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濱臨太湖,而因 "湖" 得名的浙江湖州,有條鮮有人知其名稱的古老而又年青的運河--〈頔塘〉。頔塘原名荻塘,位於杭嘉湖平原西北隅,太湖南側。始於湖州城南,東流經南潯抵江蘇平望,與京杭大運河會合,全長六十公里,其中湖州至南潯段長卅七公里。

  古代太湖以南,濱湖地帶蘆荻叢生,常受太湖洪水和風浪侵襲。早在1600餘年前的東晉永和穆帝年間(345~356),吳興(即今湖州)太守殷康開築河塘,(所謂「塘」者,在杭嘉湖地區是指兩堤夾一河的水利工程,非一般泛稱之池塘也)。 "履田而堤,漕道出焉" ,既可擋水防洪,又可引水灌溉、有利航行。 "旁溉田千頃,以其多蘆荻" ,故名〈荻塘〉。後又由太守沈嘉重開,改名〈吳興塘〉;唐開元年間(713~741),烏程(今湖州)縣令嚴謀道對全塘進行疏浚,以利烏程西部天目山區來水由荻塘出。唐廣德年間(763~764),湖州刺史盧幼平曾進行增修。唐貞元八年(792),湖州刺史于頔又進行全線整修,達到 "繕完堤防,疏叢田澮,列樹以表道,決水以溉田" 。民頌其德,改名〈頔塘〉。之後〈頔塘〉與〈荻塘〉二名並用。荻塘開築後,其北岸堤塘成為阻障太湖南岸溢水的堤岸,保護塘南的農田免受洪水和風浪侵襲;又便於引太湖水灌溉,促使農業發展;同時加速太湖灘地的淤漲,漊港塘田更趨興旺。有詩云:「當年于刺湖州,曾築長堤捍逆流。兩岸曉風楊柳真,王孫得意騁驊騮。」頔塘又是承浙北天目山區東、西苕溪來水匯集、分泄入太湖、東排進黃埔江的一條重要河道。

  頔塘 "關係田廬,歷朝牧令疊修之,唯屢修屢坍,迄無寧日。" 至明萬歷年間(1573~1620),吳興郡守陳幼學將北岸土堤改砌以石堤,後時有缺損,常以土堤修復。民國十一年(1922),湖郡士紳龐萊臣等協商籌款修復北堤,全用石,兼用水泥粘固,次年開工至十七年(1938)歷時六年始竣工,自湖州至南潯全長33.5公里,建成直立式漿砌塊石護岸,共支銀圓八十二萬三千餘元。抗戰期間石塘又遭損坍,民國三十六年(1947),吳興縣水利協會主任凌以安主持重修頔塘北岸。(編按:凌老今已九十有四,身體清瘦,但仍耳聰目明,為湖州地區曾親歷中國近代史,少數的見證人,本會應邀參加〈湖筆文化節〉時,曾以湖州辛亥革命研究會顧問身分,晤見本會〈故園文化參訪團〉成員。本刊第二期,凌老曾賜文勉勵);並會同陳勤士(辛亥先烈陳英士胞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之尊翁)徵求並得到南潯巨富龐萊臣捐款,同年開工,民國三十八年(1949)初竣工。北岸石塘至今仍堅固屹立。

  頔塘自開築以來就是一條重要水道,後又成了京杭大運河的一條分支;從北京南下到江蘇平望,經湖州而到達杭州,因而又稱〈京杭大運河西線〉。近年頔塘又納入〈長湖申線航道〉,自長興始經湖州、南潯、平望,向東進入黃埔江而達上海。上世紀後期,頔塘經多次浚治修繕,南岸自湖州至南潯段,已全線砌石護岸。長湖申線航道經四次改造工程,拓寬窄段、拆除阻水橋樑,擴建公路大橋,頔塘段航道標準已從六級提高到四級,千噸級船舶可直達上海。水路貨運載重量大,成本輕且安全,經濟效益顯著。古老的運河更顯蓬勃英姿,河面寬闊、新橋飛架、百舸爭流。船隊往返首尾相接,晝夜穿梭如織。湖州港貨物吞吐量已位居全國十大內河港口第五位,據南潯段實測,船舶密度平均每分鐘達1.5艘。2005年航道貨運量達7363萬噸,相當於杭滬鐵路的年貨運量,也相當於長江幹流運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被讚為〈中國的小萊茵河〉,又被譽為〈黃金水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黎民, "野航春入荻芽塘,遠意相傳接渺茫。" 頔塘的開築,暢通了水路航運,商貿茂暢,加速了沿岸湖州、南潯、平望等城鎮的發展繁榮,人稱頔塘是 "一州六邑之口,潯鎮一都會也" 。湖州地區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蠶絲文化和茶文化的發祥地;文房四寶之一〈湖筆〉的故鄉。頔塘及其水系水質清澈,兩岸土地肥沃,適宜種桑養蠶繅絲, "潯溪溪畔盡桑麻" 、 "無尺之地不桑,無匹婦之不蠶" 。南潯在明、清時期盛產〈輯里湖絲〉(輯里村在南潯鎮南郊),因用碧澄清水繅絲,產絲光潤柔韌、絲質上乘曾經在意大利展覽會及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及美國萬國絲綢博覽會等均屢獲大獎殊榮,而聲名遠播,南潯逐步形成以生絲銷售、加工的商業集鎮,因經營蠶絲業而致富者達百餘家,巨富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稱。富商在家鄉修築宅第園林、藏書樓、修橋鋪路、興辦教育,造就了 "煙火萬家,舟航輻輳" 的繁華集鎮。

   "偉業垂青史,江河萬古流" 。今天頔塘仍然是杭嘉湖平原的重要排水河道,更是重要的交通幹線。古老的〈黃金水道〉,正煥發著青春活力,日夜歡歌。

(沈澄/湖州市前水利工程處處長)

回第八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