的影響,被台灣農民尊稱為「陳誠伯」。我覺得陳誠公一生的作為及其成就,深具大禹治水精神,我稱他為《台灣的大禹》。

  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大禹的業績與精神不僅為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所推崇,而且為勤政愛民的政治家所效法。大禹仁德愛民,選賢與能,躬親勞苦,鄙薄奢侈,好善言,能訥諫等優良品道,經過五千年文明的陶冶,大禹的可歌可泣精神已經融化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之中,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所以今朝當政者應使大禹精神所代表的中華人文精神轉化為建設國家,造福人民的巨大動力。

(夏漢容/青田同鄉會名譽理事長)

石門水庫洩洪時的壯觀景象
回第九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