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頁 關於本會 《台浙天地》 友站連結 浙江省人民政府網站 简体中文 聯絡我們  

  〈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十大魅力城市」,過去的兩年,湖州市在城市建設方面連連奪冠,在全國出了名。對湖州市民而言,他們實實在在地看見了:城區變大了,家園變美了,生態環境更精彩了,一句話"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品位的提高首先在於城市的定位,湖州城市的定位為"山水園林城市"。前幾年,又在城市發展目標的定位前邊加上一句:「最宜人居住和創業的山水園林城市」。城市定位,當然就是城市建設的特色。那湖州建設如何才具有都市意識?才能建設成為底蘊深具且又能成為江南山水文化名城呢?即如何提高城市的品位?這方面,市委、市政府以及主管單位城建委是作了一番規劃、一番建設、一番努力的。

  湖州人現在已看出來了:這個城市老市區以紅旗路為軸心北連志成路、人民路,南連觀鳳巷、衣裳街,成大「8」字形街巷,這既是湖州市商業貿易最繁華的地段,又是湖州高樓大廈較為集中的地方,這大「8」字形街巷,既具歷史文化底蘊,如衣裳街;又具城市建築標誌,如改革開放後新建成的浙北大廈、觀鳳大樓和湖州大廈等,走入裏面覺得湖州的都市風味。不像在城郊「新村」,給人一種小鎮優雅恬靜的氣氛。去年以來,建設部門投入幾億資金對這一中心實行大規模的〈中間整治〉,拓寬街道、對城市老區功能加速改進、提高,實施道路整治和綠化、美化、亮化,打造大都市的風味。如果湖州人想建幾座大樓、幾座大廈,打出湖州都市建設的品牌,真正想把湖州建成大都市,選擇的地段可以優先考慮這大「8」字型地區。至於衣裳街,該像上海人對待南京路、杭州人修建清河坊一樣,需要投入一批資金,對外進行保護性的維修、整理和改造,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比如給居民安裝自來水和衛生設施等,對內要注意保護古建築和文化名居。這裏重要的是規劃、投入,是捨得花點錢,而不是交開發商去拆建,否則會毀了衣裳街。老城區建設更值得大寫一筆的是:對老市河--即從南門入口,經潮音橋、甘棠橋、駱駝橋,臨湖橋等穿城而過的這條老市河的清理、疏浚和美、綠化工程。渾濁、污染嚴重的老市河變清了,最少是主要河道河水清澈,才稱得上「小橋流水人家」,景色如畫。特別是駱駝橋至臨湖橋一段,歷史上是湖州商貿的黃金地段,市政府決心「把這黃金地段讓出來,還人民一個綠色空間。」於是,沿河兩岸面積達1.27萬平方米的河濱公園建成了,綠樹、草坪、仿古建築陪襯著「母親河」的暢流,成了市民健康、休閒、娛樂和賞心悅目的一個好去處。

  上海開發浦東無疑是有難度的,連鄧小平也承認「浦東開發遲了」。但聰明的上海人,卻把上海新型機場建在浦東,又與國際接軌,趕修了由外灘至新機場的中國第一條〈懸浮鐵道〉,這樣,由浦西到浦東新機場,二十分鐘、半個小時也就行了,加上橋樑、地鐵,一下子就把浦西、浦東連接起來了。而浦東大機場的建成,布希總統由美國飛來且帶著十餘架機群同時降落在新機場上,可見機場之寬闊、雄偉。機場修好了,配套工程上去了,浦東也一下子繁華起來,使上海大都市的風采具開放性、也更具品牌魅力。湖州人也聰明,正在開發鳳凰開發區到仁皇山一帶,把行政、文化和科技中心建起來,隨著三個中心的建立,並投入使用後,一群又一群新居民住宅區,將依山傍水地開發,《城市花園、美都花園、城市之心》等一批高樓大廈相繼建成,相信那裏也會像上海浦東那樣具有都市風采,現已開始繁華起來。不是嘛,大潤發大型的超市、鳳凰一些購物中心進入鳳凰開發區,價廉物美的眾多商品,和自主選購的消費方式吸引著湖市和湖市周邊,比如織裏、雙林、菱湖的消費人群。加上鳳凰公園二期工程的完成、新苕溪大橋的修建,使人們感覺到湖州市商業貿易另一個集中的地段正在形成,而無論大潤發還是鳳凰一些購物中心,他們先進的行銷理念、超大的經營規模、齊全的商品,加上寬敞優雅的購物環境,方便的停車空間和諸多公園、潛山公園的建成,正給湖州市山水園林城市添光添彩。

  諸多專家和有識之士,把鳳凰開發區那一段龍溪江水稱為新市河,新〈母親河〉,新市河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清理,遷移了一些工廠,特別是有一定污染程度工廠;河水品質標準已達三級以上,兩岸建成了新的〈河濱公園〉。綠化多,環境美,馬路寬,特別是隨著二環西路的開通、吳興大道、中興大橋和仁皇山大馬路的開通,南太湖大橋、二環東路的建成,湖州人正像上海開發浦東一樣,正在開發鳳凰區至仁皇山一帶,隨著這一帶開發成功,一座新型的〈最宜人居和創業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也將順利誕生。

(余方德/湖州市)

回第七期目錄    《台浙天地》總目錄
浙江省旅台灣同鄉聯誼總會 會址:108台北市萬華區和平西路三段382巷11弄17號5樓
台北聯絡處:103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83號9樓 電話:(02)2556-0112 , 2592-6503,2304-5561,2923-4833
傳真:(02)2556-5037,2592-6503,2302-0435,2922-5107 策劃總監:林淑珍 總編輯:留問政 聯絡秘書:徐薇蕙
深圳聯絡主任:寧松林 電話:+86-137-23456589